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榕

摘? ? 要:大明苦瓜系廈門農運來農業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自主培育的苦瓜新品種,具有豐產穩產、抗性較好、苦味適中、貨架期長、品質佳的特點。結合大明苦瓜參與多點對比試驗的生產表現,通過對多個試驗點進行科學分析,總結了大明苦瓜的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為當地種植大明苦瓜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大明苦瓜;特征特性;栽培技術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03-0027-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642.5? ? ? ?文獻標志碼: B
苦瓜營養豐富,保健價值高,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其對土壤的要求不嚴,對氣候的適應能力較強,采摘和運輸方便,需要用到的人力較少[1],主要栽培季節為春、秋兩季。在提高農業生產效益中,選擇合適的品種和使用高效的栽培技術是關鍵,好的品種可以達到穩產高產的效果。本文總結了廈門農運來農業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自主培育的苦瓜新品種及大明苦瓜在不同區域生產試驗的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旨在為生產上進一步推廣應用提供依據。
1? ?多點區域試驗
為了對大明苦瓜在不同區域的適應性和抗性等特性作出科學的評估,2019年春季在福建廈門,廣東惠州、江門,廣西桂林等地進行了多點區域比較試驗。試驗選擇了地勢高燥、排灌方便、土層深厚、疏松肥沃的壤土,且近3年未種植過瓜類蔬菜,實行統一的田間管理,采收后在13 ℃的溫度下預冷數小時,然后用0.05 mm厚的塑料袋折口包裝,置于13 ℃的冷庫中貯藏[2]。結果表明,大明苦瓜適宜在以上地區種植,具有豐產、單果重、肉厚、貨架期長的優點,其中在廣東惠州的產量表現最佳,達到了8 456 kg/667 m2。
2? ?特征特性
2.1? ?豐產性和抗病性
大明苦瓜為中熟品種,在我國南方種植品質比較好,一般產量6 000~8 000 kg/667 m2。對于苦瓜常見的病毒病、蔓枯病等病害的抗性較好。
2.2? ?主要農藝性狀
生長習性為蔓生,植株生長強健,早結瓜耐熱性好。雌花率高,連續坐果能力強,主蔓第一雌花著生于第12~15節,果皮白色,有光澤,果圓棒狀,果肩較平,珍珠瘤與短縱瘤相間,種瓜瓤紅色,瓜長28~30 cm,瓜徑8 cm,果肉厚1.2 cm,單果重0.75 kg。
2.3? ?種子形狀
種子形狀為盾形,顏色為黃色,表面有盾形花,種子千粒重為150 g。
2.4? ?生育期和采收期
春作從定植到始收65~75 d,全生育期200 d,采收期80~100 d;秋作從定植到始收55~70 d,全生育期200 d,采收期60~90 d。
3? ?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3.1? ?播種育苗
3.1.1? ?種子處理
一是先破殼。由于苦瓜種子有較厚的種殼,不易吸水,不利于發芽,因此需做破殼處理,用指甲剪在種子的肩部輕輕磕出一條縫,要注意不能損傷種胚。二是浸種。將破殼的種子裝在有孔的塑料袋或者紗布袋中,使用常溫自來水,浸種時間為6~8 h,每2 h換一次水,有利于種子吸收氧氣[3]。
3.1.2? ?催芽播種
浸種后,洗凈種子表面黏液,用熱的濕毛巾包好,不能太濕,否則易爛種,包好放入能透氣的盒子里,把盒子放到催芽箱中,保持30 ℃左右。如果沒有催芽箱,可以把包好濕毛巾的種子套上塑料袋,放在紙箱里,上面用燈泡加熱,箱底放溫度計,通過調節燈泡的高低控制溫度。溫度控制在28~30 ℃,2~3 d就可出芽。2~3 d后,種子露白,芽長0.3~0.6 cm,將出芽的種子進行播種,芽尖朝下,種子平放,蓋好土(厚度為種子厚度的2~3倍即可),澆透水,水中放入甲基托布津(調配到800倍液),蓋好塑料薄膜。當外界溫度較低,可采用大拱棚套小拱棚的方式增加溫度。當外界氣溫較高時,要小水勤澆,保持基質濕潤,以利出苗。
3.1.3? ?苗期管理
苦瓜喜溫喜濕,要注意提供合適的生長環境。白天溫度控制在25 ℃以上,夜間溫度控制在15 ℃以上。幼苗出齊后,要保持田間濕潤,見干就澆水,土壤相對濕度保持在70%~80%為宜,有條件的可以安裝滴灌系統進行灌溉。視情況采取放風、降溫、適當控水等措施進行煉苗,使其定植后能夠迅速適應陸地的不良環境條件。在定植前1 d進行苗期管理,用噴霧器噴灑殺菌藥劑和葉面肥,使幼苗帶藥帶肥下地[4]。
3.2? ?整地施肥
苦瓜雖然對土壤的要求不高,但以肥沃疏松、富含有機質、土層深厚、pH值為6.0~6.8的壤土為佳。若選擇沙壤土,保水保肥能力差,應增施充足的腐熟有機肥,否則瓜苗會因營養不足早衰。苦瓜耐肥不耐瘠,整地前每667 m2施商品有機肥300~500 kg。如果采用農家自制有機肥,應充分發酵腐熟,加大用量,每667 m2施肥500~1 000 kg,另外還需磷肥30~50 kg、鉀肥20~30 kg、氮肥20~30 kg。結合采用的耕地情況,可施硫酸鎂4~6 kg、硼砂1 kg,用以補充土壤中缺乏的微量元素。施肥后進行整地,把地塊整成畦面高10~15 cm、寬80~90 cm的小高畦,鋪上地膜。
3.3? ?定植
待瓜苗長到2葉1心或3葉1心且根系包住基質即可定植,宜選擇晴天的傍晚定植。若為春季栽培,植株蔓葉生長旺盛,側蔓較多,且掛果以側蔓為主,必須適當疏植[5]。定植在塑料拱棚里,每畦一行,株距1.5~2 m,每667 m2定植200~300株。夏秋季氣溫較高,苦瓜生長周期短,則種植密度應適當大一些,每667 m2定植400株左右。定植后需澆灌用殺菌劑配制的藥水,如百菌清等。
3.4? ?定植后管理
3.4.1? ?苗期
定植時需澆足底水,緩苗前一般不需再澆水。緩苗后及時澆緩苗水,間隔10~15 d澆1次,整地拉溝,促進植株生長發育。在定植后7 d不追肥,待植株成活后,追肥應采取“少量多餐”的原則,每667 m2施尿素10 kg或復合肥10~15 kg。除了以上追肥,可噴施葉面肥,補充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葉面對養分吸收快、見效快。
3.4.2? ?花期和坐果期
這個時期植株生長量大,應加大肥水,摘去弱果、畸果,減少養分流失。初花時進行中耕培土蓋肥,施復合肥30 kg/667 m2、有機肥30 kg/667 m2。第一次采收后施復合肥30 kg/667 m2、尿素10 kg/667 m2。之后每采收一次瓜,隨水澆施尿素或復合肥10~15 kg/667 m2。要注意苦瓜根系發達吸水性好,澆水不要過勤過大,避免枝葉過于茂盛影響通風透光,導致坐果率降低。
3.5? ?搭架、引蔓及整枝
當植株高40~50 cm或出現卷須時,要及時搭架引蔓,否則會妨礙主蔓的生長,影響開花坐果。搭架采用平柵架,可用竹子支撐搭架,搭“人”字架或平棚架,柵架高離溝面2 m。
引蔓最好在10:00 AM以后、2:30 PM以后進行,以免損傷莖蔓,引蔓和綁蔓使莖葉分布均勻。
苦瓜有很強的分枝能力,及時進行整枝,可減少養分的消耗,增強通透性,減少病蟲害發生。
3.6? ?病蟲害防治
苦瓜主要有枯萎病、炭疽病、病毒病等病害。一是采用農業防治措施,可選取與種植環境相適應的非瓜類作物,提高現場通風水平,加大排濕力度,注重種植園區雜物清理[6]。二是采用化學防治措施,枯萎病可用10%治萎靈水劑300~400倍液,每株灌兌好的藥液200 mL,隔10 d左右1次,連防2~3次;炭疽病可用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防治;病毒病的防治應結合防治蟲害來進行,防止病毒借蚜蟲和白粉虱進行傳播,也可用1.5%植病靈乳劑1 000倍液防治,7~10 d噴1次,共噴2~3次。
苦瓜主要害蟲有瓜實蠅、蚜蟲等。及時摘除被害瓜,并噴藥和深埋。嚴重時將幼瓜套袋,避免成蟲產卵。蚜蟲可用50%敵敵畏乳油1 000倍液和2.5%溴氰菊酯3 000倍液噴灑植株,隔3~5 d噴1次,連噴2~3次,防治成蟲有良效;瓜實蠅可用50%庫龍1 000倍或2.5%功夫1 500倍液噴霧,每7~10 d噴1次。
3.7? ?采收
苦瓜的幼果過于苦澀、食味不好,而完全熟透的苦瓜不耐貯運,以中度成熟的瓜條為采收最佳時期,及時采收可保證品質。一般花后15~20 d為商品瓜的適宜采收期,此時肉質根充分膨大,底葉開始變黃,果實瘤條突起飽滿,果皮有光澤,商品性最好。采收和運輸過程應盡量減少損傷,一般選擇在晴天的早晚摘瓜,采收時要輕拿輕放,可只保留1 cm長的果柄,防止相互刮傷。在采收期結束后,可將苦瓜葉片收集起來給農戶喂牛,剩余葉片打到土里,實現最大化利用。
參考文獻:
[ 1 ] 劉昭華.苦瓜高效栽培(南方本)[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
[ 2 ] 張天翔.閩南地區苦瓜高效栽培技術[J].福建熱作科技,2020(2):41-44.
[ 3 ] 林永勝,張武君,陳陽,等.苦瓜新品種比較試驗[J].長江蔬菜,2019(10):62-64.
[ 4 ] 郭和林,王迪軒,蔡燦然,等.苦瓜科學施肥及注意事項[J].土壤與肥料,2020(17):71-73.
[ 5 ] 趙華.苦瓜新品種“奇勝308”的引種表現及優質豐產栽培技術[J].種子科技,2020(4):50-53.
[ 6 ] 莫斯.苦瓜常見病蟲害及防治措施[J].特種經濟動植物,2020(11):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