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純鳳
臨床認為支氣管炎的發生與上呼吸道病毒、細菌感染及粉塵、化學氣體等上呼吸道刺激具有密切關系。臨床癥狀除常見感冒癥狀外,還伴有咳嗽、咳痰等不適。如果癥狀持續時間不超過一個月,則是急性支氣管炎,而癥狀持續時間達到三個月,且反復發病超過兩年并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則為慢性支氣管炎。此病發病人群較廣,需要積極治療。冬春兩季為此疾病主要發生季節。
對于支氣管炎的臨床診療,中醫發病病因與西醫病因具有共通性,都認為支氣管炎的發病原因主要分為內因、外因兩類,其中外因是指六淫之邪在侵犯肺部后導致肺失宣肅反誘發疾病,內因則是指受自身健康影響,由臟腑不和所致肺氣虛而誘發疾病。因此,中醫又將支氣管炎歸類于咳嗽、痰飲等癥候范疇,并分為以下幾類病機。
1.風寒襲肺。風寒襲肺是支氣管炎常見的由外因導致的病機,主要由風濕寒邪侵犯肺部后導致的肺氣壅塞、上逆不宣,故此類患者發病后還可伴有風寒感冒等癥狀,如發熱、頭痛、流涕等,誘發痰飲之癥。臨床問診時可見舌苔薄白,脈浮或浮緊之癥。
2.風熱犯肺。受風熱影響肺氣有失清肅,導致津液瘀滯形成口干咽痛、痰液瘀滯及風熱犯表之癥,進而在咳痰不利、呼吸受阻后導致支氣管炎癥狀。就診時可見舌苔薄黃,脈浮或浮滑之象。
3.燥熱傷肺。此病機發生后,患者因肺失清潤、燥熱灼津及風燥侵襲會出現干咳、嗆咳,咽喉、口鼻干及鼻塞頭疼癥狀,且多數患者存在少痰或無痰癥狀,舌苔薄白或薄黃,舌色紅干、少津,脈浮。
4.痰濕蘊肺。此類病機的發生與脾臟失職后所致脾濕上行生痰阻滯于肺,肺氣壅塞密切相關,故患者發病后痰液較多,咳痰頻繁,癥狀反復,痰液色白、質稠。問診時以舌苔白膩,脈弦滑為主。
5.痰熱郁肺。邪熱壅肺是誘發此病機的主要原因,除支氣管癥狀外,患者多伴有口干便秘、痰液黏黃之癥,且支氣管癥狀以咳嗽、氣促為主。診脈時見滑數之象。
6.氣陰兩虛。氣陰兩虛病機的出現與患者肺氣虛密切相關,肺氣虛之癥發生后可在虛火上犯后誘發咳嗽之癥,且患者咽干的同時存在咽喉不利、咳痰不暢之癥,氣短聲低,就診時以舌色淡紅、面潮紅及脈細數為主。
7.脾腎陽虛。脾胃失和后所致腎精不足是導致此類病機的主要原因,而腎陽虛后可導致人體津液運化失職,致使水濕內聚于肺部形成痰濕,致使肺氣失宣,誘發癥狀。故患者就診時除可見咳痰、咳喘、氣短等癥狀外,還多合并有畏寒、下肢腫脹、少食等癥狀。問診時以舌淡胖、苔白、脈沉細為主。
外因調理。無外乎是做好對各類發病外因的有效預防,如粉塵、化學性氣體、病毒、細菌感染等。人們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盡可能戒煙、避免二手煙吸入的同時,改善生活環境,確保居住環境通風衛生,保持恒定室內溫度。工作環境中存在較高粉塵、化學性氣體吸入風險者要做好工作防護措施,減少吸入。在冬春兩季,人們要依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添衣物,做好防寒保暖,減少發病。

內因調理。內因調理是支氣管炎發病機制調理中較為復雜的一項調理措施。首先要從改善自身免疫力著手,人們要做好膳食營養搭配,必要時可咨詢醫生接受藥膳輔助調理,改善健康狀況,減少疾病發生內因。其次,人們應積極調節情志、管理情緒。中醫認為情志不暢后所致肝氣郁結也可影響肺氣宣降,從而誘發疾病。最后,則是要做好中醫內調工作。人們可在藥物防治的基礎上采取冬病夏治等措施進一步消除病機,即在癥狀少發、穩定時期通過調理措施改善相關病機,以減少冬春兩季疾病發作頻次。人們可選取玉屏風散等調理體質方劑,在相關理療措施基礎上調節病機,如針灸、拔罐等,調理臟器司職,消除病機,可選擇肺腧、列缺、風門、膻中、脾俞等穴位進行針刺、溫針灸等措施調理。
作者單位: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中醫院內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