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
摘 要:小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表現對他人的依賴,無法形成自主習慣。小學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我約束力和自主學習力,能夠喚起學生的自覺性,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促使學生在學習中成長,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在不斷實踐中,發現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所在,發現學生學習中問題,為學生創設多樣化的實踐活動,能夠加快學生自我約束力和自主學習力養成的步伐。
關鍵詞:小學生;自我約束力;自主學習力;培養
小學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我約束力和自主學習力,是希望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走出學習的誤區,看到自己在學習中的作用,成為一個積極的人,而不是消極退讓,等待教師給出答案的人。學生只有擁有了自我約束力和自主學習力,才能樹立起主人翁的意識,才能發揮自己真正的作用。
一、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所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能夠讓學生發自內心地接受學習,成為學習的參與者。小學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我約束力和自主學習力,可以通過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所在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挖掘學生的興趣所在,將學生的興趣融合到課堂中,能夠吸引學生的目光,讓學生圍繞興趣展開學習,了解知識點的魅力,產生進一步探索的念頭。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能夠增進對知識的積累,形成主動學習的習慣,懂得約束自己的學習行為,發展自己的學習能力。
在學習《景陽岡》時,筆者發現學生對武松的裝扮十分感興趣,便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武松的藝術形象視頻,讓學生通過視頻來了解武松。學生觀看視頻后,對武松有了具體的印象,產生了閱讀課文的興趣?;诖耍P者為學生設置了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對武松的設計和制作。學生拿到學習任務后,都顯得很積極,很快就利用身邊的材料完成了對武松的藝術創作,熟悉了武松的藝術形象。學生不再拖延,而是有了主動參與的意識。
二、發現學生學習中的問題,督促學生改進
問題,給學生的學習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讓學生產生了探索的念頭,刺激著學生不斷前進。小學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我約束力和自主學習力,可以通過發現學生學習中的問題來督促學生改進。教師立足學生的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針對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來對學生提供幫助,可以減少教學時間的浪費,讓學生懂得積極動腦思考,在自主學習中找到問題的答案。學生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能夠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知道怎樣借助自己的努力來改進問題,成為一個有主見的人。
筆者與學生溝通中發現,部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喜歡依賴教師,難以發揮自己的實力。為了增強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利用好學習時間,筆者對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了不同的教育。對于因缺乏自信而出現學習畏手畏腳的學生,筆者采取了眼神鼓勵、口頭表揚、物質獎勵等方式。以此來反饋學生的點滴進步,讓學生找到學習的信心,促使學生養成迎難而上的好習慣。對于在學習中過于自信,不肯聽從他人意見的學生,筆者通過組織知識競賽活動來使學生認識到自己學習中的不足,看到了“人外有人”,能夠虛心接受他人的意見,有了約束自己的意識。
三、創設多樣化的實踐活動,刺激學生自主參與
實踐活動,能夠讓學生的課堂生活變得多彩起來,讓學生“活”起來,促使學生在參與中散發光彩。小學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我約束力和自主學習力,可以通過創設多樣化的實踐活動來刺激學生自主參與。教師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實踐活動,可以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消除學生對待知識的刻板印象,讓學生在實踐中找到參與的意義,鍛煉學生的自主能力。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可以發揮自己的作用,成為實踐的主體,積極地為實踐活動填補創新的空白,讓課堂產生新的魅力。
筆者與學生溝通的過程中發現,部分學生不肯積極參與到實踐活動中,是由于缺乏適合自己的活動。為了調動學生的活力,讓學生在實踐中成長,筆者結合學生的特點為學生設計了板報活動、成語接龍、每天一個小故事、詩詞賞析大會等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活動中養成自主參與的習慣。學生在筆者的鼓勵下,走進了實踐活動,找到了自己的優點,突顯了自主的價值。
總之,本文通過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所在,發現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創設多樣化的實踐活動,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督促了學生改進,刺激了學生自主參與。學生在教師的影響下,對自身在學習課堂中的作用有了深刻的認識,知道了自己是課堂的主體,只有自主參與到課堂實踐活動中,才能更好地抓住學習實踐的技巧,提升自己的學習水平。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增強了學生的自主意識,增加了與學生的交流,減輕了學生對教師的依賴,建立了平等的師生關系,使得學生遇到難題的時候,不再等待教師解決,而是能夠主動出擊,尋找問題的答案,建立自己的學習王國。
參考文獻:
[1]陳根玉.如何提升小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性[J].西部素質教育,2017,3(22):249.
[2]張忠萍,閻紅,饒芳.基于快樂教育的小學生自主習慣養成策略探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7(10):95-100.
(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惠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