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力
著名小說家馬克·吐溫的小說《湯姆·索亞歷險記》,是初中語文必讀名著篇目,該小說記敘了湯姆歷險的經歷,情節跌宕起伏,極具語言魅力,適合初中生閱讀。教師在閱讀指導上,需要重視學生思辨性思維指導,培養學生思辨思維,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加強思考,能夠更深入理解名著的主題和情感,提高閱讀收獲。
一、細讀主要情節,分析人物形象
通讀文章是名著閱讀第一步,還需要對主要情節細讀分析,了解主人公人物形象,感受名著的魅力。在《湯姆·索亞歷險記》中,主人公湯姆是一個活潑頑皮,鬼點子多,喜歡惡作劇的孩子,這一點也成為湯姆形象的爭議,很多教師在閱讀指導上,主動規避湯姆的缺點,害怕學生模仿跟風,因此只一味強調湯姆的優點。但是人無完人,任何人都是優點和缺點并存的。教師在閱讀指導中要通過品讀故事情節,思辨分析人物形象,讓學生正確看待湯姆的優缺點,感受到人物形象的魅力。如以歷險情節為文本,教師設計問題作為導讀,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1.湯姆歷險的原因是什么,是因為自己喜歡驚險刺激,還是受到某些原因的推動呢?
2.湯姆和哈克最后打算做強盜,你認為故事情節會怎樣發展。
利用思辨性問題引導學生,讓學生主動思考,得出答案。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要走入歷險情節,分析湯姆的性格和行為動機,有助于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教師要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討論,通過學生之間思維的碰撞,了解不同思考角度。如對第二個問題,學生們互相發表自己的觀點,辯論問題。學生W認為:“湯姆不會成為海盜,他雖然喜歡惡作劇,頑皮活潑,但他是個很懂事的孩子,不愿意讓家人擔心,會照顧朋友,在本質上是個善良的孩子,不會成為真正的強盜。”學生Z認為:“湯姆會成為海盜,湯姆雖然頑皮,但他是個有正義感的人,像《海賊王》路飛一樣,在他眼里海盜并不是欺壓弱小,而是劫富濟貧,是實現正義的一種方式,他會和哈克一同成為海盜,幫助弱小。”學生L認為:“湯姆不會成為海盜,經過了幾次歷險,湯姆已經有所成長,他會逐漸成熟,可能會勸說哈克,做更有意義的事。”經過小組討論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讓課堂建立辯論氛圍,提高課堂活躍度。最后教師點題,對課堂討論總結,并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告訴學生不管湯姆做不做海盜,他都是一個善良、有正義感、追求美好、不甘于屈服的人。
二、分析民主思辨性,學習其寫作手法
閱讀不僅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更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名著經過了長期的流傳,其寫作技巧純熟,有助于學生學習寫作,如刻畫人物的技巧、修辭手法、寫作結構等,而思辨思維也是學生學習寫作技巧的重要途徑。在《湯姆·索亞歷險記》中,作者使用了大量語言鋪墊湯姆的形象,使用很多幽默的語言讓文本更加生動。如書中對湯姆換票上臺領獎的動作描寫、和蓓姬密談變成好朋友的語言和神態描寫、對湯姆摔碎糖罐的動作描寫等,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腦海中呈現出湯姆的動作和神態。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作者這樣描寫的目的,體現出湯姆的哪些性格特點。學生逐步感受到作者宣傳和鋪墊的手法,作者描寫語言均在動作基礎上增加了適當夸張,讓文本更加生動有趣。作者使用幽默的語言,大量的渲染和鋪墊,讓湯姆的性格特點躍然紙上,而非直白地告知讀者湯姆是怎樣的性格。這些人物塑造手法更能讓讀者參與其中,給讀者留下思辨和想象的空間。教師還可積極鼓勵學生進行仿寫,如通過描寫自己的動作展示人物形象。學生L描寫了自己上學時追趕公交車的緊張和慶幸:“我看到公交車向我駛來,立馬加快了腳步,書包被我遠遠甩在了后面,奔跑的同時我朝著后視鏡招手,生怕司機關上車門。終于跑到車門,憋著一口氣跳上了公交車。我緩緩舒了口氣,仿佛聽到心臟為我演奏了《運動員進行曲》,好像沖過賽跑終點線。”通過學生的仿寫,對寫作技巧進行訓練,讓學生掌握由點及面的寫作方法,培養其寫作能力。
此外作者擅長氛圍描寫,如墓地兇殺案情節的描寫:“萬籟俱寂,陰森可怕。后來在那一片寂靜中,有一點小小的,幾乎聽不出來的動靜漸漸地大了起來。只聽到鐘擺滴嗒滴嗒在響。那些老屋的屋梁也神秘地發出裂開似的聲響。蟋蟀開始發出一陣令人心煩的“唧唧”的叫聲,而人們卻根本弄不清楚它在什么地方。遠處有一只狗嗥叫起來,這叫聲在夜晚的上空震蕩,與遠處的隱隱約約傳來的狗叫聲相呼應著。”作者使用了大量的筆墨用于描寫墓地恐怖的氛圍,也通過氛圍烘托出湯姆和哈克緊張壓抑的情緒。通過對兩人語言、神態等的描寫,讓讀者產生代入感。同時將惡棍狡猾狠毒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教師通過逐句分析讓學生體會作者的寫作技巧,并鼓勵學生快速仿寫。對于學生而言,氛圍描寫相對困難,通過氛圍襯托任務的性格特點更加困難,借助于仿寫訓練,讓學生逐漸學習寫作思路和技巧,可逐漸提高其寫作能力。
三、反思名著概括篇章主題,深化內容的理解
經過粗讀和細讀后,學生已經完整閱讀了整本書,教師可利用反思總結環節,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主題,這一過程能夠檢驗學生是否理解書籍的內容,同時能夠梳理文章結構,從宏觀角度思考辨析。教師先組織學生以小組方式,用自己的語言梳理《湯姆·索亞歷險記》的結構。在《湯姆·索亞歷險記》中,湯姆先是和姨媽智斗,瞞過姨媽去游泳,但是被席德發現并拆穿。然后湯姆對班里新來的男孩發起挑釁,將對方痛打一頓,卻也受到了對方的報復。對此情節,引導學生使用一句話對情節進行概括,讓學生對故事情節記憶得更加深刻。如學生把上述情節概括為:“湯姆逃學游泳被拆穿,挑釁新同學反遭暗擊。”通過自擬主題讓學生再次梳理書籍內容,加深書籍的理解。此外教師可積極利用思維導圖輔助,在學生閱讀后鼓勵學生繪制思維導圖。學生先通過概括《湯姆·索亞歷險記》的主要情節,湯姆父母雙亡,生活在疼愛他但十分嚴厲的姨媽家,夜晚和好朋友哈克玩耍目睹了兇殺案,和好友約定對此事保密。后來和蓓姬吵架又害怕兇殺案,離家出走。鎮上的人都以為湯姆和哈克被淹死了。在湯姆葬禮那天他們回來指認兇手。在野餐活動中,和蓓姬迷路,經過三天三夜的游走,差點死掉,最終成功脫險。哈克找到了兇手藏起來的寶藏。以故事情節為脈絡繪制思維導圖,能夠將學生手、腦、眼多器官結合,更深入理解書籍內容。使用思維導圖能夠讓學生的邏輯關系更加清晰。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育的難點,閱讀的收獲并不能立刻反饋出來,對學生思維的培養需要持之以恒。教師要更加重視閱讀指導,主動建構動態化閱讀過程,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勤加思考,培養其思辨性思維,閱讀過程中結合寫作訓練,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寫作能力,將思辨性思維應用于寫作中,促進其思維的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暨陽湖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