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

南北航運樞紐之地寧波,是有著千年歷史的港口城市。明朝,繁榮的經貿往來讓寧波的名字在世界地圖上占有一席之地,還被記錄到當時歐洲人的游記中。改革開放之前,高等教育的版圖上寧波尚且籍籍無名。乘著改革開放的浪潮,寧波高教“后發追趕”,最年輕的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寧波大學誕生;21世紀初,教育部正式批準設立了第一所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寧波諾丁漢大學。“一帶一路”倡議實施8年,寧波的教育合作與之相向而行,是中東歐國家眼中代表中國的“亮眼名片”。短短40余年,經濟發展與交通脈絡縱橫交錯之勢,注入這片創新創業的熱土,教育內外匯成一股力量,滋養著寧波的高等教育枝繁葉茂……
教育互聯互通,培養國際化人才
漫步在深秋的寧波諾丁漢大學(以下簡稱寧諾),校園里的坡地大草坪一覽無遺,鐘樓行政樓高聳挺拔,柱式和英國傳統典雅立面風格的英倫風建筑,令人仿佛置身遠隔重洋的英國諾丁漢大學,又可從湖畔品出江南水鄉的韻味。
“小而精、高水平、國際化”,這是副校長沈偉其介紹寧諾的三個關鍵詞。沈偉其說,學校三分之二的教師是外教。只有一門半課是漢語授課,其余課程全部為英文教學。以能力為本位,寧諾培養學生“學會學習”,讓學生在出國深造方面更具有優勢。數據顯示,2019屆本科畢業生深造率排名中,寧波諾丁漢大學的總深造率和出國(境)留學深造率均位列第二。“連續四年,學校出國留學學生比例占82%-83%。2020年,30.5%繼續深造的學生被世界排名前10的高校錄取,也就是說,每四名寧諾的本科生中,就至少有一人手握世界名校的入場券。”沈偉其說。
2006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出席寧波諾丁漢大學校園落成典禮上指出,寧波諾丁漢大學的創建和成立,開創了我國高等教育與國外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相結合的先河,為中國教育走向世界創造了一種新的模式,也為高等教育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升了高等教育的辦學水平。十多年后,寧諾“這顆希望的種子”,已經成為中外合作辦學培養國際化人才的“成功樣本”。來訪寧諾的人,無不感嘆學子身上流露著自信從容的氣質。帶著這份自信,沈偉其相信,每年一批又一批面帶微笑、信心滿滿的寧諾學子,走出校門后,無論做什么事情,遇到怎樣的挫折,都能應對自如。
隨著“一帶一路”的持續深入交流,海上絲綢之路重新煥發出燦爛輝煌的時代光彩。古絲路的主要始發地寧波,現在是“一帶一路”建設綜合試驗區,與寧波往來密切的中東歐國家的訂單飛漲,而單一的英語交流大大影響了溝通的效果,小語種人才成了“香餑餑”。為解決寧波當地企業捷克語人才稀缺的問題,2017年浙江萬里學院開設了捷克語特色班,全部由捷克籍教師授課,采用“訂單式培養”,畢業后直接進入對口企業工作,有效補充了市場所需。
教育勾勒出互聯互通的合作藍圖,科教融合新征途已經開啟。2019年2月,教育部與寧波市率先簽署了《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國際合作備忘錄》。目前,已建成教育部備案國別區域研究中心——“波蘭研究中心”、“一帶一路”研究專業型本土智庫機構——絲綢之路研究院、寧波市“一帶一路”教育合作特色平臺——中國—中東歐物流與服務國際聯合學院等高水平中東歐教育合作平臺。
“一帶一路”倡議呼應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20年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圍內傳播,已構成全球性流行病的大威脅。這緊迫地要求我們,攜手共同應對重大國際危機。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寧波高校發揮科研攻關力量。著眼于社會公共服務的需求,浙大寧波理工學院計算機與數據工程學院《“一帶一路”生命健康智能大數據應用研究》項目擬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對愛沙尼亞、意大利等“一帶一路”國家的生命健康大數據及新冠疫情信息化應用情況進行調研,針對實時的健康流數據分析和階段性的整體分析預測方法開展研究,為“一帶一路”公共衛生危機應對的國際合作提供信息化服務。
產教城融合,走向世界布局未來
從服務全國的經濟大局出發,寧波在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上進行產業布局規劃,汽車產業是核心任務之一。“一帶一路”倡議、長江經濟帶、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的國家戰略疊加的交匯點寧波杭州灣,率先提出了打造中國汽車“龍灣”的發展目標。
以龍頭企業吉利汽車杭州灣生產基地開建為始,杭州灣吸引了上百家知名汽車零部件企業入駐,其中世界五百強企業超過20家, “汽車全產業鏈”環環相扣,為打造千億級汽車產業基地賦能。
產業發展到哪里,學校就建在哪里。在這條產業鏈上,寧波工程學院的二級學院杭州灣汽車學院是汽車城里企業的智力和人才支持。汽車學院“以教學推進項目,以項目改善教學”的汽車人才培育體系,基于“全產業鏈能力導向”的思路,構建機械制造、材料成型、汽車服務三大專業為支撐的特色專業集群。在辦學過程中,兼顧產業需求側和教育供給側,學生在畢業后“學有所用”“學以致用”,并迅速成為企業發展的中流砥柱。
汽車學院自2014年整體搬遷至杭州灣新區后,目前已經是服務汽車產業發展的人才培養的主陣地。每年有將近四分之一的畢業生留在新區就業,“過條馬路去上班”是這里的畢業生的常態,杭州灣企業招聘的首選、優選地也是汽車學院。2020年的一場校企合作洽談會上,佛吉亞(上海)汽車部件系統有限公司寧波杭州灣新區分公司的一名經理說:“目前我們有四名來自杭州灣汽車學院的同事,表現都非常好,陸續做到了主管位置,希望今年有更多才華橫溢的學生能夠加入我們。”
物理空間的開放和聚合促進要素資源快速、無阻礙的流通。人才,是經濟發展的底氣。寧波根據區域產業結構特點,統籌高等教育與區域發展布局,大力推進高校特色學院到產業集聚區辦學,寧波大學海洋、海運學院遷至北侖(梅山)辦學,浙江醫藥高等專科學校主校區、寧波大學科技學院分別落戶奉化、慈溪。人才的流入和集聚,促進寧波及周邊區域發展可持續、有生命力。
寧波教育人放眼全球,在國際市場尋找未來人才培養的坐標。2018年9月,浙江萬里學院漢堡校區掛牌啟用,這是浙江高校首個獨立辦學的海外校區,由萬里學院自主管理。在一些高校境外辦學發展陷入教學、師資、資金不足的困境時,寧波迎難而上迎來了高校境外辦學的曙光。漢堡校區通過租賃校舍的方式輕資產駐扎漢堡,實現了高校海外辦學的輕巧一躍。
“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要走得穩、走得實、走得鏗鏘有力,唯有在專業建設的可持續發展上下功夫。漢堡校區對中外學生的培養各有側重。依托德國漢堡設計與傳播應用科學大學引入各類教學與實習資源,面向浙江萬里學院的學生開設經濟學、管理學、藝術學等門類下的模塊化課程;超越以漢語教學傳播的中華文化的單一載體,面向歐洲學生開設中國哲學、社會學、管理學、美學等應用型課程。不僅如此,漢堡校區的辦學從教師、學生層面的交流,還延伸到建立中德企業合作網絡和中德學生實踐教學平臺,在為中德兩國企業培養文化創意與創新設計產業發展人才的路子上行穩致遠。這樣的準確定位,解決了高校海外落地生根時水土不服的問題。
轉型應用型本科高校,提升高校競爭力
2010年,國家第一次將應用型人才培養寫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2015年,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明確指出,高校要“著重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具有相應專業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應用型本科高校使命在肩。
2015年,浙江萬里學院、寧波工程學院、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現浙大寧波理工學院)、寧波大紅鷹學院(現寧波財經學院)、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等5所在甬普通本科院校(含獨立學院)試點建設應用型本科院校。寧波工程學院在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上作出積極探索。寧工實施百名博士(教授)服務百家企業的“雙百工程”,博士、教授深入生產一線,解決技術難題。企業真問題得到解決的同時,鮮活的生產實踐也轉化為前沿的科研內容,反哺課堂教學。寧波財經學院(以下簡稱寧財院)是一所民辦高校,事業編制的教師聘用保證了學校的師資隊伍趨于穩定,理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又給予這所學校“先發制人”的優勢——快速做出重大決策、精準布局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
應用型本科高校的位置在哪?如何與高職高專和普通本科院校錯位發展,凸顯辦學特色?寧波財經學院國際經濟貿易學院院長王瑞告訴記者:“應用型本科高校的主語還是‘本科,必須遵循本科人才培養的規律,讓學生具備專業素養、職業道德、學習進階的能力。寧財院的培養目標是中小企業中高端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作為浙江省新興特色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大宗商品交易)負責人的王瑞說:“我們很難跟傳統的公辦本科院校競爭。寧財院瞄準了寧波對大宗商品流通行業緊缺人才的需求。我們自己研發教材,并請校外來自北京、上海、浙江的經濟學、管理學的一些專家論證,依靠學院得天獨厚的財經優勢,寧波財經學院于2011年開設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大宗商品交易)特色方向訂單班,招生40人,三年后國際經濟與貿易(大宗商品交易)就被認定為新興特色建設專業。”
一方面,從需求側出發,培養經濟社會急需的應用型人才,寧財院闖出了特色專業建設的路子。另一方面,產業急需的應用學科建設也在逐步走上正軌。
寧財院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大宗商品交易)還作為一門選修課、專業必修課嵌入培養模塊。學校在專業設置之初,就前瞻性地考慮布局大宗商品產業鏈上的相關專業。目前,依托大宗商品交易專業,匹配物流管理、電子商務、金融工程等已經孵化了十五六門課程,作為課程模塊放到課程體系中,形成了大宗商品貿易的專業群。
“如今我們成立了二級學院大宗商品商學院,并被認定為寧波市首批試點特色學院,現在學院還在積極申報國際商務碩士專業學位的碩士點,方向也是大宗商品交易。從小小的一個火苗,到后面越燒越大,越燒越旺。”王瑞感觸很深。
高校的中心工作是培養人才,高校評價改革的方向事關高等教育發展的方向,高校“大考”如何擺脫簡單化、指標化、數據化的評價模式?“破五唯”后采用什么樣的評價標準?對此,寧波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2019年,寧波市委、市政府印發《關于加快高水平大學建設 推進高等教育跨越式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建立健全基于戰略管理的高校辦學績效評價體系,逐步構建以績效為導向的資源配置機制”。針對多種類型高校和不同高校不同績效定位,實施“一校一策”。
“目前市教育局逐步建立起一個由辦學能力、辦學影響力、關鍵舉措、組織變革4個一級指標、11個二級指標,以及各校根據自身定位確定的二級指標績效點構成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寧波市教育局局長毛才盛表示,這是基于戰略管理的,以績效為導向、以推進高校落實規劃任務、促進高校高質量發展為目標的辦學績效評價工作。未來,要進一步探索建立由高校、社會、政府等多主體參與、多元評價、開放式、改進型的新型評價體系,實現精準評價、精準施策、精準支持,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和水平。
寧波正在布局中德合作大學等兩所理工類研究型大學,引領寧波發展的一支科教興市生力軍整裝待發……三江之水浩浩湯湯,中西文化交融碰撞,人的智慧、科研力量不斷地在這片土地上沉淀發酵,讓寧波這座開放型城市更有活力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