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原 吳淼
(重慶三峽學院 美術學院,重慶400000)
縱觀當前的研究生招生現狀,報考學科教學美術專業的學生中,美術師范生的比例相對較低,在非一線地區的高校中該比例更為低下。筆者根據所在學校重慶三峽學院歷年學科教學美術專業招生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學科教學美術專業的招生數,占全校學科教學專業招生人數的比例相對較低,且在其中非師范生的比例較之其他專業而言更高,生源比例存在一定的失調。
學科教學美術專業研究生自入校以來,不僅需要扎實學好中小學教育教學方面的相關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同時仍需兼顧美術專業技能方面的提高,對于非師范生而言,更需要補修教育學、心理學等前置課程,其學習任務較之其他專業而言更為繁重。與此同時,在美術專業技能的學習方面,同樣存在極強的多樣性,不同類型的繪畫形式,如油畫、水彩、素描、設計等。在短短兩年的學習時間內,面對如此繁重的學習任務,使整個培養過程充滿了挑戰。
學科教學美術作為碩士專業,對學生的培養側重全面性,要求學生不僅熟練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和方法,更需要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能與教育實踐能力。
眾所周知,美術技能的培養相對其他專業技能而言,需要的時間與條件更為苛刻,一些主流繪畫類型如油畫、國畫等,還會受到場地等其他因素的限制。常規的本課美術技法類課程,多采用教師演示+學生實踐的形式展開,其教學效果往往和教學時長成正比。然而對于學科教學美術專業類的學生而言,其課程安排中已經包含了大類教育類課程,進而導致其在接受專業技能訓練時,往往會受到學時安排的限制,難以保證其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當前學科教學美術專業培養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主要在于并不充足的培養時間與繁重且多樣化的學習任務之間的矛盾,而如何從教學設計的層面上做到充分利用學習時間,克服專業技能培養多樣性方面的復雜問題,提高教學效率,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即為本研究的目的與重點。
大部分院校在制定學科教學美術專業培養方案之時,在教育類課程方面均會有所側重,進而導致專業技能類的課程開設較少且多為選修課,教學效果受課時限制較大。針對這一現狀,在教學過程中嘗試從課程源頭入手,基于混合式教學的方式重新開展教學設計,將有助于從根本上解決專業技能類課程課時不足的問題。
混合式教學通過對線上、線下兩種教學組織模式的有機結合,可以把學習者的學習由淺到深地引向深度學習。其線上教學大多基于慕課(MOOC)的形式,使得教學能夠基于各課程的教學單元設計,以學生為中心展開具體教學設計,并最終以教學視頻或網絡直播等形式,讓學生隨時隨地進行學習。
具體來看,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很大程度上突破教學時間與教學條件的限制。以美術專業技能與技法課程為例,教師能夠根據其教學設計,將講解或繪畫演示的部分,以錄屏或拍攝等形式,并配合語言上的講解,形成完整的教學視頻,以線上教學的形式,通過直播或各種社交軟件的群功能,向學生分享。
教學視頻的優勢有兩大方面:一方面,教師在錄制教學視頻時,能夠不受教學場地和時間的限制,可以在家中、工作室等地展開教學,同時能夠自行規劃時間安排,在錄制過程中如果存在錯誤也能隨時暫停并糾正問題,極大程度地提高了教學設計的質量與完整性。另一方面,學生在通過教學視頻進行學習時,同樣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在正式進入課堂學習前便足以取得優秀的預習效果,同時由于視頻的特性,對學習過程中不清楚的地方,可通過反復觀看視頻的方式,第一時間解決存在的問題,其學習質量較之傳統課堂教學而言更佳。
以教學視頻為主導的混合式教學,不僅能夠有效提高美術專業技能類課程中的教學效率,其同樣能夠應用于師范教育類的課程教學。教師通過網絡,將錄制或準備好的范例教學視頻作為課前教學資料分享給學生,在線下教學時進行深入講解或答疑,并最終檢驗學生學習成果,做到有效利用課程時間,形成完整的訓前、訓中、訓后教學環節,同樣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混合式教學在微格教學、實踐教學中同樣適用,并能與BOPPPS等教學模型相結合,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性作用。
在學科教學美術專業培養中,通過對專業技能類課程的混合式教學設計,足以讓學生充分適應這樣的教學模式,其不僅能夠有效地提高對學生美術專業技能培養的效果,滿足專業培養和職業發展中對學生美術專業技能的需求,亦能作為其他師范技能課程教學的參考,在師范技能培養教學方面同樣起到促進作用。
對于美術專業技能類課程而言,由于存在跨專業學生的情況,學生的前置本科專業往往不盡相同,使得教學內容的選擇難以兼顧所有學生,如針對每類畫種均開設課程的話,則會造成培養方案課程繁瑣混雜的情況,在學生選課方面同樣會造成困難。而對此,混合式教學的一大優勢,在于可以通過類似于慕課的形式進行線上教學,學生在進行線上學習時,便能突破班級式授課的限制,自行選擇學習內容。此時,針對前置專業各不相同的學生,對同一門專業技能課程,按繪畫類型方向進行細分,并通過線上學習對教學內容進行區分,在線下教學時則側重于對通識性知識的講解與訓練,以解決學生前置專業基礎不同的問題。
這樣的課程方式避免通過強制性的方式開展教學,充分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自行選擇自己感興趣,或有著一定基礎的專業技能方向,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筆者所在院校重慶三峽學院的學科教學美術專業在指定培養方案時,便通過對專業技能與技法教學課程的靈活劃分,開設了國畫、油畫、水彩、設計等多個繪畫方向,不僅在學生培養計劃與選課過程中做到了科學有序,在教學過程中同樣有效保障了教學質量,在學生的專業技能技法培養方面有著優異的效果。
混合式教學較之傳統教學有著更完善的訓前訓后環節,對美術專業技能技法課而言,訓前訓后環節同樣重要。
訓前環節往往是傳統的美術技法課所忽略的環節,卻能在整個教學環節中起到奠定基礎與教學鋪墊的重要作用。在訓前環節,教師通過教學視頻或直播教學等方式,向學生展示各類美術技法的繪制技巧。在此過程中,根據不同的畫種,教師可自行選擇展示方法,如通過支架與攝像頭的方式,對手部及繪畫局部進行攝像,或通過全景鏡頭拍攝,展示整體繪畫技巧,在針對設計類技法講解時,還能通過電腦錄屏等方式,進行軟件教學。在完成教學視頻的錄制后,教師針對講解過程中有所遺漏、瑕疵的地方,還能通過視頻剪輯或后期配音等方式,進一步提高教學視頻質量,完善訓前環節。學生通過線上學習的方式完成訓前教學后,足以充分掌握各類專業技法的基礎,回到課堂后,教師則能夠擁有充足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指點,有效地提高課堂利用率。
混合式教學中的訓后環節同樣能夠根據學科教學美術專業學生學習的特點,發揮其特色。例如教師能夠通過課堂延伸練習,或平時作業等方式,讓學生在課下同樣通過錄播等方式,結合課堂所學,錄制微課、慕課視頻。這樣的形式,一方面能夠進一步鞏固學生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也能為其后期職業發展提供基礎和幫助,值得廣泛推廣。
BOPPPS教學模式教學設計旨在合理調整教學目標導向,正確處理課程教學中的重點難點,以提高教學質量。BOPPPS教學模式由導言(B)、學習目標(O)、前測(P)、參與式學習(P)、后測(P)和總結(S)六個教學環節構成,與混合式教學設計有著極高的契合度。
教師能夠基于對教學設計中學習目標的設計,在課前給學生布置前測的內容,如根據主題創作一幅畫作,或撰寫藝術評析等,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情況,以更好地準備訓前環節的相關內容。
參與式學習則主張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以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及印象。課堂上,教師即可引導學生根據訓前環節的內容,展開討論或提問環節,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而并非死板的一昧作畫。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可將后測的內容融入到訓后環節中,并根據學生提交的作業視頻,進行點評與總結,以做到將BOPPPS教學模式的理念,與混合式教學有機融合,最終服務于教學。
混合式教學是當下最前沿的優秀教學模式,能夠突破教學環境、教學時間等條件限制,最大程度地提高課堂教學的兼容性,同時起到有效利用課余時間,提高教學效率的積極作用。混合式教學的推廣應用,能夠相對的增加學生們在課程學習中的學習時間,對于學科教學美術的學生而言,有著更加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本研究在后續教學中將持續以混合式教學的模式開展教學,以進一步提出更為具體的發展策略,提高混合式教學于學科教學美術專業中的契合度與科學性,真正做到服務于教學,保證教學質量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