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聲芬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護理在冠心病合并焦慮癥患者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8年~2020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順序給予A、B兩種護理方式,A組患者給予一般性心理護理,B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治療性心理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出院后2個月的心理情況及病情恢復。結果?B組患者出院后2個月的焦慮癥狀與心絞痛情況相比入院時明顯改善,且改善程度優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異議(P<0.05)。結論?心理護理在冠心病合并焦慮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不僅能控制并改善患者負性情緒,同時對疾病的轉歸有良好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
關鍵詞:心理護理;冠心病;焦慮癥;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2-162-01
冠心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疾病,其病程較長且恢復較慢,大部分癥狀均為不可逆。冠心病患者除了典型的軀體癥狀外,還伴隨不同程度的焦慮和抑郁等,不僅會對患者的機體產生應激反應,同時還會對預后造成不良影響[1]。相關研究指出[2],心理護理能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合并焦慮癥的治療效果,對患者的癥狀及負性情緒均有促進的作用。但近年來,大部分探索心理護理的文章都只是反映出護理人員對心理護理方法,雖然許多學者對心理護理的基本方法進行了大量的探討,但具體概念仍然模糊,目前尚無統一定論。我院對80例患者采取了一般性心理護理聯合治療性心理護理,旨在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對其不良行為進行矯正。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2020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順序給予A、B兩種護理方式。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齡44~77歲,平均(55.4±6.3)歲;病程3月~9年,平均(6.5±2.1)年;心功能分級:Ⅱ級15例,Ⅲ級39例,Ⅳ級26例。兩組患者在性別比、年齡、病程及心功能分級比較上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A組患者給予一般性心理護理,具體包括:①建立與患者之間的良好關系,②針對患者的心理支持系統進行強化,③為患者創造溫馨舒適的休養環境,④強化健康教育。B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治療性心理護理,具體內容包括:①認知療法:首先通過與患者進行交流,同時記錄患者每天出現負性情緒的時間,以及不恰當思維方式的表現情況;隨后通過提問的方式,讓患者對自身不恰當的思維提出質疑,讓患者換一種思維方式及邏輯基礎;最后通過鼓勵的方式,讓患者真實的對自身的思維方式進行檢驗。②給予患者放松治療:為患者選擇一個安靜的環境,讓患者坐著或平躺,同時向患者講解放松訓練的主要內容,并進行相應的放松指導。該療法主要是通過緩解患者的自身神經興奮和肌肉緊張,以達到減輕焦慮的目的。③森田療法:具體操作方法為,第一期:絕對臥床期,該期間要全面禁止患者做任何排解心情的事情,只允許患者大小便、吃飯、洗澡,并進行5~7天的絕對臥床;第二期:輕工作期,對患者繼續進行隔離療法,禁止患者、游戲、談話、看電視等,臥床期限制在每日7~8h,飯后可到戶外接觸陽光與新鮮空氣,做一些輕體力的勞動,晚飯后要求患者記錄日記,并由主管醫生進行指導和批改,該時期限制在3~7天;第三期:重工作期,要求患者參加較重的體力活動,包括田間勞動,澆花,打掃衛生等,該時期通常控制在7天左右;第四期,復雜性生活實踐期,該期間可以讓患者外出,并指導患者要用自然的心態去工作,工作中切勿過分追求完美,每日記錄自己病情的變化以及心情體會等,由醫生進行指導。森田療法的意義在于,對患者來說,焦慮在某種意義上是存在的一種持續性的不良狀態,如果不良情緒一直不做任何干預,順其自然,不進行消除或強行抑制,也可以得到自然緩解。
1.3觀察指標
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3]對患者入院時、出院時、出院后2個月的心理情況進行評價;采用syntax score對患者出院后2個月的冠狀動脈病變情況進行評價,其中低分:0~12分;中分:23~32分,高分:33分及以上,分數越高代表患者的冠狀動脈病變情況越嚴重。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對本次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其中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行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表示,行t檢驗,結果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癥狀改善評分
2.2兩組患者出院后2個月的syntax score比較
3討論
在國內心理護理的具體實施與操作尚處于探索和發展階段,總體來說均不成熟,尤其是心理護理的方法并未形成特有的體系。通常一般性心理護理聯合治療性心理護理,可作為一種較強的心理護理模式,在臨床過程中對患者進行聯合干預,能作為互補彌補其缺點[4]。一般性心理護理的優點主要是操作性與普及性較強,是目前臨床所有護理人員都能掌握的,在臨床中的應用也較為廣泛的一種方法,但這種方法同時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包括規范性較低,隨意性較大,針對性缺乏等。治療性心理護理能有效彌補一般性心理護理的不足,兩者聯合實施,都有其各自的側重點所在,治療性心理護理主要側重于規范性與針對性,對患者具體問題的解決更為顯著。本次研究中,主要著手解決冠心病患者的一些非功能性認識的問題,通過改變患者對他人和自身的看法與態度來解決心理問題,通過放松訓練,讓患者形成有規律的訓練習慣,讓患者從精神和肢體上得到放松,阻斷負性情緒的惡化。森田療法主要目的不在于消除患者的癥狀,而是引導患者讓自身認識到有癥狀也無所謂,有癥狀也同樣能生活和工作,同時不介意癥狀的存在,鼓勵患者積極的參加社會活動與實踐活動,將個人的注意力從自身的疾病、心情、狀態轉移到外部世界,擺脫內心的掙扎,消除患者的病態反應,恢復其社會功能[5]。相關的研究也指出[6],冠心病患者不良的行為模式情緒和應激狀態都會加重心絞痛的發生,所以有效的心理治療在疾病的恢復過程中顯得更為重要,不僅能夠緩解患者的癥狀,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達到根治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高小麗.聚焦解決模式在焦慮癥住院病人心理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研究,2016,30(21):2687-2688.
[2]徐朝英,王從杰,錢一平等.心理護理結合生物反饋治療在焦慮癥康復中的療效觀察[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24(15):2113-2115.
[3]賈艷麗.心理護理對焦慮癥患者睡眠的影響[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19(30):6270-6270.
[4]崔德瑞.腦波療法結合心理護理對焦慮癥患者的療效[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4):126-127.
[5]高燕.綜合心理護理在腦卒中后焦慮癥患者治療中的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5,(20):253-254.
[6]梁巧玲.語言溝通及心理護理在焦慮癥患者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心理醫生,2017,23(15):232-233.
昭通市精神衛生中心?云南昭通?65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