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麗,潘仕玉
(凱里學院,貴州 凱里 556011)
鮮切果蔬是指將新鮮果蔬原料經(jīng)過分級、整理、挑選、清洗、整修、去皮、切分和包裝等一系列步驟,制成供人們立即食用的一種新式果蔬加工產(chǎn)品。它具有品質新鮮、使用方便、營養(yǎng)衛(wèi)生等多種優(yōu)點[1]。金秋梨果大,肉質白、脆,汁多味甜,有“南方梨王”美稱[2],具有制作成鮮切果蔬的市場潛力,但在加工過程中,梨果肉容易發(fā)生褐變[3],對外觀和價值都有影響,因此,防褐變預處理非常重要。
殼聚糖是從低等節(jié)肢動物、貝殼類昆蟲和低等植物中提取的天然物質[4],目前,作為生物性保鮮劑在整果[5-7]和鮮切加工品[8-10]中都有應用,而關于殼聚糖在鮮切金秋梨上的保鮮研究未見報道。因此,本文利用殼聚糖溶液對鮮切金秋梨片進行浸泡處理,通過研究褐變相關指標,探討殼聚糖對鮮切金秋梨的保鮮效果,以期為鮮切金秋梨保鮮劑研發(fā)提供參考。
材料:在貴州省凱里市批發(fā)市場選購當日采摘的臺江金秋梨果實,選擇大小均一,成熟度、著色一致,無病蟲害的果實作為試驗材料。
試劑:食品級殼聚糖,購自河北萬邦實業(yè)有限公司;草酸(分析純)、焦性沒食子酸(分析純)、磷酸(分析純)、鄰苯二酚(分析純)、愈創(chuàng)木酚(≥95%):均購自山東西亞試劑有限公司;抗壞血酸標準品(分析純)、2,6-二氯酚靛酚(純度97%):均購自上海阿拉丁試劑有限公司;福林酚試劑(1 mol·L-1),購自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過氧化氫(30%),購自佛山市華希盛化工有限公司。
TU-1900 型雙光束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公司)、CP-214 型電子天平(奧豪斯儀器有限公司)、HH-2 型電熱恒溫水浴鍋(常州中捷實驗儀器制造有限公司)。
將金秋梨清洗、去皮后,沿緯線將果肉橫切成5 mm的薄片,擦干表面的汁液,置于1%的殼聚糖水溶液中浸泡10 min,一個重復50 片,重復3 次,以蒸餾水處理做對照。取出后,置于洗凈的塑料托盤內,用一層PE 保鮮膜覆蓋,放于4 ℃的冰箱中,每隔2 d 取樣測定各項指標。
褐變指數(shù):貯藏末期計算褐變指數(shù),參照趙鎖成等的方法[11]。根據(jù)切面褐變程度和褐變面積大小,將褐變情況分為5 個等級,分別是無、輕度、中度、嚴重和極度褐變,用0、1、2、3、4 級表示。褐變指數(shù)按式(1)計算。

維生素C 含量參照李合生的2,6-二氯酚靛酚法[12]測定;總酚含量參照趙鎖成等的福林酚比色方法[11]測定;多酚氧化酶(PPO)和過氧化物酶(POD)活性測定參照曹建康等的分光光度計法[13],并略作改動。
由表1 可知,在4 ℃下貯藏第12 天,殼聚糖處理的鮮切金秋梨的褐變指數(shù)顯著低于對照組,且對照組褐變指數(shù)是殼聚糖處理組的1.9 倍,從表觀現(xiàn)象看,殼聚糖處理對鮮切金秋梨具有一定的防褐變作用。

表1 殼聚糖處理對鮮切金秋梨褐變指數(shù)的影響表
由圖1 可知,鮮切金秋梨維生素C 含量在貯藏過程中因不斷的被氧化而下降,殼聚糖處理金秋梨的維生素C 含量變化相對緩慢。殼聚糖處理組的維生素C含量始終高于對照組,其中,在貯藏6 d、9 d、12 d有顯著差異。在貯藏末期,殼聚糖處理的金秋梨維生素C 含量為1.3 g/100 g,而對照組僅有0.5 g/100 g。

由圖2 可知,總酚作為褐變重要的氧化底物在貯藏過程中逐漸下降,鮮切金秋梨的總酚含量在貯藏0 ~6 d 迅速下降,在6 ~12 d 下降緩慢。殼聚糖處理組的總酚含量都高于對照組,其中6 d、9 d、12 d有顯著差異。在貯藏末期,殼聚糖處理的金秋梨總酚含量為2.7 mg·g-1,對照組為2.3 mg·g-1。
PPO 和POD 是與果蔬褐變關系密切的氧化酶,由圖3 和圖4 可知,鮮切金秋梨PPO 和POD 活性在貯藏過程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且上升、下降趨勢明顯,在貯藏第6 天,PPO 和POD 活性最高。殼聚糖處理的PPO 活性始終顯著低于對照處理,貯藏末期,殼聚糖處理的鮮切金秋梨的PPO 活性為3.9 U·g-1,而對照為2.3 U·g-1;POD活性也始終高于低于對照處理,但在貯藏3 d、9 d 無顯著差異,在6 d、12 d 有顯著差異。

圖3 殼聚糖處理對鮮切金秋梨PPO 活性的影響圖

圖4 殼聚糖處理對鮮切金秋梨POD 活性的影響圖
有研究表明,1%是殼聚糖最適宜的涂膜濃度,濃度過大過小均不容易成膜,同時會造成膜厚度不均[14]。本試驗采用1%的殼聚糖溶液浸泡處理鮮切金秋梨,綜合考慮褐變指數(shù)、維生素C 含量、總酚含量、多酚氧化酶(PPO)和過氧化物酶(POD)活性有關的氧化褐變指標,研究殼聚糖處理對鮮切金秋梨的防褐變效果,結果表明,各類指標都顯著優(yōu)于對照,因此,殼聚糖處理提高了鮮切金秋梨的抗褐變的能力,延緩了鮮切金秋梨品質下降的速度。
經(jīng)殼聚糖處理后,果蔬表面形成了一層保護膜,能夠延緩褐變,具有護色的作用[15],褐變指數(shù)可以直觀地反映防褐變效果,本試驗中,殼聚糖處理能夠顯著降低鮮切金秋梨的褐變指數(shù),防褐變效果顯著。維生素C 具有強還原性,是一種非酶促反應的氧化底物[16],殼聚糖處理的鮮切金秋梨,維生素C 含量顯著高于對照,說明殼聚糖抑制了以維生素C 為底物的非酶促褐變,與齊昭京等[7]的研究結論一致。酶促褐變是鮮切果蔬褐變的主要原因,底物、氧氣、酶是3 個關鍵因素,底物主要為酚類物質,酶主要包括多酚氧化酶(PPO)和過氧化物酶(POD)等[17],殼聚糖處理可以抑制總酚的下降,降低多酚氧化酶(PPO)和過氧化物酶(POD)活性,說明殼聚糖抑制了酶促褐變,與許宙的研究結果一致[18]。
殼聚糖作為作為一種新型、無毒、安全且易于操作的保鮮劑,對鮮切金秋梨保鮮有較好的效果,為達到更佳的保鮮效果,今后可以考慮對殼聚糖復合保鮮劑應用于鮮切果蔬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