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的涵蓋范圍比較廣,視角比較高,政治、經濟、法律等都是其討論的對象。這就使得部分高中生在學習的時候會覺得難度比較大,教材內容與自己平時的知識儲備等有著比較大的距離。在這種情況下,時事政治資源能夠發揮出獨特的優勢。它通過對國內外時事政治的解釋,有效增強學生的熱情,豐富課堂內容,幫助學生將在思想政治課堂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社會分析中。本文從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應用時事政治資源的重要性及其有效策略兩個主要角度進行討論,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時事政治;有效策略
時事政治資源本來應該成為思想政治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知識內容在現實中的某種反映,能夠為學生的理解提供現實解釋,而且能夠讓學生明白思想政治知識到底有什么作用。通過積極有效地運用時事政治資源,學生能夠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用新的經驗和認知去看待生活與社會。將來學生遇到新的時事的時候,不用再人云亦云,而是可以利用已學知識去自主分析,深入了解世界形勢,從中判斷自己應該采取的行動,努力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
一、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應用時事政治資源的重要性
表面上來看,時事政治資源大都是教材中沒有的內容。但是,應用時事政治資源的最大優勢并不是提升學習內容的豐富性,而是轉變學生的態度,提高他們的技能。在以往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上,不少教師習慣于單純依靠教材來開展教學工作,學生需要反復閱讀和記憶教材內容。與其說思想政治是一門系統性的學科,不如說是由一個個能夠幫助學生在考試中拿到分數的零散知識點組成的,沒有什么學習的趣味。而時事政治資源的引入能夠改變學生對思想政治學科的印象,使其變得生動鮮活起來。
其次,在過去那種以考試成績為核心目標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上,師生雙方關注的都是學生從中學到或記住了多少知識,至于學生對于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如何,則很少被充分考慮到。換句話說,學生即使能夠在考試中取得比較理想的成績,但是他們并不知道應該如何運用所學到的知識。也有一些高中生對時事政治感興趣,但是因為缺少相關訓練,所以應用水平也比較低,在對時事政治的自主探究中經常會出現誤解或偏激的現象。這對他們今后的長期健康發展顯然是不利的。這也要依靠高中思想政治課堂融合時事政治資源來加以解決。
二、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應用時事政治資源的有效策略
(一)激發學習興趣
高中生即將成人,其中很大一部分對于時事政治是有著天然的興趣的。因為通過關注和分析這些時事政治新聞,能夠體現出其能力和性格上的獨立性,是他們展示自我的舞臺之一。但是,這并不代表教師在教學中應用的時事政治資源就一定能夠引起高中生的興趣,他們的興趣大都處于個人在愛好和性格上的某種傾向,離開了這種傾向,就很難談得上興趣了。教師一方面要盡量去貼合學生的興趣方向,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使得他們能夠拓寬視野,看到更多他們過去不太注意的時事政治領域,提升應用時事政治資源的效果。
例如,為了讓學生理解祖國社會主義建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教師應該通過應用時事政治資源引導學生進行橫向和縱向對比。所謂橫向對比,可以是用中國的高鐵建設和美國、德國、法國等發達國家相比,選擇近期的國際國內新聞,讓學生認識到我國高鐵建設的速度之快。而縱向對比,則是用以前的鐵路建設工作和現在進行對比,選擇一些過去與“綠皮車”有關的新聞與現在進行對比。這種全面的信息是學生過去所不了解的,而且與人們日常的出行緊密相關,學生的了解興趣會比較強烈。
(二)選擇合適時機
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出,時事政治資源的運用是講究時機的。因為學生的興趣并非一直非常旺盛。如果在學生的興趣還沒有被激發出來的時候就急于引入時事政治資源,后續的教學過程很可能事倍功半。另外,根據學生能力水平,興趣方向和性格特征上的普遍表現,時機的選擇原則也會有所不同。如果教師判斷學生對某方面的時事政治新聞普遍較有興趣,則可以在課堂剛開始時就引入;反之,則可以先進性知識講解,然后再引入,作為學生對知識加以實踐運用時的有效資源。
例如,在學習與法治有關的內容時,高中生需要有效的課堂導入過程才能引起興趣。因為高中生社會經驗比較少,對于法律問題缺少認識。他們雖然也清楚每個公民都應該遵紀守法,但是法律意識其實還是比較淡漠的,除了一些明顯比較嚴重的事情,他們并不明白不遵守法律會導致什么樣的后果。所以,教師應該先進行知識的講解,讓學生對于教材中的理論知識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再從近期的熱點社會新聞入手,帶領學生用剛剛學過的知識去進行分析認識,這就找到了一個有利的時機。
(三)組織實踐應用
在教學過程中,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應積極改變傳統教學理念,根據教學任務合理設計一系列課堂互動,促進學生對知識應用的練習。上文已經提到了這么做的必要性,這里已經不再贅述。同時,教師要注意實踐應用的組織形式。教師要明白,時事政治資源除了可能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社會熱點新聞外,有很多還是國際上的時事新聞,而無論哪種都不是高中生可以輕易親自參與進去的。所以,實踐應用其實也是發生在課堂上,只不過是從對知識的記憶變成了對時事政治資源的分析,教師要為此營造相應情境,盡量給學生一種“真實感”。
例如,學習“社會歷史的主體”,教師可以用美國近些年的發展情況和最近發生的“占領華爾街運動”“次貸危機”等新聞舉例,讓學生自由結組,從這些資料中去分析美國的社會歷史其主體到底是誰。在這樣一個實踐應用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強調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讓學生認識到美國之所以發生這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正是因為社會歷史的主體沒有發揮出主體應有的作用,也就是人民群眾的力量沒有發揮甚至沒有被有效組織起來。從而實現比較有效的知識實踐應用。
總而言之,時事政治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必須利用起來的重要資源。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并不取決于考試的成績,而在于他們是否能夠正確利用這些知識,形成對現實世界的正確認識,這就必然要求教學工作與時事政治資源的結合。相信只要大家提高認識,加強研究探索,一定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敬菊秀.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1):48.
[2]費莉鋒.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和效果[J].華夏教師,2019(27):64.
[3]王重陽.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林區教學,2019(08):8-10.
(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