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化淳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在開展生物教學的時候,不僅僅要重視生物知識教學,還要在此基礎上提升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因此,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借助情境教學這一模式,將學生置于特定的教學情境中,從而更好地開展生物學習。文章對高中生物教學現狀進行具體分析,并在此基礎上研究了情境教學法在其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情境教學;高中生物;教學現狀;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2-011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2.056
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借助情境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展開思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進而全面提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雖然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了一段時間,但是在具體的生物課堂教學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學習興趣低下。受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制約,生物課堂教學氛圍沉悶,學生生物學習興趣低下。
2.學生課堂參與度比較低。在當前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依然受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在課堂教學中過分關注知識傳授,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致使學生課堂參與度比較低,難以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
3.學習依賴性強。受傳統生物課堂教學模式的制約,學生在生物學習中,對教師存在極強的依賴性,常常是死記硬背教師所畫的重點,并未積極思考,自主學習能力低下,嚴重制約了生物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4.生物教學手段單一。在當前的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學方式單一、落后,使得學生生物學習效率低下,無法滿足核心素養下的學習要求[1]。
二、情境教學法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開展生物課堂教學的時候,必須緊緊圍繞生物核心素養,在加強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關注對學生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等的培養。面對這一全新的要求,教師必須要更新和優化教學手段,充分借助情境教學這一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識,并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品質等,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所謂的情境教學,主要是指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在開展教學之前,必須要對教學內容、《教學大綱》進行全面而詳細的分析,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認知水平、心理和生理特點等,有目的、有計劃地設置與學生實際情況相符的教學情境,將學生置于特定的教學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2]。
將情境教學法應用于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具有十分顯著的價值。首先,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情境教學法的應用,使得課堂教學告別了枯燥的“滿堂灌”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與思考等。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凸顯,并促使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主創新、探索能力。其次,能夠幫助學生更加形象地記憶知識點。在情境教學模式下,學生在具體的情境引導下,能夠逐漸形成一個形象的知識架構,使得知識點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全面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3]。
三、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設置情境原則分析
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設置教學情境的時候,必須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以保障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科學性
教師必須要結合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科學設置高中生物教學情境,保障情境教學內容具有極強的科學性。否則,一旦偏離了教學內容,就會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同時,在創設教學情境的時候,應使用生物學語言,保障情境內容的表述更科學。
(二)自主性
在情境教學模式下,師生之間的共同努力和配合,直接決定了情境設置的效果。因此,在情境教學模式下,教師必須要充分了解、信任和尊重學生,努力構建一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通過有效的互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情境學習中。
(三)主體性
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的時候,必須要遵循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創設與學生認知水平相適應的教學情境,進而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積極思考、探索,最終完成生物知識的高效學習。
(四)創新性
教師在設置教學情境的時候,應始終貫徹執行創新原則,力求借助新穎的教學情境,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啟發學生的學習思維,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五)生活性
由于生物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教師在創設生物教學情境的時候,應立足于學生的實際生活,給學生創設一系列蘊含生活情感的、真實的教學情境,進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促使學生在富有感染力的生活情境中,不斷提升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4]。
四、核心素養背景下,情境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創設實驗情境
由于生物屬于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所以生物實驗是生物課堂教學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在實施情境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充分借助實驗情境模式,引導學生在特定的實驗情境中,觀察實驗現象和實驗操作步驟等,促使學生在這一教學情境的帶動下,積極思考、探索,最終完成生物知識的高效學習。
具體來說,在設置實驗教學情境的時候,為了提升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注意以下四個方面:首先,對實驗的類型進行分析,并依據不同的實驗類型,列出相應的注意事項,保障實驗情境的科學性、合理性;其次,在實驗情境中,教師應對實驗的目的、原理、材料用具、方法步驟、實驗結果、討論等進行系統化的梳理,保障實驗的嚴密性;再次,在創設實驗教學情境的時候,要切實做好從“扶”到“放”的工作,引導學生擺脫依賴性的實驗認知;最后,在創設實驗情境的時候,必須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考能力,促使學生在特定的實驗情境中,獲得最大限度的能力提升。
(二)創設問題情境
最新的《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教師在開展生物課堂教學的時候,必須要嘗試借助科學探究的方式,研究高中生物問題、并對生物規律進行驗證。因此,在情境教學模式下,教師必須要依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給學生創設一個有效的問題情境,進而引導學生在特定的問題情境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在創設問題情境的時候,為了提升問題情境的有效性,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設置問題的時候,應保證問題的新穎性,確保所設置的問題情境可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第二,在設置問題情境的時候,應堅持“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原則,通過層層推進、步步深入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問題情境中,開展有效的學習;第三,在設置問題情境的時候,應立足于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在學生的發展區內設置問題,確保學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不僅要調動學生的學習思維,還要促使學生在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滿足感。
(三)借助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
建構主義者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作為學習的引導者,在設置教學情境的時候,必須要提升教學情境的趣味性,使其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有做到這一點,學生才具有學習動機,進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因此,教師在創設生物教學情境的時候,可以充分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借助動畫、視頻、聲音、圖片等,給學生創設一個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進而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探究學習中。
(四)借助社會熱點創設情境
生物學科主要對生命特性、規律進行研究和闡述,與現代科學技術緊密相關。在生態環境、醫學研究、人類健康中,均可以發現生物知識的影子,一些科技的發展和應用也離不開生物學知識。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在設置生物教學情境的時候,就可以充分結合社會熱點問題創設情境,將生物教材知識與社會熱點問題或現象聯系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充分感受生物知識的價值,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積極主動思考,并進行有效的討論,最終獲得相關的知識內容,突破教學的重難點,進而全面提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效果。
(五)創設生活情境
在高中生物《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生物學科與實際生活各個方面均存在著緊密的聯系,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必須要立足于實際生活,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中,對生物知識進行詳細的感知、分析,并對其進行有效的掌握。同時,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也促使學生在分析和解決與實際生活相關的問題的過程中,提升了自身的知識應用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高中生物教學的時候,必須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及時發現與生物知識相關的生活現象、生活問題,并以此為出發點,設置出符合學生認知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通過積極的思考和分析等,共同完成對知識的探究性學習。
綜上所述,面對核心素養下的高中生物教學要求,情境教學法以其獨特的優勢,成為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一種不可或缺的教學方式。因此,教師在開展生物教學的時候,必須要立足于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等,科學設置教學情境,全面提升高中生物課堂的教學質量,以滿足核心素養下的教學要求。
參考文獻:
[1]唐培華.高中生物情境教學的反思與重構[J].教書育人,2019(22):50.
[2]曾槐.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生物教學落實路徑[J].華夏教師,2019(17):60.
[3]任曉虹.情境教學在高中生物學中培養學生社會責任的實踐研究[D].廣州大學,2019.
[4]吳利方.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生物教學情境設計策略[J].數碼設計,2017(1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