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明
【摘 要】為推進社團活動課程的推廣和普及,促進新課程改革,探索素質教育的新模式,各個學校逐漸開始重視起學生的綜合實踐課程來。社團活動是根據學校的實際,由學校自主開發并實施的個性化課程。在小學社團活動中,社團活動能有效發揮學生特長以及個性化發展,對構建絢爛多彩的校園文化有著積極作用。為了全面了解社團活動的開展情況及師生對社團活動在實施過程中的一些看法,我通過網絡平臺對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西川學區川區小學的社團活動開展情況進行了調查,并在調查的基礎上分析小學社團活動存在的問題和社團活動開展的意義,探究農村小學社團活動的有效組織策略。
【關鍵詞】農村小學;社團活動;組織策略
一、社團活動存在的問題
(一)各種條件制約社團活動
在小學社團活動中,由于受到家庭、學校、社會等各方面的干擾和抵觸,社團活動開展的并不太樂觀。據調查所知:家長非常支持學生參加社團活動占72.99%;較支持的占22.09%。但老師在實施社團活動課程中,面臨的最大困難是46.55%教師認為家長不重視。對于教師來說,學生參加社團活動不僅要家長支持,而且還要引起家長足夠的重視。對于一些留守兒童和個別無人監管的學生來說,沒有足夠的時間和錢財去支持他們參加校外補習的興趣班,個別留守兒童還要在放學之后及雙休日去幫爺爺、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二)學校硬件建設不完善
社團活動建設場地的有限,社團活動運行場地的緊張,嚴重影響了農村小學社團活動的進一步發展和擴大。據調查所知,雖然有42.24%教師認為現有的活動條件能滿足社團活動,43.15%教師認為基本可以滿足,也有14.66% 的教師認為目前社團活動教學基礎設施不夠完善,與其相關的配套設備和場所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制約了社團活動的進一步開展。
(三)老師專業性不足
最好的管理莫過于示范,由于專業教師的缺乏,嚴重制約了社團活動課程的拓展和活動內容的豐富。調查顯示:62.07%的教師在實施社團活動課程中面臨最大的困難是專業性不強,鄉村學校除個別社團活動課程由音樂、美術、體育專業的教師任教外,其他社團活動課程尤其是“科學殿堂”和“實驗之旅”均由非專業教師兼任,教師缺乏專業知識,從心理上對學校社團活動課程不夠重視,甚至出現多名教師陸續申請換社團活動課程的現象,再加上小學階段的孩子年齡小,不能獨立開展,導致學生在社團活動中缺少專業教師的相應指導。
二、社團活動開展的意義
兒童階段正是培養孩子興趣的黃金時期,這個階段的學生對周圍的一切新鮮事物感到好奇并想去實踐,通過社團活動的開展,不僅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興趣愛好,開拓視野,增長見識,還可以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發展,促進學生快樂成長,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調查顯示:老師認為參加社團活動后62.93%學生的學業能力有所提高,71.55%的學生變得更加自信,62.93%的學生與老師、同學的關系變得更和諧,48.28%的學生變得更愿意學習了,這樣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社團活動的有效組織策略
(一)完善社團活動規章制度
社團活動的開展并不是沒有目的沒有計劃的,社團管理者主要負責活動的策劃、政策的制定,社團指導教師在方針、政策的引領下根據本社團自身實際,結合學生特點,讓活動方式變得靈活多樣,這樣學生才能對社團更感興趣,才能促進社團活動朝著新的目標和方向發展,并成為有特色、有個性、有張力的活動。
社團的管理者不僅要有異于常人的管理能力,還應該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這就要求社團活動不斷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如社團主任工作職責、考勤制度、財產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輔導教師制度、管理教師制度等,基本實現了社團活動“五有”(有計劃、有制度、有檢查、有總結、有負責人)、“四定”(定內容、定地點、定時間、定人員)、“三落實”(活動保障落實、管理評價落實、發展目標落實)的管理目標。
(二)以學生興趣愛好為切入點
小學階段的社團活動是以小學生為活動載體,以學生興趣為主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樣是吸引學生參與社團活動最強有力的途徑。在小學社團活動課程內容開發上,要尊重學生的興趣與選擇,要通過社團活動的有效組織和引導,讓不同能力基礎的學生都能發展個性和發揮特長。這一策略主要體現在:社團活動籌建方式、社團活動課程內容的選擇、學生參與程度等各個方面,都需要教師細心地了解學生心理、知道學生的興趣愛好,并尊重學生意愿,讓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社團活動,允許他們有進出社團活動的自由,促使社團活動更加有效地開展下去。
(三)充分發揮地域優勢
進一步挖掘當地豐富的文化資源,開展了一些富有地域文化特色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動項目。如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的小曲、殼子棍、手工草編等,調查顯示,65.52%老師認為社團還可以開發一些民間藝術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興國鎮第三小學在原有的社團活動基礎上,新增加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動項目。如打造了一批像秦安小曲、秦安草編、剪紙、武術、秦腔等真正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動社團。
(四)重視家校合作
社團活動的發展離不開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學校在做好社團活動課程的同時,要始終堅持“尊重、平等、合作”的家校共育的原則。但是也有4%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參加社團活動表現得很一般,還有1%并不認可,甚至有的家長和教師發生沖突,認為學生在校學好文化課就可以了,臉上流露出不屑一顧的神情。鑒于家長表現出的這種態度,學校搭建了豐富的家校合作平臺,轉變家長教育觀念,增進家長對學校管理、學校辦學理念、以及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能力和學習能力,以達到讓家長走進校園,感受孩子活動時的快樂,分享孩子成長的幸福,實現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參與的大開放環境下的課程改革新局面。每三周進行一次“家長開放日”邀請家長進入學校觀看自己孩子的表演,通過各個社團活動成果的展示,讓家長身臨其境,真正的理解了社團活動的意義和作用。
(五)以活動促發展
學校結合每年的“六一”國際兒童節及“校園藝術節”、體育藝術節等渠道,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展演比賽,讓師生充分展示教學成果。目前校園藝術節已經連續舉辦了三屆,體育藝術節開展了三屆。學校男、女足球隊多次獲“縣長杯”“市長杯”青少年校園足球賽第一、二名的好成績,同時,興國第三小學也被評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等。尤其是機器人活動課,在全省舉辦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連續兩年獲得冠軍,并且連續兩年取得了西北地區青少年機器人聯賽冠軍,學校被省教育廳和省科協評為“機器人校園文化展示獎”和“生源博斯科技教育創新獎”。
(六)完善社團活動評價機制
學校可以開展陣地評比活動,規定半學期對社團活動進行一次展演評比,表彰先進組別和出色的學生,對消極應付的社團活動的負責人提出通報批評。還可以定期、不定期開展才藝比賽活動,針對農村小學社團活動開設的課程,開展由學生參與的才藝比賽,表彰和發掘鄉村特長苗子。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學生參加社團活動的積極性,讓更多的學生參加到社團當中來。
與此同時,為了提高教師參與的積極性和體驗感,學校分別完善了教師績效工資考核制度、評優選先制度、經費管理制度等相關制度,把社團活動納入教師績效工資考核中,每周計兩個課時工作量,并在評優選先中同等條件優先推薦。要求教師積極參加有關社團活動課程的培訓,一邊學一邊教,在實踐中逐步積累經驗,拓展專業知識。可以開展優秀輔導教師評選表彰活動,每年一次對社團活動的輔導教師進行評選表彰,并作為教師職稱評定的加分依據,不能只針對老師學科成績。
四、結束語
小學階段的孩子們尚處在充滿童真和好奇的時期,他們的童年除了學習更應該有更豐富的精神陪伴,而農村作為發展較慢、資源貧乏的地區,更應該秉承為孩子搭建平臺、挖掘潛能、施展才華的目標,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這才是創辦社團活動的初衷所在。
【參考文獻】
[1]馬文海.小學社團活動的有效組織策略研究[J].中華少年,2019(15)
[2]石宏.大小學生有效學習策略研究[J].甘肅教育,2013
[3]李保翠,李瑞國.城鄉結合型學校社團活動有效組織策略研究[J].新一代(下半月),2017
(本文系2019年度天水市“十三五”規劃教育科研課題《農村小學生社團活動的有效組織策略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立項批號:TS【2019】LX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