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紅
摘 要:中職物理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本課程強調靈活的學習方法,通過實踐操作對學生進行體驗和指導,并用價值觀來反映學習的最終結果,深化新課程標準改革,新教育理念倡導運用知識創新改革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摒棄傳統的課堂教學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基于此,本文結合學習中職物理的必要性與相關教學策略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中職物理;教學策略;必要性
眾所周知,中等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創新型應用人才。中等職業學校物理課程是一門工科基礎課程。物理學習對提高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綜合業務能力和科學素養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中職院校的學生素質逐年下降,給中職教學帶來了更多的困難。因此,如何提高中職物理課堂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已成為中等職業學校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中職物理學習的必要性
第一,重視物理運動的基本規律。在人們的生活空間中,任何物體都不是絕對靜止的,學習物理知識可以幫助學生解釋物質運動的基本規律,在化學、數學、生物等領域中都運用到物理知識,因此,物理在自然科學中占有領軍地位,在現代科學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物理學知識為科技發展提供保障。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物理知識為人們進一步探索物理定理提供了保障。雖然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居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但是在自然資源中還有諸多資源可以利用,但將其轉化成一種能量還需要不斷的探索。
第三,在物理學習中不斷探索、反饋、推翻,實現真理領域。在生活中理論知識是否正確,需要實驗的驗證,在不斷的探索、發現、反饋、推翻中進行真理的探索,只有在不斷的創新中打破傳統的觀念,才能推動物理領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
二、中職物理有效性的教學策略
(一)應用生活化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教學重點
物理是一門研究物質運動與物理基礎結構的基本學科,與人類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用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可以將抽象的物理知識轉換為更加貼近生活的相關知識,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將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生活化,幫助學生有效地理解教學中的相關知識,更好地實現中職物理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可以應用生活情境導入,啟發學生的思維。良好的開始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探究興趣,集中注意力進入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力的合成和分解”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學生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生活情境作為教學導入,如在新的學期開始了,要組織班級的學生進行大掃除,女生的力氣小,兩人一起抬一桶水到教室,男生的力氣比較大,一人就能夠抬起一桶,此時教師可以提問:“兩個女生抬水時對水桶施加力,跟一個男生對水桶施加的力,它們起到的效果是一樣的嗎?這兩種力能否替代呢?”教師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導入課堂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內容,將教學的重點、難點簡單化,將抽象的知識利用生活情境展現出來,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更好地掌握,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二)運用物理實驗,激發學生的探究欲
實驗教學對于提高物理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尤為重要,也是激發學生思維,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在中職物理教學中應加強實驗教學,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高職物理新課程明確指出,通過現象觀察、演示和學生實驗,使學生對物理事實有具體而清晰的認識,是理解相關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基礎。實驗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科學態度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通過實驗,可以使物理教學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對問題的探究意識,進而引導學生熱愛物理,進一步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科學的思維方法。例如,在教學“利用紙帶法求解物體運動的速度和加速度”時,這部分知識是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小組模式進行實驗,用砝碼來拖動小車在滑板上運動,用打點計時器測出小車的速度,再測量、計算出加速度,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利用紙帶法求解物體運動的速度和加速度。通過學生一步一步的進行實驗,隨之也會產生一系列問題,然后再通過實驗進行驗證,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理論知識的應用,還能提高學生對問題的探究能力,進而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運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質量
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的不斷發展,國家越來越重視人才培養,人們開始轉向教育改革。現代信息技術的興起和發展為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首先,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引入動畫教學,可以將一些抽象的、難以理解的知識點直觀化,將抽象的問題轉化為具體直觀的畫面,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在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信息技術可以模擬實驗操作,幫助學生直觀地了解整個實驗過程。在中職院校中,由于課程的設置或設備數量等條件的限制,導致許多實驗無法通過操作來完成,而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對實驗進行模擬,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實驗的過程,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實驗的模擬,增強學生的記憶,而且可以反復地觀看模擬,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教學的進度和質量,例如在教學“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在模擬實驗操作中掌握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的區別,并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初步培養學生的電學實驗操作技能,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豐富教師的教學手段,還能提高其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在中等職業教育中,物理知識是學生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在實踐教學中,一些中職學校不重視物理教學,職業課程盲目,使中職學校在物理教學中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為了讓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夠妥善地完成與物理相關的技術操作,學校方面要重視相應的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高,使中職物理教學改革順暢進行。
參考文獻:
[1]陸志超.淺談打造中職物理高效課堂的策略[J].學周刊,2018(30):21-22.
[2]李小燕.中職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8(23):225.
(陜西省咸陽市三原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