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紅新

依據上海市松江區教育綜合改革方案,2015年到2018年,由松江區民樂學校牽頭,松江區佘山學校、松江區民樂學校、松江區天馬山學校、松江區倉橋學校、松江區葉榭學校、東華大學附屬實驗學校、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附屬松江實驗學校七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共同參與的松江區民樂學校教育集團,以“精致化課堂教學”為共同的辦學理念,借助集團學校協作的力量,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中心,以課題研究和項目推進為主線,協同推進,優勢互補,促進學校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
以提高教學效益為中心,深度聚焦
聚焦精致化課堂教學。集團建立之初,著力構建“教學精細化管理共同體”,提升“教學精細化管理”的水平。如今進一步聚焦課堂,從教學的五環節入手,力求做到教學目標精準、教學內容精要、教學流程精細、作業布置精當、評價反饋精確,真正達到課堂教學的高效。
提煉精致化課堂教學的構成要素。結合文獻研究和教學實際,初步制定了“精致化課堂教學”的構成要素,并在行動研究中不斷修正完善。
備課精致化,即依據學情確定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重點突出,難點恰當,三維統一。教學流程精致化,即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組織教學,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教學,以學定教,少教多學,將教學流程組織成引導、預學、交流、反饋等有機結合的多邊互動過程。作業處置精致化,即精心設計作業,作業量適當,難易度恰當;分層布置作業,重點作業教師先做;認真批改作業,及時講評,建立檔案。課外輔導精致化,即及時進行后進生、特長生輔導,注重鼓勵和啟發。評價反饋精致化,即教學評價與教學過程平行,認真收集反饋信息,準確評價學生的學習現狀和變化。
以課題研究為主線,全面實施
研究從現狀調研出發。為了解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集團編制了現狀問卷調查表。從調查結果看,教師對教學目標的設定不夠精準,對學情的把握不夠到位;上課環節缺少創新,提問不夠精簡。從活動情況看,部分教師參加集體研究活動熱情不高。從教師的反饋看,理論水平仍欠缺,需要學習反思和專家引領,完善教育理念。
編制觀評課記錄冊。在學科調研的基礎上,集團制定了“精致化課堂教學評價指標”,形成了《觀評課記錄表》,并編印成冊發給集團教師使用。
設計系列活動。針對問卷調查中存在的問題,集團開展了覆蓋所有學科學段的系列研修活動。
第一,教學設計評比。針對問卷中的問題,組織主題為“精心設計,讓課堂更精彩”的教學設計評比。遴選優秀設計匯編《精心設計,讓課堂更精彩——課堂教學設計選粹》,推廣經驗。
第二,課堂教學評比。為加強青年教師培養,開展以“關注學習經歷,打造精彩課堂”為主題的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評比。經過比賽,44位教師獲獎。匯編了《讓精致化課堂教學理念生根開花——課堂教學評比集錦》,推廣經驗。
第三,教學明星評選。為發揮優秀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于2015年11月舉行了“教學明星”評選。最終產生18名教學明星、18名教學明星提名獎,征集經驗并宣傳推廣。
第四,研究成果評選。為反映研究的最新成果,于2016年2月開展了“精致化課堂教學,促進學生成長”課題研究成果評選。盲審產生55篇優秀論文。
培育成員校自主研究項目。集團內各校開展自主研究,主要包括“基于‘綠色指標的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專家引領下的課堂教學診斷與改進的行動研究”“基于積極心理學導向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的實踐與研究”等六項子課題研究。通過子課題研究,找準各校的短板,解決問題、彰顯特色。
以工作項目為抓手,重點推進
教師柔性流動。集團制定教師柔性流動實施方案,明確教師流動的要求、職責、獎勵、考核和保障機制。教師柔性流動一方面暫時緩解了部分教師短缺的現實問題,另一方面也為流動教師搭建了再發展的平臺。
名師團隊輻射。按照松江區“強師興教”三年行動計劃的要求,組建了由集團內27位區級學科名師組成的名師工作室。為了發揮名師團隊的優勢效應,一方面組織學科教師觀摩和學習;另一方面開展名師跨校帶教活動,促進師資隊伍業務水準趨于均衡。
優質課程配送。充分挖掘集團內的優質課程,如民樂學校的“緞帶制作”、倉橋學校的“金屬絲彎折”等課程,開展特色課程送教;依托城市少年宮、節慶活動等載體開展學生輔導,提升綜合素養。
推進聯校教研。聯校教研活動是集團教師交流研討的常規項目。目前,聯校教研項目已經形成語、數、英等研修小組。經常性的網絡聯校研修拉近了學校間的距離,提升了研修效率。同時積極與外校開展聯合教研,如建立“五校教育聯合體”,組織各學科專題交流、課堂研討活動。
民樂學校教育集團以教師為主體,最大限度地加強校際領導、教師之間的專業對話和合作,涌現出一批教學骨干,營造了相互支持、專業合作的氛圍。“精致化課堂教學”理念得到了集團各校師生的廣泛認同,課堂教學方式實現有效轉型,初步總結出“以學定教、精講多學、互動精彩、訓練精當”的課堂教學基本經驗。
自集團建立以來,集團內多數學校辦學質量不斷提升,薄弱學校進步明顯,成為家門口的優質學校。其中,民樂學校、倉橋學校、佘山學校榮獲2012-2014學年區“強師興教”先進集體,民樂學校榮獲市教師專業發展學校,佘山學校被評為市教育系統“三八”紅旗集體。
以推廣機制為重心,均衡發展
加強課堂診斷與改進機制研究。建立課堂教學診斷與改進機制有助于教師發現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促使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實現“以評促教”,保障教學質量。目前,集團內的一些學校已經在子課題研究方面開展實踐。但從整體上看,教師課堂診斷的理論體系尚不完善、活動操作還不夠規范。下一階段我們將加強研究和提煉,形成一套推廣機制,進一步保障集團內各校教育質量的均衡發展。
深化聯校教研的范圍和主題。集團的聯校教研已經成為常態,主要集中在小學語、數、英等學科。而其他學科的教研主要以各校為單位自行開展,相比之下,這些學科教師數量更少、水平也參差不齊。聯校教研的范圍需要進一步擴展,惠及所有學科。另外,聯校教研的主題比較零碎,活動之間缺乏聯系。聯校教研需圍繞“精致化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以及市區教研的熱點與難點統一規劃,采取漸進策略,根據幾所學校共同存在的問題設定主題,以問題為導向形成長周期教研的主題序列,分類研修,逐步深入。
由課堂教學研究轉向課程建設研究。我們已經開展的優質課程配送項目主要分為學生專題講座、學生社團輔導、特色課程送教三類,實施下來發現,集團特色課程數量有限,目前開發的六門課程也難以滿足學生多樣的需求;有些課程受到場地和器材的限制,受眾面相對狹窄。后期我們將由課堂教學研究轉向課程建設研究,打造形式多樣、品質上乘的特色課程群,讓集團內所有學生都能找到更合適的發展方向。
(作者單位:上海市松江區民樂學校教育集團)
責任編輯: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