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沙沙
呼吸衰竭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疾病,是某種因素引發的換氣功能障礙或肺通氣功能障礙。呼吸衰竭患者不能順利呼吸,容易出現缺氧,表現為生理功能和代謝紊亂,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本文主要介紹呼吸衰竭的危害、誘因、治療策略和預防方法,希望可以引起人們的重視。
1.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功能會受到限制,肺通氣、換氣能力較差,難以正常呼吸。
2.患者的重要臟器會受到損害。呼吸能力下降會導致心、腎、肝等臟器出現供氧不足,若持續時間過長,這些器官會受到損害,其功能難以正常發揮。
3.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呼吸衰竭會導致大腦供氧能力不足,大腦內部器官也會受到損害,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
1.胸廓與胸膜病變。人體的胸部發生外傷可能會引起脊柱畸形,出現胸膜肥厚粘連,影響胸廓活動,導致肺臟擴張不暢。患者最終會出現換氣功能障礙。
2.肺血管病變。肺血管病變也會導致呼吸衰竭。肺血管炎、肺血管栓塞、肺毛細血管瘤等疾病會降低肺毛細血管的灌注量,導致部分靜脈血流入肺靜脈,發生缺氧。
3.氣道阻塞性病變。支氣管炎、呼吸道腫瘤等疾病會造成氣道不通暢、氣體分布不勻等。患者會因通氣血流比例失衡出現缺氧。
4.神經肌肉疾病。腦炎、顱腦外傷等疾病會影響呼吸中樞神經,導致患者的呼吸功能減弱。患者會出現呼吸衰竭現象。
5.肺組織病變。肺部的一些疾病,如肺氣腫、重度肺結核等都會導致肺泡減少,造成通氣血流比例失調。
1.對原發病的積極治療。如果患者有呼吸道疾病,尤其是感染性呼吸系統疾病,要及時接受治療,及時在醫生的建議下使用抗生素,盡量排除呼吸衰竭的誘因。
2.保持呼吸道通暢。有氣體交換障礙的患者可以通過干預方式保持呼吸道通暢。具有祛痰或解除支氣管痙攣功效的藥物可以保證有效通氣量。例如硫酸特布他林(特布他林)、沙丁胺醇(沙丁胺醇)等是很好的解除支氣管痙攣的藥物,鹽酸氨溴索(沐舒坦)、乙酰半胱氨酸等是很好的祛痰藥物。另外,必要時可以為患者靜脈滴注糖皮質激素。
3.糾正低氧血癥。醫生要及時糾正患者的低氧血癥,可以使用面罩或鼻導管吸氧等方式幫助患者呼吸,增加有效通氣量。如果患者的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癥狀比較嚴重并伴有嚴重的意識障礙、肺性腦病時,醫生可以通過機械通氣的方式幫助患者呼吸。
4.糾正并發癥。醫生要及時糾正患者心律失常、酸堿失衡、心力衰竭等并發癥,避免疾病往更嚴重的方向發展。
5.盡量降低患者的能量消耗。患者出現黏膜水腫或者支氣管痙攣時,醫生要降低患者支氣管的分泌物,幫助患者排除痰液,讓呼吸更加順暢,降低患者的能量消耗,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
呼吸衰竭的危害較大,人們要做好預防措施,日常生活中做好以下幾點。
1.合理調節身體營養。在日常生活中,人們要注意補充營養,多攝入維生素含量較高的食物,多吃一些高蛋白食物。
2.加強鍛煉。人們要加強身體鍛煉,增強身體抵抗能力,提高呼吸能力,讓呼吸相關機體組織得到鍛煉,增強呼吸各器官的能力。
3.借助輔助呼吸工具。一部分患者容易出現呼吸疲勞,感覺呼吸比較費力,可借助一些輔助的呼吸工具,例如體外膈肌起搏器等,協調肺泡通氣,讓膈肌得到活動,增強呼吸相關的能力,進而起到預防作用。
(作者單位:廣安福源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