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冰冰
摘要:“時代新人”這一戰略任務是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來的,為未來社會人才的培養機制提供了新的指導方法,也為高校培養人才提供了重要的指導意義。在文章中,主要闡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培養時代新人的必要性,主要是基于“中國夢”的實現以及加強黨的意識形態的需要;而同時,面對新條件新形勢,我們也面臨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實踐能力不足,學生的部分需求難以滿足等困境。因此,我們更要運用好高校的現有資源培養優秀人才,要更加堅定高校學生地理想信念,培養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時代新人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時代新人培養的必要性
(一)“時代新人”的提出及含義
“時代新人”是由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在此基礎上,學者劉建軍也指出“所謂時代新人,是具有理想信念、愛國情懷、道德品質、知識見識、奮斗精神和綜合素質,能夠擔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重任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可見,“時代新人”是未來社會的杰出人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奮斗的方向。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時代新人的必要性
1.是實現“中國夢”的需要
“時代新人”的提出反映了我們黨對未來社會人才的最高要求,歷史上每一個民族的繁榮和復興都伴隨著無數仁人志士和英才,他們的出現加速了社會的變革和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想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必須要有優秀人才引領社會向前發展。新時代的政治任務和歷史使命,都應該是以“兩個百年”為根本的奮斗目標,在國家當前和今后的一段時期內,作為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和經濟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的中流砥柱,“時代新人”就是我們完成未來社會任務的希望。馬克思曾經說過: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么,重擔就不能將我們壓倒。既然要把“中國夢”當作我們一生要奮斗的目標,就需要我么時刻做好準備積極投身參與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去,發揮真才實干,為民族的復興貢獻出自己的力量,為“中國夢”的實現做出自己的努力。并且要讓他們懂得個人的夢想與中國夢并不沖突,只有將個人融入社會、才能實現個體與社會、個體與整體的和諧發展。
2.是加強黨的意識形態建設的需要
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的國際地位愈來愈穩固的同時,西方的一些霸權主義的國家卻通過他們的意識形態和文化等對我國進行滲透和詆毀,逐步蠶食著我國意識形態的話語權和主導權,多次在公共領域制造影響我國意識形態安全的輿論事件,嚴重影響著我國的國家安全和利益。尤其是處于高校的青少年群體是他們顛覆我國政權的主要目標,一是因為高校學生對世界、社會的認知比較片面,對事物的價值觀念尚未完全形成正確的思考和判斷,往往會對新事物充滿好奇,更愿意接受新思想和新觀點,很容易成功;二是由于高校學生是中國未來社會建設的基石,企圖顛覆我國的有效方式就是將大學生引向錯誤的方向和道路。基于此,我們有必要做出正面回應,加強自身的建設,加強黨的意識形態建設,培養出一批具有理想抱負、有愛國情懷、有知識素養的“時代新人”,奉獻于黨、忠誠于黨,堅定不移地堅守黨的意識形態。
3.是抵御外來思想文化滲透的需要
全球化不斷發展,加上互聯網時代的無國界交往特征,各種思想文化也呈現出多元化趨勢,為境外的思想文化向中國傳播和滲透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當今世界的文化堪稱是文明激烈沖突的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面臨著國內外多重文化的沖突和消解。不同的文化代表不同的文明和價值觀念,對于高校學生來講,難以辨別其中的真偽,日益在日常生活中傳播、宣傳其合理性,不利于他們身心的健康成長。在這一過程中,高校學生是最容易受到影響的群體,如果不能得到正確價值觀的引導和指引,很難培育成我們所需要的時代新人。真正的時代新人是能夠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方法,這個看待它們存在的真正含義和真實意圖,能夠認識并運用這些外來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信仰社會主義文化、宣揚社會主義文化。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時代新人培育面臨的困境
從目前來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能夠順應黨和國家的要求,從各方面作出積極努力培養新時代所需的人才,但同時我們也必須意識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教育后備力量不足、新時代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滯后等一系列問題,亟待我們去解決。
1.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難以滿足學生的個人情感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因此,作為新時代的領路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要身體力行,以上率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思想情感的變化以及對學生道德的引導和培育,而不應該只注重學生的成績高低,時代新人應該是全面發展的人,不應該立足某一方面,我們要讓每一位學生的優勢和長處得到更好地發揮,展示出每一個人的獨特性。“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更要注重人才的遠大理想和自身價值的實現,激發他們最大程度的發揮出自身的潛能,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人生志向,讓學生切實感受到人生的重大意義,還要以良師益友的身份教會他們如何與他人交流、與外界溝通,只有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看到了自身存在的價值,才會讓他們的奮斗人生更有意義。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力不足
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使得各種思想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傳播,這也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提供了技術支撐。調查顯示大學生的網絡用戶活動量居于各群體前列,這為高校有效利用現代網絡實現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利的現實基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這些有效的技術資源和優勢,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方式、方法以及內容上的創新,但現實是,某些高校雖然引進了新媒體的技術,但是在利用率以及使用效果上并不明顯,無法掌握和發揮媒體技術的優勢,部分教師媒介素明顯不足,往往采用于傳統的教學形式和方法,沒有達到網絡技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缺乏吸引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來都無法改變灌輸式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高校學生的思想開放,求知欲強烈,對新鮮事物的想法和態度也在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得新潮。而現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卻存在著內容上跟不上時代變化、脫離學生和社會實際,教育方式存在偏差,部分教師現代化的媒介素養明顯不足,還是照本宣科,無法有效利用現有的教學媒介來豐富課堂、吸引學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該隨著時代的發展對高校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運用新時代的教育媒介和社會生活實際為學生傳播正確的思想觀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堅定理想信念,引導學生樹立“四個自信”,培養出德才兼備的時代新人。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時代新人培育的路徑
1.重視思想引導,堅定理想信念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教育大會上強調:“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增強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須吸收新時代的精華,運用黨的最新成果對學生進行教育,利用好思政課堂、互聯網等手段提高教育宣傳水平,解答學生最關心的現實問題,揭開他們心中的誤解,讓他們在現實中找到歸屬感;認識到自己是未來世界的頂梁柱和美好未來的構建者,成為有大德大胸懷的時代新人,真正將心中的遠大理想落實到現實行動之中,真正將人民的共同理想融入進生活之中,最終完成“時代新人”肩上的任務。
2.加強社會實踐,促進全面發展
“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我們的理論最終我們也要回歸到實踐中去,各屆領導人都號召高校學生要積極加入到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建設之中。實踐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對課堂知識的補充和檢驗;在實踐教育過程中,可以深化高校學生對實際生活的認識,看到自己身上的缺點和不足,從而更加提高自身素養,讓學生得到全面的進步和發展,同時也可以緩解學生對未來生活和職業的緊張和困惑,不斷發掘人生的樂趣和興趣,找到人生立足點,發現適合自己的職業,做出正確的判斷,也可以鍛煉他們提前適應現代社會的心理能力,達到知行合一的目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要注重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面向社會實際,深入參與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培養擔當精神的時代新人。
3.改進教學理念,加強立德樹人教育
新時代,高校教育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遵循,樹立與時俱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既倡導開放、又強調導向;既注重科技,又注重人文,既就全球化,又彰顯個體性。”新時代高校教育與傳統的教育方式不同,它是一種開放式的、動態化的教學模式。除了重視學生的理論知識素養外,還要注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首先,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加強黨的基本路線教育、基本理論教育的學習,利用社會發展規律和歷史事實不斷加強對高校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教育。其次,培養大學生的理性思維。網絡社會改變則人們的思維,其中泛娛樂化、享樂主義等消極私下消磨著高校學生的意志,通過提升學生正確使用網絡能力,讓他們正確上網、合理利用網絡,逐漸培養他們的理性思維,正確看待網絡上的各種信息,做到不輕信、不盲從,辯證看待事物,保持思想上的獨立和客觀。
總之,培養有理想抱負、有愛國情懷、有知識素養的“時代新人”,是時代交給我們的任務和使命,在這一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無疑發揮著重大的作用,必須遵循黨中央的指示,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時代的內涵和趨勢,創新培養人才的新方式和方法,這樣才能培育出未來所需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
[2]劉建軍.論“時代新人”的科學內涵[J],思想理論教育,2019,(2).
[3]習近平.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4]習近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