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梅
摘?要:小學高年級的閱讀對于語文學習而言非常重要,閱讀可以讓小學生的眼界更加開闊,進而汲取更多的知識,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語文素養。因此,在小學高年級階段,語文教師應對學生實施有效的閱讀指導。在此,基于一定的教學實踐經驗,本文從“運用一定的趣味性手段”“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進行課外閱讀拓展”這幾方面出發,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了具體的分析,以期幫助學生的語文學習打好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課外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環節中,做好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目標。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可見閱讀在語文學習當中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學生受到傳統的影響,語文閱讀情況不盡如人意。那么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如何以閱讀為核心,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幫助學生解決閱讀難題,就成為教師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應該切實結合小學生的興趣需求、思維特點等,來不斷豐富閱讀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在閱讀中獲得更好的發展。下面,本文也對閱讀教學的開展進行了具體的分析。
一、運用一定的趣味性手段
小學生在進行閱讀的時候難免有孤獨煩躁感,且自制能力往往比較差,在剛開始進行閱讀的時候,可能很難促使學生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對此,教師應該切實幫助學生產生閱讀興趣。在這方面,教師應該運用一定的趣味性手段,促使學生提升閱讀情感。對此,語文教師需要去分析學生的興趣需求,結合學生的興趣需求去設計閱讀教學。比如說,教師應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以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調動其閱讀的積極性及熱情,使小學生愛上閱讀。或者,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教學語言等來將閱讀教學變得更為有趣,從而給予學生更好的閱讀感受。
例如,在教學《開國大典》這節課的時候,教師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情感,促使學生能夠產生閱讀探究的熱情,可以從網上搜集一些相關的歷史視頻資料,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更為直觀地看到當時激動人心的時刻,將學生內心深處的愛國之情調動出來。這樣可以更好地加深學生的閱讀體驗。又如,在教學《宇宙生命之謎》這節課的時候,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關于太空的一些視頻,讓學生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再如,在教學《獵人海力布》這節課的時候,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分小組再現當時的情境,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在趣味性活動中加深對于故事的理解。同時,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也可以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表現力。通過趣味性的手段,通過多樣化的情境,學生可以對于閱讀這一過程產生積極的情感,避免閱讀教學的枯燥性。
二、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
雖然閱讀是語文課堂的重要內容,占據了語文課時的很大比重,但是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卻未必有所提高,追溯原因,多為閱讀教學方法不當所造成。語文教師不能總是在閱讀課堂上為學生進行灌輸教學,而是要鍛煉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有凸顯學生的課堂學習主體地位,才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為了更好地將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出來,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關注每位學生的學習感受,分析不同學生的閱讀需求,轉變閱讀教學重心,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積極地參與閱讀教學,提高授課的實效性、科學性。
例如,在教學《丁香結》這節課的時候,教師不妨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與到閱讀過程中去。課前,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安排一些有趣的小組合作學習任務,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搜集關于作者的寫作背景以及作者的其他好的作品,收集一些關于描寫花草樹木品格的文學作品。通過這種形式就能夠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對于植物的描寫方法理解得也會更加透徹。在課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多方面的表現來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然后結合文章內容提出不同的問題,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在小組中加強討論,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從而促使學生產生思維方面的碰撞,對于閱讀內容產生更為深入的理解。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得到多方面能力的鍛煉。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指導,比如讓學生利用泛讀、瀏覽閱讀、快速閱讀和精讀等方法。
三、進行課外閱讀拓展
在小學高年級階段,進行課外閱讀可以有效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增加課外閱讀的積累,為日后的語文學習打好基礎。在課外閱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選擇好書,這也是激發閱讀興趣的關鍵。對于學生的課外閱讀書藉,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性格、興趣愛好等特點,進行仔細選擇,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更好地發展自身語文素養。
例如,教師可以結合課內閱讀的需要來為學生選擇書籍,比如在教學了《窮人》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幾篇外國的優秀小說等,讓學生可以去體會到不同的風土人情,幫助學生拓展視野。又如,在學習了《草船借箭》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去閱讀《三國演義》,或者其他經典書籍。教師還可以積極組織開展閱讀活動,從而引導學生更加主動地進行課外閱讀,實現語文綜合水平的不斷提升。
總而言之,課外閱讀的成效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看見的,而是在于長時間的積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綜合考慮學生的身心特點及小學語文教學的任務和目標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就學生的閱讀能力而言,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注重學生興趣的引導,并不斷完善閱讀的內容和形式,使學生能夠從閱讀中感受到樂趣,實現真正的閱讀與學生能力的綜合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海燕.新課改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新探討[J].讀書文摘,2015(2):23-24.
[2]李云娥.新課改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思考[J].新課程小學(小學),2016(3):18-19.
[3]趙飛飛.強化知識積累,提高閱讀效率——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提高方法探尋[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7(3):0069.
(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利通區第十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