曾敏
甲狀腺癌是常見的甲狀腺惡性腫瘤。近年來,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且任何年齡段均可發病,需要引起人們的警惕。

1.乳頭狀癌。患病人群多為兒童或21~40歲的女性。乳頭狀癌惡性程度較低,生長也較為緩慢。
2.濾泡狀癌。濾泡狀癌多發于50歲左右的女性,惡性程度中等,但是進展速度較快,且可以侵犯血管和其他部位。預后較差。
3.未分化癌。癌癥分化程度越低越具有危險性。未分化癌相較于前兩種,危險系數更高,具有高度惡性、發展迅速的特點。早期就會出現向血管、其他器官轉移的傾向,預后最差。未分化癌多見于70歲左右的老年人。
4.髓樣癌。髓樣癌較少見,但具有家族傾向,中等惡性,預后比乳頭狀癌和濾泡狀癌差,但卻好于未分化癌。甲狀腺癌的患病人群大多是女性和兒童,需要引起重視。
甲狀腺癌早期通常沒有什么明顯癥狀,有時僅表現為頸部淋巴結腫大,頸部出現單個的、質地較硬、移動性差、相對固定且表面不光滑的腫塊,腫塊會隨著吞咽動作上下移動。這些腫塊雖然在體表可以觸及,但是經常容易被忽視。到了疾病后期,患者會出現壓迫癥狀和遠處轉移全身癥狀。癌細胞會侵占周圍組織,壓迫氣管、食管和神經等,并轉移至肺和骨。
甲狀腺癌的治療方式包括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其中甲狀腺全切術后復發率較低。醫生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選擇合適的治療措施。
(一)術后注意事項
體位和傷口。剛做完手術后,患者應保持平臥,等到血壓平穩、麻醉清醒后,可以半臥。半臥姿勢有助于緩解頸部的腫脹,保持呼吸暢通。如果術后想要咳嗽,應用雙手固定住頸部兩側,減輕咳嗽時引起的頸部震動,緩解疼痛和不適。術后醫護人員要定時觀察患者頸部引流管內的引流液顏色和量,及時拔管,醫護人員還要定期更換頸部傷口的敷料,保持傷口清潔并及時觀察傷口愈合情況。
飲食。術后飲食格外重要。患者手術清醒后可以少量喝點溫水或者涼水,不可喝熱水,若沒有發生嗆咳,可以逐步吃一些溫的流質食物。熱的食物會造成血管擴張,使得傷口處滲血加重。之后再慢慢過渡到半流質和軟食。術后的飲食過渡是為了讓傷口慢慢適應,不會因為猛地坐大幅度的吞咽動作造成疼痛和不適。另外,患者還要做到少食多餐,注意營養均衡,加速恢復,切忌飲食刺激性強的食物,比如辛辣食物。
(二)居家注意事項
藥物。甲狀腺癌術后患者需要長期服用甲狀腺素替代藥物,不能隨意斷藥。患者可以在清晨一起床就服藥,服藥一小時后再吃早飯,養成規律用藥的習慣。
自檢。定期自檢非常重要。患者要注意定期自檢,如有異常應及時就診。
功能鍛煉。剛做完手術后患者不可隨意活動頭頸部,要慢慢從小幅度過渡到點頭、仰頭和伸展動作,促進頸部的功能恢復。
(作者單位:巴中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