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艷芬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間因心臟外傷需進行急診手術治療的3例患者手術過程中的護理配合及心得體會。方法:收集在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間因心臟外傷至我院行急診手術的患者3例,對其急診手術過程中的護理配合等進行總結分析。結果:對3例穿透性心臟外傷病人行急救手術的同時加強醫護、護理配合,及時剖胸探查、尋找出血口、止血、縫合心臟傷口;圍術期進入ICU重癥監護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積極預防性抗感染,進行康復訓練。術后3例病人均痊愈出院,心臟功能恢復良好。結論:加強心臟外傷病人的急救手術護理配合能夠有效保證手術的成功,改善患者圍手術期預后,幫助心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質量,幫助患者盡早康復。
關鍵詞:心臟外傷;手術護理配合;心得體會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2-154-01
心臟外傷屬于較為少見的一種外傷形式,但由于損傷器官的重要性和損傷造成后的嚴重性,患者死亡率較高,手術難度較大,是臨床一大危重癥。根據心臟損傷后是否和外界連同開放可分為閉合傷、穿透性傷兩種,其中穿透傷多由于車禍、意外事故時高速、銳利的異物穿透胸廓損傷心臟所致。兩種損傷均以失血性休克與心包填塞為主要表現,及早的發現進行開胸手術至關重要,因此準確判斷傷情、各醫護環節高效良好的配合是爭取搶救時間、成功搶救病人的關鍵環節[1]。因此對于這種突發危急重癥手術對急救醫護人員均有較高要求,嫻熟的專業技能和快速應變能力都至關重要,才能保證手術醫生和手術護士在高強度和緊張的手術過程中保持默契配合。我院于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間共收治了3名因心臟外傷進行急診手術的患者,現將對其急救手術過程中和圍手術期的護理配合經驗和體會總結如下。
1 一般資料
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心臟外傷病人共3名,其中2名男性,1名女性;2名男性患者為銳器傷所致,1例為左前胸第2-4肋間致傷并劍突下致傷,傷及左心室及左心房,1例為右肋弓致傷,傷及右心室;女性患者為車禍傷所致,為閉合傷,伴有左側第2-7肋骨折、并發肺損傷、膈肌損傷。3例患者均無冠狀動脈損傷,均有心包填塞;3例患者受傷后就診為24min-120min,平均就診時間為67.2min±31.6min;入院即通過緊急綠色通道送入急診手術室,從入院到開始手術時間為8min-16min,平均時間為12.6min±2.8min。3位患者年齡為24-38歲,平均年齡31.8±2.6歲。
2 護理配合方法
2.1 人員、物品準備:制定綠色通道醫護配合流程規范,一旦有急診手術通知,應立即召集經驗豐富的主治及以上醫師2名,3-4名資歷較高護理人員,其中至少1名有多年急救手術經驗的護士,并快速有序進行手術準備。由于心臟外傷患者病情重,病情變化快,在救護車上即預先進行采血工作,第一時間進行血型分析,血庫備血,合血操作。急診綠色通道手術室內外設置設備流程圖,保證工作人員在最短時間內將搶救所需的所有物品、設備準備齊全,爭取搶救時間,器械護士必須在分秒必爭的情況下對所有物品清點、查對準確無誤。
2.2 手術室管理和術前準備:主要包括日常物品管理和空間管理。每項物品需專人管理,定期核查,填寫每周物品情況電子表上傳至醫院服務器以備核查。嚴格保證手術室的無菌環境、設備情況,以提供符合規范的搶救環境。接診后病人直接通過綠色通道直接入手術室,在此之前所有程序都應已完善,剪除衣物,暴露創傷部位,面罩給氧,心電監護,床旁超聲,留置導尿,監測中心靜脈壓。根據病人情況建立2-3個靜脈通道以便快速補液輸血,給予血管加壓藥物如腎上腺素。清理患者口腔、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通暢,根據患者具體病情行氣管插管術或建立口咽通氣管,必要時進行氣管切開或接呼吸機;積極改善缺氧狀態;調整患者體位,減少對肺部的壓迫,緩解呼吸困難現象。
2.3 手術配合:護士準備期間醫師最短時間內獲取病人相關資料進行手術方案制定,術前已完善床旁胸片、床旁超聲等檢查,各項準備工作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后即行開胸手術,嚴格遵照無菌操作的要求,開胸探查,打開心包,必要時加滌綸墊片防止心肌撕裂,生理鹽水灌洗,清除積血和血塊,盡快解除心包填塞,找到出血點進行壓迫縫合止血;護士積極配合傳遞物品,報告患者基本生命體征,幫助清除肺內與胸腔積血,完成胸腔沖洗;進行胸腔閉式引流,完成縫合。存在肋骨骨折等在患者搶救完成后能耐受的情況下完成肋骨修補術。巡回護士應保證靜脈通路通暢和給藥,保證患者有效循環血容量,防止低血容量性休克。
3.結果
對3例穿透性心臟外傷病人行急救手術的同時加強醫護、護理配合,及時剖胸探查、尋找出血口、止血、縫合心臟傷口;圍手術期,進入ICU重癥監護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積極預防性抗感染,進行康復訓練。后3例病人均痊愈出院,心臟功能恢復良好。
4.討論
急性心包填塞和低血容量性休克是心臟外傷最常見的兩大致死因素,因此及早開胸探查找到出血點進行止血和清除胸腔內積血減輕心臟負荷是搶救手術多的主要核心目的。對于該類為危急重癥手術進行提前的準備,包括人員配備,物資配備,人員訓練,環境準備,設備維護,都是急診手術成功的關鍵。有文獻報道急診綠色通道能夠顯著提升患者急診手術的成功率,而心胸急救外科護士也應在術中迅速、敏捷地配合,善于觀察手術進展,學會從醫生操作與表情中探尋醫生需要,及時主動予以配合,為搶救爭取到寶貴時間。手術室護士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嫻熟精湛的護理技術,在面對心臟手術意外時能夠迅速作出反應,有條不紊地協助醫生順利完成手術[2,3]。因此,加強心臟外傷病人的急救手術護理配合能夠有效保證手術的成功,改善患者圍手術期預后,幫助心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質量,幫助患者盡早康復。
參考文獻
[1]覃慶華.6例穿透性心臟外傷病人急救手術的護理配合[J].全科護理,2013,11(10):914-915.
[2]黃麗君.心臟外傷急救綠色通道的護理配合[J].健康之路,2018,17(10):225.
[3]羅亮春,周雁瓊,湯曼力.胸部創傷合并心臟損傷的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創傷外科雜志,2012,14(1):74.
麗江市人民醫院?云南麗江?67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