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耀明
遼河油田供水公司曙光水務工區(以下簡稱“水務工區”)全面負責曙采礦區和井下礦區1 萬0 500 余戶居民和200 余戶商網的的生活飲用水供水任務,同時負責曙光采油廠、特種油開發公司、長城鉆探工程公司和石油職業技術學院校區等重點單位的供水任務。為有效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調動各個管理人員以及基層廣大職工的積極性,提升作業現場監管的自主性和有效性,2020 年年初,提出在水務工區推行環式組合監管方法(以下簡稱“環式組合法”),至今已運行1 年多,收到了良好效果。
水務工區針對目前開展的各類常規作業和非常規作業,以及其他類型作業進行了詳細統計。常規作業為各班組和維修班日常開展的工作;非常規作業多為臨時性或者季節性作業,作業風險大,現場監管的要求高。
常規作業主要依靠各個班組長,通過班前安全講話、日常安全培訓等形式加強對班員的督促,屬地班組人員負責對作業現場進行安全監管。非常規作業主要依靠工區不定期抽查和隊級負責人現場安全監督等方式進行監管。
作業現場由屬地自行安全監管,受人員素質和環境影響,存在疏忽漏洞、監督意識上不去和懈怠監督的問題,直接造成監管不到位、監管工作達不到良性反饋和工作不務實的現象,具體如下:
一是屬地班組成員安全意識淡薄,監督職責不能完全履行,監管效果不明顯。二是部分班組長和班員認為監管非本人職責,現場作業安全與本人無關,在執行過程中敷衍了事。三是監管人員應當常駐現場,而屬地監管人員大多在值班室停留,不能起到真正的監督作用。四是受人員素質和安全能力影響,屬地監管人員監督不到位,發現問題的能力不足,對現場的約束作用不強。
為了有效應對屬地安全監管方式單一、目標不明確的現象,基于水務工區實情,提出并設計了環式組合法。

圖1 環式組合監管方法結構示意圖
如圖1,將三個環形區域,根據圓環半徑由小到大分別定義為Ⅰ區、Ⅱ區和Ⅲ區。Ⅰ區為具體作業內容,即需要監管的作業項目;Ⅱ區為小隊級層面的監管,其中A 代表供水一隊,B 代表供水二隊,C 代表綜合隊;Ⅲ區為班組級層面的監管,數字1~9代表需要執行監管工作的9 個班組。
由圖中可見,Ⅱ區和Ⅲ區可分別環繞Ⅰ區進行旋轉,從而靈活地構成了某一個作業的監管組合,Ⅰ區箭頭所指的方向就是本次作業實施監管的小隊和班組。水務工區主管領導和安全員負責對環形進行總體結構設計和班組混合編排,根據小隊和班組安全能力及時調整A~C 和1~9 的排列順序,做到每次關鍵作業都有隊級和班組級的監管,且監管班組不少于3 個。工區安全主管領導負責對整個環形內的人員和作業項目進行全面監管和不定期抽查。
與以往的監督方式相比,環式組合法在設計上充分考慮了各班組長的能力素質,做到在Ⅲ區內對應的3 個班組分別隸屬于3 個不同小隊。環式組合法的設計思路,大膽創新,賦予其以下優勢和特征:
第一,以小隊為單位,將各班組混編成監管整體,充分發揮了聯動監管作用和相互督促作用。第二,做到每個隊級單位的非常規作業都有3 個小隊所屬班組進行監管,實現現場監管不留死角。第三,在監管過程中鼓勵各班組互評互比,互進互助,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第四,對整個環式結構而言,Ⅱ區和Ⅲ區都可以圍繞Ⅰ區向任意方向轉動,做到每一次作業都可以選取環內9 個班組中任意相鄰的3 個,組建監管小組。第五,每季度對Ⅲ區外環9 個班組的順序進行綜合評定,按需調整,形成動態監督約束機制。
更新履職承諾卡,將相關人員的職責在承諾卡中具體體現。以完善班組長以上管理人員職責清單為契機,細化管理人員職責,明確個人定位,強化責任落實和痕跡留存,保證職責擔當,落實效果。
根據遼河油田公司HSE 量化考核標準、供水公司安全標準化驗收標準和三基工作考核標準,制定水務工區非常規作業監督標準。標準包括作業手續管理、風險辨識、應急處置、不合規行為等,共梳理檢查表項目36 條。
以小隊為單位進行考評,用問題總數與監督次數的比值衡量監管質量。嚴格考勤制度的相關規定,執行監管的班組長嚴格上不允許缺席。如遇特殊情況不能參加監管考核,可以升級人員資格由其上一級直屬副隊長參與監管。
明確整改的時限。對于監管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隱患,屬地負責人和班組長應當立即組織整改。不能按時解決的問題要及時上報水務工區,必要時推遲作業。上報內容包括:整改措施、整改時限、負責人和預防控制措施。
水務工區每月組織1 次分析交流會,將監督問題匯總并在會上通報。每季度末對工作積極、表現突出的小隊和班組給予適當經濟獎勵;對消極應對、排名落后的班組長進行談話教育,必要時進行經濟處罰。另外,利用新媒體手段及時發布獎懲情況,以促進各班站及相關人員的積極性。
從2020 年初開始,環式組合法先后在曙209 井更換潛水泵、曙三水源站清理濾罐、曙光水源站清理水池等非常規作業項目中應用。參與監管的人員一方面積極查找現場工具設備和作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現場溝通討論,起到了互相學習互補短板的效果。
在方法實踐過程中,水務工區注重總結改進,不斷提煉優勢效果和先進經驗。
一是人員責任心明顯增強。實踐過程中每次大型作業有3 個隊的不同班組成員參與監管,各隊和班組積極性高,主動參與檢查,討論安全事宜,觀察不安全行為,培養作業人員安全習慣養成,增強安全意識。
二是人員安全能力進一步提高。在互監互檢過程中,各班組將各自的安全經驗和優秀做法傳遞到其他班組和作業活動中,學會了用安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安全能力素質發生質的改變,自主參與安全管理的意識明顯提高。
三是整改效率明顯提升。監管過程中,各個班組長積極查找現場問題,及時反饋作業動態和監管情況,大家共同參與,做到了“動手找問題,共議改隱患”,起到了1×3的效果。也保證了“小問題不留過夜,大問題不留過月”。
四是問題數量大幅減少。根據檢查記錄,2020 年全年較2019 年現場監管問題數量由104 項減少至57 項,同比減少45.2%。環式組合法有效地控制了事故隱患的產生。
一是加強培訓。繼續加強監管人員對HSE 相關法律法規、風險辨識和應急管理相關知識的培訓和拓展。二是選拔骨干。在班組長培訓的同時,選拔班員骨干進行針對性教育,嘗試由骨干替代班組長,不斷將參與監管的人員范圍拓展,帶動全員參與。三是總結改進。優化環狀結構,細化人員責任和考核要求,保證環式組合法按照計劃和設想推行開展。
環式組合法在應用過程中的有效監管,讓作業現場的隱患問題數量明顯減少,班組隱患數量也大幅下降。通過環式組合法的提出與應用,水務工區實現了安全監管模式的創新,充分調動了全員參與安全監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了全員安全意識的養成,為工區安全平穩運行提供了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