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曉勤
【摘 要】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具備核心素養培養理念,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提高學生的實驗水平,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在現階段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學的方式比較單一,片面追求應試考試分數,難以達到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本文基于核心素養,對目前初中生物實驗教學過程的轉型進行研究,以期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生物;實驗教學
核心素養是當今學生應該具備的品格和能力,在核心素養下進行的初中生物教學,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鍛煉學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應該充分利用實踐的手段,來加強學生觀察動植物的能力,讓學生體會到生物學習的重要性,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核心素養下進行的初中實驗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實驗水平能力,讓學生能夠高度參與到實驗課堂過程中,在實踐中鞏固所學的知識,同時通過生動有趣的實驗,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探索欲,在實驗中,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生物實驗中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方案,解決問題,實驗結束后總結結果五個環節,讓學生圍繞這幾個環節展開實驗的過程中,能夠從思維模式上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工作的開展都有積極的影響作用。
比如在實驗教學《探究綠葉在光下合成淀粉》的章節中,老師可以讓學生事先了解實驗注意事項,學生可以自行分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在實驗前,老師可以提出問題:“綠色植物是怎樣制造有機物的?有機物是什么?”讓學生圍繞該問題來進行實驗。老師在實驗開始之前,可以事先讓學生圍繞課文內容進行背景資料的收集,同時對于收集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和重點進行羅列,讓學生帶著問題和知識點進行實驗,以便學生積極有效的開展實踐活動。在實驗的過程中,老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積極的進行討論,培養學生探索的精神。實驗結束之后,全班同學一起參與討論實驗的過程和結果,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對抽象性的概念進行直觀的展示,幫助學生掌握知識
生物學科中的概念大部分都比較抽象,學生在理解過程中容易出現困難和偏差,單靠老師單一的講解很難讓學生透徹的掌握知識點,所以生物學在設置時,是以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進行的。通過生動的實驗課程,為學生直觀的呈現出課本中的抽象概念,從而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課堂中的內容,老師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著重對于課堂中抽象的概念進行實驗和講解,讓學生能夠在實踐的過程中,理解并掌握課堂知識。
比如在《觀察細胞結構》這部分內容中,主要講的是細胞中的結構,這和學生日常生活相去甚遠,因此學生對其沒有過多的概念,容易對課堂的內容不感興趣。但是一旦結合了實驗活動,讓學生在顯微鏡下通過觀察,了解到細胞的結構,就可以讓學生對于課本中所描繪的知識,有了直觀性的了解,同時在實驗的過程中還讓學生掌握了顯微鏡的用法。學生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順利掌握了理論知識,同時還具備了實操經驗,提高了綜合能力。
三、培養觀察能力,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科學思維方式
生物學科核心素養,需要學生具備理性的思維模式,要求學生要養成良好的科學思維方式來探討生物學,因此在初中生物實驗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生物觀察方式。作為一門技術學科,生物能夠讓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掌握自然科學的知識,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這也是核心素養下強調的重要品質。
比如在《植物根的生長》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采用PPT的方式,先為學生介紹植物根的結構,然后再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探究,“是否每一個根都是等量生長的?”再結合實驗,為學生實現準備好已經萌芽的種子,要求學生在實驗中對幼根繪制測量線,持續觀察其生長的情況,歸納總結出植物根生長的特點和習性。在實驗過程中,老師要鍛煉學生理性思考的能力,用歸納的方法來分析實驗中根部生長的情況,讓學生養成正確的科學思維方式。
四、提高學生社會責任感,利用生物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基于核心素養下進行的初中實驗教學,要求學生要具備一定的社會責任感,學會從生物學的角度出發,對社會性的事物進行討論和評價,嘗試利用生物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社會責任作為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讓學生主動承擔起相關的社會責任,向社會積極宣傳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理念。老師應該在實驗的過程中,加強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比如在《遠離煙酒》這一章節中,老師可以在課堂上設計實驗內容,讓學生觀察酒精對于水蚤心率的影響,老師可以在課程開始之前提出問題:“不同濃度的酒精對于水蚤的心率是否存在影響?”并且讓學生假設,酒精濃度的增加是否會直接導致水蚤的死亡。在實驗過程中,準備不同濃度的酒精來進行對照實驗。老師可以指導學生用顯微鏡來觀察水蚤的心跳,記錄水蚤在不同的酒精濃度中的不同心率,實驗結束之后,讓學生自行總結出酒精對水蚤心率影響的因素。當酒精攝入過多,水蚤就會出現心力衰竭而死亡的現象,從這一實驗中讓學生意識到,酒精對于人類的危害,從而自覺的遠離煙酒,對于他人的不良行為給予制止。
五、提高主動探究的能力,樹立正確的生命觀
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生命觀,為學生樹立良好的生命觀念。老師通過把握生命觀念的本質,來更好的進行生物實驗的教學,從而讓學生在生物實驗中可以主動探究,對于實驗形成自己的觀點并且加以佐證。
比如在《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這一章節的講解中,老師可以先讓學生自行預習,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預先對植物的細胞結構有初步的了解,當學生通過自習了解到植物細胞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等結構之后,老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實驗,對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的結構進行觀察。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利用顯微鏡來進行實驗論證,根據觀察到的圖片畫出細胞的結構圖,看是否和之前自己所了解到的是一致的,在實驗的過程中,鼓勵學生踴躍發言,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能夠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
六、結束語
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學生在對實驗過程的跟進和分析研究過程中,能夠理清老師的教學思路,從而幫助老師更好的進行生物學科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教學目標。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正確的進行生物實驗學習,以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登峰.發展學生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優化研究[J].時代教育,2018(08):47-48.
(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專項研究課題《指向科學素養的初中實驗教學轉型研究》(課題編號:GH2018081)論文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