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田
自體育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由于信息資源不暢通等原因,使廣大體育教師不能很好地理解體育新課程標準的內涵,沒有真正明白新課程標準對其角色轉換提出的需要,更多處于被動改革的地位,缺乏主動發展、積極探索的精神。同時,由于經濟的落后,學校的經費投入到體育教師的科研工作中較少,少量的經費只能維持學校一些體育基礎設施建設。許多體育教師對于外界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接觸較少,很難發掘他們的科研能力。
現實教學中,一些學校的體育教師基本不備課,上課的內容就是根據課時的安排,在課堂上隨機安排一些活動內容或者就讓學生自由活動。通過對幾位不同學校的體育教師訪談發現,教師對自己教學的自我評價結果顯示,大多數教師認為自己的教學水平是能夠執行好教學任務和計劃安排,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欠缺條理性和計劃性。有的甚至認為體育教學就是采用“放羊式”教學,反正學校對于體育教師的考評不是嚴格,定期適當補充一些材料和備課比較就可以了。其實,教師應該從整體上研究體育教材,從學生的身心發展的高度安排體育教學內容,不能簡單地把體育教學看成是增進學生體質健壯的提高學生運動技能的一種工具,應該把教學活動放開搞活,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給學生營造寬松民主的教學環境,根據學生身心發展需要,選擇教學內容和活動形式,讓學生自己在實踐中掌握動作要領,學到體育常識和鍛煉技能,培養學生合作意識,以及社會適應能力和身心適應能力,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和樂觀的生活作風,培養學生遵守規則、公正客觀的處事原則,發展學生的個性,從而不斷改變、塑造學生的人格品質。
如今很多學校一味的為了追求升學率,忽略了中學體育教學。一些體育教師在僅有的體育教學課程中隨意的講解、示范,對體育運動本身沒有很好的認知性,教學過程達不到應有的教學目標。在中學體育的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學的效果必須很好的落實在學生身上,要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了解學生對多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學生為中心教授學生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強調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不拘泥于傳統教學形式,促進學生思維和團隊意識的增強。中學體育教師應具備完整的組織管理能力、運動健身知識和教學的綜合能力。教師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的綜合技能,掌握科學化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高素質全面發展,提高中學體育的教學質量。革新教學態度,轉變傳統體育教學模式。中學體育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學校在教學思想中要突出體育教學的重要性,認識到體育教學是中學生素質教育的中心環節,只有培養學生熱愛體育、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觀念,才能夠從本質上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才能更好的體現出素質教育的精髓。因此,學校必須及時轉變教學態度,調整教學方針,拋棄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創造新型體育課堂,適應現代化教學的需求。提高教師整體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中學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是教學工作的指導者和管理者,在體育教學中起著主導作用。因此,體育教師要具備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認真學習體育教學的各項專業技能,不斷提高自身修養,主動引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普及體育知識,在體育鍛煉過程中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為學生全面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創建新型教學方法,在快樂游戲中得到鍛煉。中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展的階段,思想還沒有完全成熟,大多活潑愛玩,因此在中學體育教學中要充分結合學生的這一特點,選擇一些趣味性強的項目,適應學生的興趣愛好,有助于調動中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體育鍛煉的能力。在中學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創造性的采取快樂游戲的方式引導學生的體育鍛煉,既能增強體質,又能在游戲中體會到合作和競爭,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游戲中上體育課,能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同時體驗到體育運動內在的樂趣,從而為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打下堅實的基礎,也有助于中學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目前,中學學校教學雖然在向素質教育轉軌,然而仍有多數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隨意變更體育教學計劃,縮減體育課時,中學體育長期處于邊緣學科。體育教師不要局限于對學生身體機能的訓練,更應該在體育教學和體育運動中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首先,體育教師要明白體育精神對學生成長的巨大的推動作用,認識到體育精神有利于學生完美人格的形成,進而自覺地研究體育教材,挖掘每節課的教學內容中的體育精神,然后在體育教學中以潛移默化的形式和方法,對學生的體育精神進行培養,這也是一節成功的體育課的重要標志。其次,體育教師應該了解體育課上培養學生體育精神的內涵,培養學生學會生活,有著健康向上的生活追求,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有著較強的集體榮譽感,既學會競爭又懂得合作,培養學生參與意識,懂得自尊自強,在實踐中注重發揮學生的一技之長,充分展現學生的個性特點,培養學生自主精神和獨立的人格。學校領導、教師應該大力提高中學體育課的教學質量,這直接影響著未來建設人才的身體素質和精神風貌。體育教師應該站在民族、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轉變傳統的體育教學思想和模式,按照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安排教學內容,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大膽實踐,培養學生體育精神和創新精神,最終完成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標。育教師的角色不僅僅是體育技能的指導者,還應是體育知識的傳播者、體育道德的倡導者和示范者。在體育課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適當介紹相關體育項目的發展歷史和發展動態,幫助學生了解體育項目,培養學生對體育項目的興趣,引導學生形成終身參加體育活動的習慣。教師應著力創新課堂教學,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科能力及素養,通過創新體育課堂教學,涵養校園體育文化。應精心備課,設計學生喜歡的課堂結構形式。信息時代,學生的知識面大為拓寬,體育教師應與時俱進,汲取時代精華,注重設計符合學生興趣的教學形式。教師應以身作則,引導學生形成平等、公正等體育道德意識,培養果斷、剛毅、互助等體育精神,當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貴州省威寧縣龍場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