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階段的體育課程是基礎性的課程之一,體育課的開展對鍛煉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提高小學生的身體素質等都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發育尚不完善,大多活潑好動,對危險沒有足夠的認識,在體育課的過程中中如果不做好安全防護,很容易出現意外或損傷。在現實生活中,各地的小學體育教學也出現過或大或小的意外,這些都非常令人痛心。因此,對體育老師和學校來講如何對待體育課并做好安全防護工作,以及降低隱患的同時鍛煉學生身體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體育課;安全;防護
1引言
小學體育課的目標是鍛煉學生的身體和意志品質,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有一些身體上的活動,導致一定的安全隱患。體育老師在上課時不僅要強壯學生體魄,也要盡最大努力保證學生的安全,盡量杜絕在教學過程中出現安全事故。小學生的安全意識較弱,因此這樣的任務主要落在教師身上,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更好地做到安全防護是每個教師和相關責任人員都應思考的問題。本文從這方面入手給出以下幾點建議,以便于在教學中保證學生安全的同時盡量提高教學效果。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小學體育課學生安全與防護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根據本文研究內容及研究目的的需要,訪問中國知網、讀秀等網站,翻閱書籍,圍繞與本文主題相關方面進行查閱、收集相關資料,為本論文做準備。
2.2.2邏輯分析法
對查閱后所掌握的數據、資料進行分類、推算、總結歸納,結合實際情況,對小學體育課學生安全與防護這一問題進行分析探討。
3結果與分析
3.1小學體育課上常見的運動損傷類型及原因
運動損傷類型主要包括:①關節韌帶損傷②挫傷③肌肉拉傷④運動性貧血⑤扎傷、砸傷⑥脛腓骨疲勞性骨膜炎⑦腦震蕩⑧骨折。
導致這些運動損傷主要有以下原因:身體疲勞。身體疲勞是長時間或大運動量運動過程中身體各項機能呈下降趨勢的一種身體狀態。當身體出現疲勞時,肌肉的張力、抗拉能力、韌帶的柔韌度、神經反應速度、身體靈敏性、注意力等機能都會不同程度的下降,在這種狀態下持續進行運動,損傷發生的幾率要高很多。瞬間用力過猛。在各種運動項目的進行中,每一個動作的發力都應建立在身體準備充分,動作正確、協調,動作銜接自然的基礎上。如果身體準備不足,則肌肉、關節、韌帶承受沖擊力達不到運動所需水平,在這種狀態下,如果某個動作用力較大,特別是瞬間過猛用力,則極易發生運動損傷。瞬間用力過猛是各個項目特別是足球項目運動中造成損傷發生的首要因素。錯誤的技術動作。合理的技術動作是發揮應有運動水平和能力的基礎,同時也是運動時避免損傷發生的保障。在運動、訓練、比賽的過程中,錯誤的技術動作往往會導致身體肌肉、關節、韌帶受到非關聯性的牽拉,在這些作用力方向上肌肉、關節、韌帶的抗牽拉能力是比較脆弱的,所以當這種錯誤的動作產生時,往往會造成不同程度的運動損傷。
3.其他原因
當然,除以上三種主要共性原因外,運動中局部受力過大、身體素質較差、具有項目特點的碰撞、心理問題等也都有可能造成運動損傷。體育課中運動損傷發生的主觀原因還有教師原因、學生自身原因等等,而除了教師和學生自身原因以外,還有學校的原因與場地器材原因等都容易讓學生在體育課上導致運動損傷。針對學生在體育課上容易出現的損傷及損傷的原因,本文提出幾點相關的建議。
3.2體育課上運動損傷防護的建議
3.2.1合理設計體育課的教學程序和步驟
在小學體育課程中教師應合理設計課堂內容,并根據設計開展教學。例如,在運動的過程中如果事先沒有做好熱身會造成一定程度骨骼和肌肉的損傷,因此,教師應在正式上課或者之前組織學生進行熱身,并確保每個學生都活動了身體,能夠適應后續高強度的運動。同時,在高強度運動結束后也要做好拉伸,防止肌肉拉傷影響下一次學習。這些都是在運動中應注意的事項,應被體育老師寫進教學程序中,并嚴格按照這個程序進行,不可省略。在程序之外的一些課堂規則上教師也應合理制定,保證整個過程中的教學安全。
3.2.2根據課堂內容選擇合適的運動場地和運動器材
新聞中小學生體育課堂出現意外最多的原因就是運動場地和運動器材使用不當,一些老舊松弛或對小學生而言高度不合適的器材都很容易出現意外。因此,基于教師在上課時應謹慎的選擇器材,一些老的舊的運動器械盡量不要讓小學生使用。同時,對運動場地的選擇也十分重要。教師應在上課前檢查運動場地是否足夠安全,例如跑步的地面是否平整或光滑、跳高時訓練的電子是否符合要求、地面是否有石頭等尖銳物品等都是需要體育教師提前完成的工作。同時,教師也應注意選擇器材要根據小學生的力量和可接受程度安排。
3.2.3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由于小學生面對的危險太少,自己的心理和身體都不太成熟,沒有辦法辨別生活中哪些是危險的,因此需要體育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對學生予以告知。安全意識的學習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是自我保護的意識,第二是辨別危險的意識。其中自我保護意識是最重要的是讓學生遠離安全事故、了解安全重要性的一個最基礎的手段。對小學生而言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僅依靠口頭教育效果不明顯,因此體育教師應使用多種方式讓學生明白安全的重要性,可以通過圖片、視頻或真實事例等方式讓學生明白在面對危險時應進行自我保護。
3.2.4其他建議
(一)充分認識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增強安全責任感。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不僅必須具有較高的安全意識,而且還應為學生樹立安全觀念。
(二)做好應對安全隱患的措施。
一是抓好預防工作。為了減少潛在的安全隱患的發生,體育教師需要做好預防工作。首先是要求體育教師具有強烈的安全感,并在學生運動的過程中注意學生的行為。教師需要及時教育學生,讓他們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并形成良好的自我防范意識。二是體育老師應教學生如何避免體育鍛煉中的運動傷害,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第三是要做好預防工作。教師在教授每一門體育課程之前,需要做詳細的記錄備案,還需要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第四是定期對學校的體育教學設施進行檢查和更新,要求學校組織專門人員對體育教學設施進行全面檢查,避免因設施老化而給學生帶來的隱患,并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學校體育教學中的傷害。
二是提高安全意識。為了提高師生的整體安全意識,學校應組織安全防護培訓,避免潛在的安全隱患。學校應明確要求教師和學生在體育教學中要統一著裝,穿運動專用鞋,以免在跑步和跳躍過程中扭傷或擦傷等問題。通過以上規定,師生可以達到一定的安全意識,減少或消除體育課教室中的潛在安全隱患,避免體育課中意外的人身傷害,從而確保體育課的安全。
三是加強對學生體育鍛煉過程的監測。小學體育教學包括課堂教學和課外教學。課堂教學主要講解運動的相關技能,因此很少引起隱患。戶外體育活動由課外活動和體育技能組成,體育鍛煉中經常發生各種隱性安全事故。因此,在戶外體育教學中,教師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積極參加體育課程的學習時,還需要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加強對學生的監督。
4.總結
對于小學體育中容易發生的安全問題,只要每位領導、老師、學生等都以積極認真的態度對待它,并運用正確的科學方法來預防它,則可以避免和消除體育教學過程中發生的安全事故。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護關系到學生能否健康成長,也關系到教師能否在一個寧靜、安定的環境中教書育人。所以作為新時代的我們,一定要重視體育課上學生運動損傷的安全與防護。
作者簡介:丁會,199501,女,民族,漢,籍貫,四川瀘州,學歷,碩士研究生,貴州師范大學,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