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衛娟
【摘 要】近幾年,關于特殊教育的關注度不斷提升,致力于為更多的特殊兒童提供公平的教學資源。考慮到部分特殊兒童無法到校進行學習,因此建立送教上門機制,確保特殊兒童在家也能夠享受到優質的教學服務,從而促進特殊兒童的健康成長。本文探討如何運用教材保證送教上門學生的核心素養有效增長,希望對現階段送教上門教學質量提升有所幫助,同時也為更多特殊兒童享受教育資源做出貢獻。
【關鍵詞】送教上門;教材;核心素養;策略
對于部分殘疾兒童而言,其殘疾程度相對較低,因此可以進入學校學習,但仍有一部分殘疾兒童其程度相對較為嚴重,無法到校學習,為保證該部分殘疾兒童群體也能夠享受到公平公正的教育資源,衍生出送教上門機制,致力于為無法到校學習的兒童提供教學服務,滿足其學習的需求,從而實現對特殊兒童核心素養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的提升。
1.送教上門的重要意義
目前我國所實行的送教上門機制主要適用于九年義務教育無法到校學習的特殊兒童,具體形式是由教師提供上門教學服務的方式,面向特殊兒童開展差異化教學,這種教學機制是我國特殊教育學校的重要補充,能夠有效解決特殊兒童無法到校學習,接受教育的問題。相較于正常兒童,特殊兒童無論是在生理或是心理方面都處于弱勢地位,這會影響其各方面能力的增長,同時也具備更薄弱的社會適應能力,少數群體甚至無法生活自理,大多數時間都待在家里,缺少和社會的接觸,更無法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資源。此時就借助送教上門的形式解決這一問題,為特殊兒童提供公平的教育服務,使其擁有和外界社會接觸的橋梁,從而促進特殊兒童的健康成長,引導特殊兒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保持對生活的信心。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的殘疾兒童數量在400萬以上,并保持著每年19.9萬人次的增長速度,這足以表明對于特殊教育機制中的送教上門的需求十分明顯,由此可見,送教上門關系到特殊兒童群體教育權利的保障,更關系到這一特殊群體未來的發展。
2.送教上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必然性
核心素養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教育目標,具體包括基礎知識、能力、情感以及價值觀等多項綜合內容,是決定學生今后個人成長的關鍵所在。并且核心素養可以通過后天教育的形式形成,對于需要送教上門的特殊兒童而言,其核心素養的培養至關重要。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對于特殊教育工作的開展,致力于提高特殊兒童的入學率,并針對一些殘疾程度較為嚴重的特殊兒童群體提供送教上門服務。然而送教上門在實踐過程中所取得的成效卻十分一般。首先是部分地區對于特殊兒童群體的關注度不足,在開展具體的特殊教育方面,缺少行之有效的送教上門體系,大多流于形式,并未進行真正的實踐。所建立的送教上門體系以個別案例為主,缺少普遍適用性。除此之外,部分教師對于送教上門工作不夠負責,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無法保證教學方法和殘疾兒童的實際情況相匹配,達到的教育效果十分有限。除此之外部分特殊兒童的家庭因素也是導致送教上門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家庭方面不愿意配合送教上門活動,共同開展殘疾兒童的教育工作,甚至出現抗拒的心理。或者是部分家長對于殘疾兒童過分溺愛,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無法對送教上門教育工作提供支撐,表現出較低的配合度。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都導致送教上門工作難以開展。
近幾年,我國政府對于特殊教育工作的開展與高度的重視,通過出臺一系列政策的方式推動特殊教育工作的落實。除建立送教上門特殊教育機制之外,更強調在送教上門過程中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致力于解決特殊兒童受教育問題,保證特殊兒童能夠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
3.送教上門基于教材開展核心素養教學策略
3.1培養學生健康的人生態度
借助科學有效的教材支撐送教上門工作的開展,從而實現對特殊兒童健康人生態度的培養。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是送教上門的核心教育目標之一,關系到特殊兒童健康人格的養成,而健康的人格以及積極的人生態度是個體今后健康成長的重要基礎,關系到未來發展的走向。送教上門的教師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應當基于培養人生態度的角度開展具體的教學內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案例,并實現資源的延伸,幫助特殊兒童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走出心中的陰暗。
3.2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養
目前所開展的送教上門教育活動只延續到義務教育階段,后續階段的教育服務目前仍在進一步建設中。考慮到特殊兒童今后成長的需求,在現階段的送教上門活動中就需要基于教材,注重對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從而達到其文化素養的提升。例如,充分運用教材,針對特殊兒童的閱讀能力進行培養,不僅有利于其構建一定的知識體系基礎,也能夠對其自學能力和思維能力進行鍛煉,使其有能力針對一些其他知識進行學習。在送教上門的過程中,為達到提高特殊兒童自學能力的目的,有必要關注其學習習慣的養成,轉變其學習思想,充分運用教材優勢,對其自學能力進行激發。在該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針對學生的學習步驟進行準確指導,激發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幫助特殊兒童解決在自學過程中的各類問題。
3.3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要求教師善于針對所使用的教材內容具有的作用以及價值進行深度挖掘,從而完善送教上門體系,實現對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促進,在該過程中還需要關注家庭教育的共同配合,通過向家長尋求配合的方式共同開展特殊兒童的教育工作。例如在送教上門的過程中,給家長布置一定的教學任務,要求家長在教師離開之后繼續完善特殊兒童的教育活動,在一些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傳授特殊兒童知識點,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特殊兒童的學習習慣,幫助兒童掌握生活自理能力,養成積極樂觀的心態,這都是核心素養的重要培養內容。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將送教上門的教育范圍延伸至社會層面,充分發揮現有教學技術的優勢,針對教材進行深入分析,從而準確獲取教材中的真諦,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圍繞教材內容設定相應的問題,引導特殊兒童進行積極探索和求知,從而轉變傳統送教上門教學中死板的現象,實時趣味性的教學形式,并依據特殊兒童的個人實際情況,制定適應性的教學模式,對特殊兒童的學習習慣進行引導。注重對于教材內容中思想情感的挖掘和運用,通過和特殊兒童情感共鳴的方式開展情感教育,進而引導特殊兒童個人觀和價值觀的形成,達到核心素養的教育目的。
4.結束語
開展特殊教育關系到廣大特殊兒童群體接受教育的權利保障,更影響著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是以人為本,現代教育觀念的具體工作表現。基于當前送教上門模式的現狀,致力于運用教材的形式開展核心素養培育工作,從而保證更高的教學有效性,為特殊兒童群體提供更加優質的教學服務,為其健康成長助力,這些都需要社會全體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高宇翔,買合甫來提窯坎吉.扎根中國大地院特殊教育學中國化的回顧與前瞻[J].當代教育論壇,2019(S1):259-261.
[2]呂鑫源.從特殊兒童“回流”現象中思考我國隨班就讀的困境與出路[J].才智,2020(0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