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和素質教育理念普及,小學教育作為教育事業的起步基礎,不僅僅要提高學生知識與技能,更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人文素養和道德品質,塑造積極健康的價值觀念,從而為他們適應未來發展奠定基礎。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倡導美育、德育和智育共存。教師應當加強在小學古詩詞閱讀中的美育工作,使學生對文學之美有更深刻的感悟,傳承中華民族優良文化,從而樹立遠大理想和崇高品質。本文將針對小學古詩詞閱讀教學中的美育進行分析,并結合筆者多年教學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閱讀;美育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09-0040-02
【本文著錄格式】徐珺.漫談小學古詩詞閱讀教學中的美育[J].課外語文,2021,20(09):40-41.
近些年,我國古詩詞的美育、德育功能逐漸受到教育領域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們的關注,相關的研究內容也在不斷地提升和發展。在古代流傳至今的作品中,詩詞歌賦占據主要內容,其次則是琴棋書畫等其他藝術作品。因此,在當前小學語文古詩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繼續落實美育工作的實施,為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人文素養和審美能力而做出不懈努力。
一、古詩詞閱讀教學中美育功能的內涵意義
(一)傳承優秀民族文化和精神
漢語言文字是迄今為止沿用時間最久的古文字之一,在我國社會發展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古詩詞閱讀教學,就是要學生學會鑒賞古詩詞,欣賞到這些流芳千古的文學作品中蘊含的美麗意境。這些文學作品久經流轉卻依然散發著光芒,不僅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我國的發展歷史,更能使他們認識到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闊之美,以及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比如說,在北朝民歌《敕勒歌》中有寫道:“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很好地帶領學生走入了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感受與如今的城市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自然景觀,豐富學生心靈和視野,使他們對人生有更深刻的了解。再比如詩圣杜甫所寫《春望》中寫道:“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充分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對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有著積極意義。 因此,只有在古詩詞閱讀中不斷地加強美育滲透,才能夠更好地傳承我國優秀民族文化,使中華民族長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培養小學生的人文素養
當前時代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功利化現象比比皆是。而在小學教育中也存在一定的功利化現象,對知識傳授和分數成績的過度重視,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而只有多讀書,尤其是讀經典之作,才能夠培養出學生沉穩高雅的氣質和人文素養,有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和進步。傳統教學中,很多教師往往采用簡單講解后,讓學生背誦全文的方式進行教學。不少學生缺乏積累,再加上屬于被動學習,對古詩詞的內涵和意義只是一知半解,即便是背誦全文,也無法理解這些優秀作品背后的內涵和意義。另外,有的教師因為自身文學素養的缺乏,在教學時也無法深入挖掘古詩詞內涵,更是缺乏有效的將古詩詞內涵傳達給學生的方法。自身賞析能力的缺乏,導致學生也無法在古人精神世界里遨游。比如說,詩仙李白的詩大多灑脫俊逸,極具浪漫主義色彩。如果教師無法領會其中內涵,僅僅是告訴學生李白詩的特點,學生也只能人云亦云,卻無法自己去體會李白的精神境界。這樣一來, 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實際上效率較為低下。
(三)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我國在新時代迎來了新的發展,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也是未來的棟梁。他們只有對國家、對民族有較強的歷史文化認同感,才能夠樹立高尚的目標和崇高的理想,不斷地要求自己,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塑造良好的道德修養和思想行為品質。而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古詩詞的鑒賞,充分挖掘其美育內容,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和道德修養,傳承中華民族堅韌不拔的優良品質,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當學生在閱讀教學中不斷受到美育內容熏陶時,能夠提高文學素養,積淀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最終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棟梁之材。
二、小學語文古詩詞閱讀中的美育功能分析
(一)語言美
相較于如今的白話文和日常對話,古詩詞擁有著簡單卻富有內涵的語言表達特點。通過有限的文字,將作者的各種情感與思想包含到這短小精悍的詩詞之中,很好地體現了漢字的語言之美。有很多名篇佳作,都是詩人一個字一個字進行推敲,最終才形成了學生眼前的詩詞內容。比如說《回鄉偶書》一詩中,“鄉音無改鬢毛衰”中的“衰”字,僅僅一個字就能夠表達諸多的情境和情緒,教師在美育滲透中,要詳細講解詩人年少離家、年老歸家的無奈和對家鄉的無限眷戀。在鍛煉學生美感的同時,還要提高學生能夠掌握對美的詞匯的運用。
(二)意境美
意境是古詩詞中常見的一種特殊感受,作者通過獨特的表達手法,將讀者很好地帶入到某一種情境之中,讓讀者感受到那種意境美,從而獲得思想和感受上的升華。比如說,在名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之中,作者通過顏色的運用,將春天的唯美意境,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使他們領會到詩詞中的意境美。
(三)思想美
不少優秀的古詩詞作品,其中都包含了作者對人生和社會的思索與探究,他們將自己的思想融入作品之中,被傳唱千年。對作者而言,抒發自己的思想才是最重要的目標,教師在教學中要想使學生感受到思想美,就必須要結合作者的時代背景和生平經歷,通過這些來幫助學生理解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體驗作者的悲歡離合和人生情感。
(四)韻律美
在古詩詞中,韻律一直是較為重要的內容之一。古詩詞雖然并不是音樂,但是卻包含了音樂中的韻味。優秀的作品在朗讀之時必然是朗朗上口、抑揚頓挫的。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分三步引導學生感受韻律美。首先,要學會在朗讀中斷句。不同的詩詞有著不同的斷句節點,通過斷句能夠加強學生的韻律感受。其次,要注意韻腳的押韻。每首詩詞都有自己的韻腳,教師要帶領學生感受韻腳中的押韻變化,使學生朗讀起來更加細膩。最后,要注重詩詞的平仄范讀。由于小學生對平仄的理解并不深刻,因此教師必須要做好范讀工作,使學生更好地感受韻律美。
三、小學語文古詩詞閱讀教學中美育實踐對策
(一)啟發學生想象,感受古詩詞意境之美
俗話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與畫是相通的,古詩詞就是要用文字將讀者帶入到想象的畫面之中。而每個讀者人生經歷不同,又會獲得不同的意境和感受。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只有想象力豐富,才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詞中的意境和畫面,使學生在閱讀時腦海中就能夠浮現出優美畫面,獲得更豐富的視覺感受。
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將古詩詞閱讀和畫面、音樂搭配起來,逐步引起學生的想象能力,在以后的古詩詞閱讀中,能夠更好地感受到詩歌中的意境之美。詩歌是語言藝術,繪畫是視覺藝術,要想打通二者的阻礙,就必須要啟發想象力,帶領學生走入詩歌中的獨特意境,領會意境之美。
(二)反復朗讀,感受韻律語言之美
古詩詞情感豐富、節奏鮮明、鏗鏘有力,在閱讀學習中品味語言美和韻律美,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感受古詩詞語言中的疏密相間、輕重緩急,感受其中的節奏感。比如說: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在反復的朗讀中,感受“高”和“獨”的凝練美。古詩詞的字數有限,作者十分注意詩詞的凝練,在不斷地推敲中,一字一詞都會蘊含豐富的內涵和意義。教師要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去思索每個句子中的點睛之字詞,嘗試進行替換。在不斷地朗讀和替換思索中,培養學生遣詞造句和語言表達的能力,提高學生對語言美和韻律美的感受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認識到美的本質。
(三)閱讀回味,理解古詩詞中的思想美
思想美是審美的最高層次,對小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有的作者將思緒蘊藏在景色和意象之中,往往需要學生有一定的文學積累和生活經歷,才能夠更深地體會到作者對哲理的探索和思想感受。比如說“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句,看似簡單,實際上卻蘊含著一些新生事物有著旺盛生命力,是無法阻止的,不可壓縮壓制的。但是詩人在表達思想時又是不同的,這就需要學生不斷的閱讀和回味,甚至在生活中有所經歷后,才能夠驀然體會到古詩詞中的思想之美。教師要認識到優秀作品中的思想之美,帶領學生在作者創造的情境與思想感情中不斷遨游,提高學生的思想深度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中華古詩詞歷史悠久,是我國文化長河中的璀璨明珠,更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滋潤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陶冶著中華兒女的思想情操。教師要加強小學語文古詩詞閱讀教學,通過美的事物和形象感染學生,塑造積極健康的思想和人格,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樊曉霞.小學古詩詞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滲透[J].西部素質教育,2019(22).
[2]童慧丹.小學古詩詞誦讀的審美研究[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18.
[3]張建新.小學古詩詞教學中的審美體驗問題研究[J].才智,2017(16).
作者簡介:徐珺,女,1986年生,江蘇蘇州人,本科,中小學一級,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