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斌
摘 要:合作學習模式在現階段的教育教學中被廣泛運用,因為合作學習能夠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和合作能力,使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英語知識。初中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并應用英語這門語言。文章通過分析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運用合作學習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對策。
關鍵詞:合作學習;初中英語;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2-004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2.024
英語不僅是一門語言,更是一種能力。很多學生在學習這門陌生的語言時,由于缺乏語言環境,感覺難度很大,產生畏難心理。面對學生的這種情況,教師要采取相應的方法幫助學生學習,合作學習模式就是其中一種。《英語課程標準》要求:“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在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過程中運用合作學習模式,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各種英語語法知識,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更加高效地運用英語知識,提高語言實踐能力。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造合作機會,正確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推動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英語學習能力。
一、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運用合作學習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較強的執行力度
在新課改理念的影響下,很多英語教師逐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觀念,優化了自身的教學方法。在關注提高學生考試成績的同時,開始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素質水平進行。但在具體運用合作學習模式時,很多教師無法大膽地開展實踐,怕這種新穎的教學模式會給學生帶來不利影響。一方面教師怕學生在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受控制,無法將全部精力集中在教師講解的知識點上。另一方面,合作學習模式和以往教學模式存在較多的不同,英語教師無法適應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無法將自身掌握的理論與實踐統一起來,導致合作學習缺乏較強的執行力度,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優勢,最終影響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果。
(二)缺乏合理的分組機制
在初中階段的英語學科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模式的基礎是全面合理地分析研究學情。教師在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及發展規律,沒有準確把握不同學生在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發面的差異,以至于在對學生分組的過程中,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穿插搭配,令很多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無法通過合作學習強化能力。而一些學生能力較差的學生一直處于能力和成績無法提高的狀態,產生嚴重的兩極分化,最終使學習能力不高的學生不想加入合作學習中。如果教師無法在適當的時候對學生進行引導,會令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不高的學生自尊心受到打擊,使他們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最終影響合作學習的效果。
(三)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熱情不高
很多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時過于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沒有意識到培養學生綜合素養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性。在要求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安排的學習任務大多是圍繞考試題型開展的,學生只能借助教材中的知識,以《考試大綱》為基礎展開小組學習。這種形式的小組學習易令學生產生厭煩心理。此外,由于教師缺乏對合作學習模式的深層次研究,以致在運用合作學習模式時,分組形式及實際運用過程無法滿足初中學生的需求,導致學生在合作過程中研究、探討和分析的問題不能滿足教學的主旨要求,學生的現狀和教學目標發生沖突,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無法掌握有用的英語知識,使學生逐漸失去參與合作學習的熱情。
(四)缺乏深層次溝通
由于學生之間的英語基礎和英語水平存在差異,團隊中每位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表現也各不相同。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想很好地參與合作討論和學習,卻力不從心,只能聽從一些基礎較好的學生的意見,使自己游離于小組合作之外。有些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由于不善于爭取機會或羞于表達,也不能充分參與小組合作,難以形成真正的合作,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對策
(一)教師要轉變自身的思想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通常是教學活動的領導者,學生需要嚴格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學習任務。小組合作要求教師由課堂的主宰者轉變為課堂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輔助學生學習,加強對學生的觀察,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時刻把握小組討論的方向,適時參與并及時引導。初中階段英語學科教學中,若想充分體現學生課堂學習主體的地位,就要積極運用合作學習模式,提倡師生共同參與,要把教學活動當成師生互動的過程,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共同合作討論,共同體驗交流,形成一種輕松和諧的課堂學習環境。這種學習環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會學、樂學,進而提升課堂學習的有效性。
(二)科學劃分合作學習小組
要想充分發揮合作學習模式的優勢,需要教師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劃分合作學習小組,實現相互幫助的目標,促使學生通過合作學習不斷進步,提高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教師在運用這種學習模式的過程中,要針對學生的學情和能力水平劃分小組,使學生能夠做到優劣互補,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充分發揮自身的優點,完善自身的不足。通常教師會將學生分成三個不同的等級,即優等生、中等生以及學困生。在分組的過程中,要讓每個小組都包括這三種等級的學生,促使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優等生帶動中等生和學困生,不同層次的學生實現優勢互補,促使班級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不斷提升。
此外,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觀察,準確地分析學生,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樣有利于教師精準地分配合作學習小組。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按照教學內容讓學生自主選擇小組成員,教師適當調整,提升合作學習的靈活性。一方面能夠激發學生自身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教師還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一個寬松、民主、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迅速、輕松地進入學習狀態,開展語言交際活動,有利于活躍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
(三)構建教學情境,創設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地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不斷提高學生的合作效率。在初中英語教學課堂中運用情境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對各種英語知識的印象更加深刻。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為學生構建英語情境,按照教學內容為學生制訂一個交際主題,讓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把交際中遇到的各種知識用英語表述出來,鍛煉學生的熟練程度。當學生合作交流結束后,教師可以對學生加以引導,要求各小組根據教學內容對交際主題進行拓展、擴充,讓學生自設情境,使其能夠在不同的場景中順利交流,有利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語言運用習慣,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總之,對于初中生來說,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英語和他人交流,如果想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教師要為學生創造各種機會,強化學生的口語訓練,促使學生不斷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四)布置任務,促使學生積極進行合作探究
在開展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積極主動地思考,推動學生積極地進行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讓學生能夠高效地學習英語知識。學生在獨立完成各種學習任務時,會遇到各種問題,有的學生因為不認真對待教師布置的任務,所以無法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逐漸產生放棄心理。因此,在進行小組合作之前,教師要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包括整體任務和個體任務,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完成任務,使小組的每個成員都能參與進來,都有所表現,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及質量。在合作學習探究過程中,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考能力,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五)安排以及培養具備一定能力的合作組長
雖然小組合作更強調學生的參與,能加強學生間的溝通,但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袖手旁觀”,放松對學生的管理。如果在學習的過程中缺少教師的監管,只靠學生的自覺性,大部分學生很難獲得良好學習效果。所以,教師在運用合作學習模式的過程中,要培養一個能力比較強的合作組長,由其帶領其他學生學習,推動小組成員的進步。作為合作小組的關鍵人物,組長可以給組員帶來較大的影響,在一些合作活動中,組長的存在能夠發揮重要意義。在挑選小組組長的過程中,要重視組長是否能夠和其他同學處理好關系,以及是否具備管理能力,是否具備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另外,教師要定期聽取學生的意見,對于少部分無法帶領學生進步并濫用自身職權的組長,要及時干預或更換,才能達到最佳的合作效果。
三、結語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模式,小組合作符合時代的進步和課程改革的需求。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交際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但也存在不足之處,這就需要教師積極探索并不斷完善,盡可能滿足學生的各項學習需求,解決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在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改變自身的思想,為學生布置任務,促使學生積極進行合作探究,從而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麥湘敏.探討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育教學中的應用[J].好家長,2019(7).
[2]黎靜雅.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對策[J].新課程(教師版), 2018(11).
[3]鄭紅英.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探索與應用研究[J].教育進展,2020(3).
[4]李芬霞.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探析[J].新課程(中), 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