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屠蘭芳
【摘 要】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發展的過程當中越來越注重對于學生學科素質的培養,初中開始學習內容大幅增加,對學生的培養也更加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初中科學是一門學科融合性較強的綜合性應用學科。教師在開展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很多的內容可以將學科學習與生活相結合,為學生營造一個較為寬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收獲。并且將所學的內容運用到生活當中也能夠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運用能力。
【關鍵詞】生活化;初中科學;教學探究
教育應當服務于生活,并且教育與生活緊密相聯系,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適當的將學科與生活相結合,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良好的運用到生活當中。也讓學生能夠在生活中自主的去發現科學現象,并且進行自主探究,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性。科學學習更加注重學科自主性,要引導學生能夠自主的進行學科的深入探究,才能夠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課堂設置生活化情景,調動課堂學習的氛圍
初中學生有著一定的叛逆心理,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心理,在課堂授課的過程中要注意抓住學生的眼球,能夠在課堂上最大程度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帶動整個課堂的學習氛圍活躍起來,讓學生在較為寬松的學習氛圍中提高自己學習的效率和質量。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引入生活化的情景,將生活中存在的科學現象搬上講臺,通過視頻、圖片等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將知識更加清晰的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對教材中所呈現的科學內容有更直觀的了解,提高整個課堂的學習效率。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可以充分考慮教學的內容和生活的細節,引導學生自主地去發現生活中的科學現象,轉換教學方式方法,從而形成自身的教學特色。
比如我們在學習八年級上科學浙教版第一章第三節《水的浮力》的新課導入環節中我準備了一些生活中有關浮力的視頻、圖片。視頻展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輪船正常運行及客輪發生浸水下沉事故,激起學生的思維碰撞,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展示“死海不死”的奇觀——有些人可以躺在死海上看書,即刻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談游泳時人上浮的感受,游泳圈與跟屁蟲對人體的作用及把跟屁蟲按入水中需向下用力。通過以上事例導入新課,尋找這些現象的共同點得知浸入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的作用及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
二、布置帶有生活化特色的作業,提高作業的質量
作業是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了解、掌握程度的重要工具,因此教師要非常重視作業的布置。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大眾化的作業布置不僅沒有體現學科的特色,也很難使學生能夠較高的積極性去完成,從而導致布置作業的完成效果也不是很好。這就要求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科的特色以及學生的個人特點,給學生布置更加生活化、更加具有特色的學科作業,從而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及對于學科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性。
比如在學習七年級下科學浙教版第四章第四節《月相》時的前幾個星期就布置簡單的作業,讓學生每天去觀察并記錄農歷日期、月相的形狀、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及時刻、月出月落的時間等,讓學生根據自己記錄的內容進行分析,進一步了解月相的相關現象及其規律,之后我也會讓學生將自己所搜集到的相關現象在課堂上進行分享,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去發現生活中存在的科學現象。
三、小組合作進行生活中的科學設計,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
結合生活中的科學現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根據生活中的科學現象,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科學設計和探究,將所學的知識內容運用到生活當中,學會靈活運用。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科學習,能夠讓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強化自身的動手能力,也讓學生能夠在合作的同時增進相互之間的交流,拉進師生、生生之間的距離。并且在進行合作探究的過程中也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深入探究意識,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
比如在學習了七年級下科學浙教版第三章《運動和力》之后,可以利用班隊活動課組織一次拔河比賽,比賽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科學設計和探究“如何做才能在拔河比賽中獲得勝利”。小組討論合作將所學的知識盡可能多地運用到其中,列出各項措施的具體操作方法及其原理,然后進行拔河比賽。比賽之后公布各組的設計方案,歸納比較各組的優點與不足。通過本次活動,加深了對滾動摩擦與滑動摩擦、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二力平衡、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的原因、慣性等知識的理解,并能靈活地應用到實踐之中。在進行小組合作的過程中能夠互相交流探討,從而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拉近師生、生生之間的距離。此項活動也可以借校運動會時進行,而且運動會中的運動項目更多。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素質教育的不斷開展深入對學生的學科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得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敢于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能夠對自身的教育管理方式進行不斷的創新。將生活化的教學融入到科學學習之中,為學生在課堂上呈現更加豐富的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讓學生能夠在課堂內有所收獲。并且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也使得學生能夠在這一過程中得到鍛煉和成長。
【參考文獻】
[1]傅來富.生活化思維發展的初中科學課堂教學研究[J].智力,2020(12):150-151.
[2]富強.生活化思維發展的初中科學課堂教學[J].名師在線,2020(11):18-19.
[3]郭英華.貼近生活,讓生活詮釋科學——初中科學生活化教學初探[J].教師,2020(02):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