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斌 辛海青
厚福盈小學是一所百年老校。學校在戲劇教育共同體的指導下,開展戲劇教育教學,開發戲劇教育“盈美課程”,融戲劇教育于課程體系建設中,傳承紅色基因,形成學校辦學特色。
1.傳承“厚小”精神,開展戲劇教育
學校擁有百年辦學史,具有豐厚的歷史底蘊和紅色文化基因,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逐步形成了具有紅色文化特點的“厚小”精神。正當學校苦苦思索用什么樣的形式讓“厚小”精神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的時候,機緣巧合,學校于2018年12月和同樣擁有百年辦學史的北京市東城區回民實驗小學結識。北京市東城區回民實驗小學是一所以戲劇教育為特色的學校,且辦學效果顯著。于是,兩所學校簽訂了“友好學校協議書”。第二年,學校正式成為“全國立德樹人戲劇教育研究共同體重點實驗學校”,我們多次邀請劉燕君校長到校指導戲劇教育工作。學校也成立了戲劇教育課題組,并確定了“傳承厚小精神,建設盈美課程”的校本課程開發構想。
2.以思政課為抓手,開展以“弘揚紅色基因”為主題的戲劇教育探索
思想政治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保定紅色革命教育基地眾多,學校決定以此為抓手,開展以“弘揚紅色基因”為主題的戲劇教育探索。通過參觀革命教育基地、排練劇本、親子共讀(共觀劇)、拜訪老紅軍等形式,把思政課堂與戲劇教育有機結合、與革命文化對接,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提高教育實效。
3.多學科推進,形成濃厚的戲劇教育氛圍
學校的戲劇教育探索首先在語文課堂和思政課堂開始,然后以點帶面,逐步在英語、科學、音樂等學科推進,同時適時吸收家長力量,形成了濃厚的戲劇教育氛圍。疫情期間,學校組織了“我是戲劇小達人”線上戲劇教育研討活動。學生們用自己的原創劇本《防護措施很重要》《舍小家為大家》《我只想看看你的臉》等,向抗疫期間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致敬。老師們也以“愛心匯劇抗疫情”為主題,開展詩歌創作及朗誦活動。原創劇目《紅梅贊》入圍中央電教館校本德育課程和教育案例評選展播;《逐夢雄安》榮獲河北省一等獎。
戲劇小舞臺,人生大課堂。學校通過開展戲劇教育,用戲劇的方式講述了革命故事,傳承了紅色基因,而學生們也在戲劇創編和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擔當與責任,體會到了人與人之間的真善美及參與其中的快樂,老師也感受到了學生們的變化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