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言清



【摘要】本文結合“保護母親河”微社團研學課程案例,論述微社團研學課程的具體實施方法;組建研學團隊,明確研學目標;查找研學資料,繪制研學路線;準備研學物品,做好應急預案;開展研學活動,獲得親身體驗;展示研學成果,進行研學評價。
【關鍵詞】微社團 研學課程 保護母親河
2016年,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發布會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確定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我校在深入研究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相關內容的基礎上,以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開設微社團研學課程,著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學校圍繞“善”“健”“智”“和”“慧”“雅”六大育人目標,精選玉林本土的社會實踐資源,并且整合國家基礎課程、地方特色課程、校本課程,根據各學年不同的育人目標以及重點提升的責任擔當素養,設置微社團研學課程活動內容,開發了小學1~6年級的微社團研學課程內容。筆者現結合我班開展的“保護母親河”研學案例,論述微社團研學課程的具體實施方法。
一、組建研學團隊,明確研學目標
“保護母親河”項目中的“母親河”是指玉林市南流江。在開展《保護母親河》微社團研學活動之前,筆者先引導學生根據《“南流探源”研學方案》里“研學收獲”中提供的菜單,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項進行自愿報名,活動經費是自費。筆者根據學生的報名情況,組建6個不同的團隊,再由各團隊推選出正副團隊長、資料員、安全員、衛生員、記錄員、攝影師等各項工作負責人。
開展“研學”前,教師要組織各個微社團的成員進行討論,明確本次研學活動的目標、任務。筆者組織學生對“保護母親河”研學課程的目標和任務進行討論,確定這次研學活動的目標和任務。例如,我班第一團隊確定了這次研學活動的目標:通過一系列的環保活動,深入了解玉林市南流江的歷史及意義,培養環保意識,以實際行動保護環境,發展學生的內省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同時,該團隊明確了這次研學活動的任務:1.查閱資料,了解母親河——南流江的歷史及地位。2.各成員提出自己想了解的問題,進行頭腦風暴,選擇其中的一個問題展開討論,集中調查南流江現狀。3.“微社團”全體成員設計一次保護南流江的行動,如分發保護南流江宣傳資料、沿江打掃、清理垃圾、設計環保警示牌(插在江邊)等。
二、查找研學資料,繪制研學路線
各個微社團確定研學目標和任務后,筆者引領各微社團學生查找關于南流江的相關資料并繪制研學線路,做好充分的知識準備。各團隊搜集關于南流江的相關資料并打印出來,利用班隊活動時間進行學習交流,圈畫、記錄與本團隊任務有關的要點,保存好資料。
在查找資料之后,各團隊繪制研學路線,研學路線上標注的內容包括活動地點、交通路線、住宿情況等。例如我班第一團隊打算從南流江干流概況、江口概況、流域面積、水文特征、河道變遷等方面開展研學活動,筆者與團隊成員一起繪制了“研學思維導圖”(如下圖所示)。
學生在繪制研學路線后,要進一步設想要采訪誰、采訪什么問題、要在哪個位置拍照、拍宣傳視頻時應從哪些方面著手等問題,這樣開展活動才能有的放矢。
三、準備研學物品,做好應急預案
學生參加微社團研學活動要帶的物品有很多,一是食物,如飲用水、糕點等;二是拍攝、錄音設備,如照相機、手機、錄音筆等;三是衣物,如衣服、鞋子、帽子等;四是備用藥,如風油精、保濟丸、創可貼等;此外還要準備背包、水性筆、筆記本、便簽等物品。筆者要求各成員根據自己的需要列出物品清單,并在出發前收拾好物品。
開展活動前一天,筆者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發放安全防控協議書,并與學生、家長簽訂安全協議,要求學生如果遇到突發意外馬上報告教師或家長。
四、開展研學活動,獲得親身體驗
各團隊成員在規定時間內,在家長的陪同下,自行前往指定地點,實地開展“保護母親河”研學活動。在開展“保護母親河”研學活動時,各團隊成員都能根據之前擬定的研學計劃有序地開展活動。有的團隊成員向過往的路人分發宣傳資料;有的團隊成員“小手拉大手”,與家長一起清理母親河周邊的垃圾;有的團隊成員采訪教師或過往的行人,了解母親河的歷史和現狀;有的團隊成員現場當起了解說員,錄制小視頻……
五、展示研學成果,進行研學評價
(一)成果展示
研學活動結束后,微社團的全體成員必須完成研學活動成果的整理工作,指導教師在學生完成整理后,組織學生進行成果交流活動,讓學生互相學習。
基于多元智能理論,學生的研學成果可以結合個人的學習優勢進行個性化表達,指導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在“保護母親河”研學活動中,學生可自由選擇以下研學成果展示方式;選擇南流江的一處景致錄制微視頻,做一回“小解說員”;繪制一張南流江的小地圖和美景;討論保護南流江環境的新招,并寫好倡議書;寫一篇調查小報告,用上調查數據;寫一篇贊美南流江的詩文。
(二)研學評價
結束研學活動后,微社團成員還必須與家長一起完成研學活動評價工作,填寫《玉州區東環小學微社團? 研學活動評價表》,評價表如下所示:
開展綜合性的微社團研學課程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學生在活動中主動向教師、家長、路人了解母親河的歷史,逐步養成主動獲取信息的學習習慣和主動探究的學習態度;學生在活動結束之后要合作完成成果展示,如錄微視頻、做解說員、畫手抄報、寫調查報告、寫一首詩、繪制地圖等,這些都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加工信息的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學生在微社團活動中對母親河進行調查,深入了解母親河的狀況,用實際行動踐行環保理念,逐步形成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思想意識;在“保護母親河”微社團研學課程中,學生增進了對玉林地方文化、地方民情的了解和認識,培養了以家鄉為榮的情感,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作者簡介:周言清(1974— ),大學本科學歷,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學校管理。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