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飛
2015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其中明確規定:“普通高中在開設音樂、美術課程的基礎上,要創造條件開設舞蹈、戲劇、戲曲、影視等教學模塊。”在課程教育改革的大力推動下,我國的戲劇課程發展得如火如荼。
把生活引進話劇,讓話劇走進生活
戲劇教育不是以培養藝術特長生為目標,而是通過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戲劇綜合了諸多藝術元素,具有游戲性,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因此在促進立德樹人方面具有天然優勢。高中話劇課程屬于供學生選擇的校本課程。教育者在開展話劇課程時,應把生活引進課程,讓課程走進生活,從而進行面向學生的全人教育。
高中話劇課程的課程目標包含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知識與技能方面,要求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了解基本的話劇知識,掌握主要的表演技能和舞臺技巧,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不斷提升品德修養。二是過程與方法方面,話劇課程教師每學年會先研究確定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再通過雙向選擇成立劇組。每天一課時,均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三是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讓學生在戲劇教育中成長為更加自信、陽光的自己,學會控制情緒,提升品德修養與審美素養,在展示自我的同時,更好地認識人生與社會,完善人格發展。
在課程評價方面,教師要明確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評價的過程即學生學習的過程。因此,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外在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其內在的學習品質,全面考查學生的發展情況,如參與程度、思維特征、溝通合作、解決問題、批判創新等維度。教師可在課程中,采用理論測試、現場觀察、對話交流、小組分享、自我反思等多種評價方式,增強課程評價的科學性,從而關注個體差異,發現學生的具體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如何達到立德樹人的教育成效
高中話劇課程的內容可分為話劇基礎、話劇欣賞、話劇表演三個維度。話劇基礎包含話劇簡史、話劇游戲、肢體語言、臺詞訓練等;話劇欣賞包含情景體驗與劇場觀演;話劇表演包含理論學習與學校公演。教育者在上述教學內容中融入德育,在內容和方法兩個方面追求立德樹人的教育成效。
日常教學初期,教師可在豐富有趣的游戲中,引導學生認知自我、建立自信心、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與合作能力;與此同時,讓學生自主學習劇本,初步感知情節和理解角色。中期,教師介紹話劇發展史,對學生進行臺詞訓練;帶領學生一起解讀劇本;創設情境,指導學生即興表演,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后期,教師帶領學生進行話劇表演的理論學習與實踐,引導學生充分發掘自身潛質,詮釋角色,進行大膽創新。
教師還會帶領學生前往不同的劇場觀演不同的話劇。其中,既有國家大劇院、北京人藝等大劇場,也有繁星戲劇村、蜂巢劇場這樣的小劇場;既有經典的話劇作品,也有貼合時代的先鋒作品。
全校公演是每學年話劇課程的一次總結性呈現,在從排練到準備服化道,再到最終演出,每一個環節中都蘊含著德育的契機,需要教師好好把握。例如:排練時,精益求精,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做事態度;在準備服裝和道具時,指導學生根據自己所飾演的角色去設計所需服裝和道具(由學校出資購買),并對此負責,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準備燈光、音響、化妝和錄制環節,學生將自己的個人愛好與話劇舞臺相結合,在實踐中不斷提升專業能力,在團隊中幫助他人、成就自己。
在探索實踐中,我們越來越明晰高中話劇課程的方向與意義,即運用戲劇教育促進德育發展,將立德樹人貫穿始終,展開綜合性教育活動。高中話劇課程資源的開發,應致力于構建課程與生活的本質聯系,不斷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努力追求立德樹人的教育成效。
(作者單位:北京市順義區楊鎮第一中學。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一般課題“高中話劇課程教育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立項編號:CDEB18360。)
責任編輯:王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