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駿
(四川文軒職業學院,四川 成都 611330)
關于這一課程,大多數專職院校還沒有專業的教師負責這一課程的教學,對該行業不太了解,不知道崗位的需求,認為只要態度好乘客就滿意,然而不是這樣。乘務人員的職業素質需要加強,教學目標就必須要明確,讓學生能夠學會更多的專業知識技能,強化學生的職業技術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要不斷地發展自己,提高自己,在實踐過程中注重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思想素質,這都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習的。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明確目標,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
專業知識掌握得再牢固,沒有實踐能力就是紙上談兵。實踐課程開設少,學期較短,學生面對公眾的評判心理素質太差。這也說明實踐的重要性,我們需要增強實踐內容,讓學生在實踐中進步。
高鐵工作人員在遇到緊急情況和突發問題時,可以運用適當的應急護理、安全管理意識和心理適應能力、應急管理能力等,并提高學生對軌道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的重視。
高鐵是中國在世界舞臺上閃耀的名片,而高鐵客運乘務員是高鐵名片的第一代言人,高鐵乘務員的職業素養、政治修養和道德情操對整個行業的道德標準有著巨大的影響。當前,我國的交通行業取得了巨大進步,鐵路的開通、高鐵的運行都促進了我國交通行業的進步,鐵路的開通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出行更加便利,也促進了我國經濟發展。高鐵與鐵路還有一些區別,鐵路相較于高鐵來說,傳輸時間長,而高鐵更加快捷。高鐵工作人員的職業素質值得加強,近年來有不少乘客投訴乘務人員高鐵乘務員的服務態度,如何深化高鐵乘務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這種討論引起了社會關注。高鐵乘務專業核心課程“課程思政”課程與乘務人員的態度和工作能力有很大的關系,課程改革標志著乘務人員的高鐵乘務專業核心課程“課程思政”水平有了一定的進步。
各高職院校在教育部文件的指示下,積極開展高鐵乘務專業核心課程高鐵乘務專業核心課程“課程思政”建設并取得一些成效,然而高職院校在高鐵乘務專業核心課程高鐵乘務專業核心課程“課程思政”建設的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當前,思政課與專業課之間長期處于分散狀態,各自為陣,出現“兩張皮”的現象。有調查數據顯示,65.67%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所學的專業課與思想政治教育聯系一般。究其原因,專業課老師在思想方面對高鐵乘務專業核心課程“課程思政”存在消極的認識,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應該主要通過思政理論課傳授,而他們只需要負責好各專業課的授課。此外,高鐵乘務專業核心課程“課程思政”對專業課教師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要求他們既要有系統的專業知識體系,又要推敲其隱含的思政資源,這無疑增加了他們的教學難度。
所以,高職院校應該拓寬思政教育的渠道,以思政理論課為核心,專業課為基本載體,打通各學科的交叉性,實現各課程之間的橫向貫通。
首先,從高職院校思政理論課開設時間來看,大多高職院校的思政課開設在大一、大二這兩學年,而大三、大四不再開設思政課,總書記所要求的“全過程”育人就難以實現。
其次,思政理論課一大特點就是理論性強,再加上教師教學方法的落后與單一,授課內容缺乏生動性與吸引性,學生對理論知識產生抵觸情緒,從而影響了學生對思政課的接受度與認可度。
再次,思政課所采取的大班教學形式造成學生“抬頭率”、“出勤率”不高,而且人數過多使得師生互動較少,教師難以對個體的思想狀況深入了解。所以,從整體來看,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并不很高。
育人資源包含了教師資源、課程資源以及地方資源。
在教師資源方面,各高職院校追求博士化率,師資出現供不應求。
在課程資源方面,課程理念蘊含著豐富的教育理念與人文價值,教師不僅要做到“授業”,更要“傳道”,所以教師在授業的過程中,忽視了課程理念的宣傳。
在地方資源方面,地方資源賦予了思政教育的實踐載體,如地方紅色資源、名人民俗資源等,都可對學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而在高鐵乘務專業核心課程“課程思政”教育的過程中這一方面的資源是缺失的。
高鐵乘務專業核心課程“課程思政”最顯著的特征就是融心環節。德育本應是高職院校的基礎,但現在很多高職院校重智育輕德育,思想政治教育被邊緣化,在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式更注重技能教育而不是思想政治教育。
在高鐵核心課程專業的授課前,首先要做的任務就是一定要明確課程的目標。課程目標是一門課程的出發點,老師可以通過課程目標來查看學生是否準時完成任務,同時對于高鐵核心課程專業來說,所有的課程活動安排規劃都是圍繞確立的這一目標來開展的,總而言之,課程目標對這門課程起到一個支配與決定的作用,也是教師對自己教學水平自我判斷的基本依據。并且,課程目標也是學生自我學習的一個重要參考,它能讓學生圍繞這一課程目標去對高鐵核心課程這一專業的基本闡述。
相對而言,對于一名老師來說,設計并確定一個課程目標是老師必備的職業素養。在教學中,要把“邊讀邊思考”和“理解文字的對話意義”作為教學的重點。要引導學生認真、扎實、實事求是地閱讀,整體閱讀,層層深入,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理解和體驗思想感情
任何課程與專業的成功都離不開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生們通過實踐可以進一步提高他們的探究水平與創新意識,學生進一步地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情況里有助于增強學生與社會的密切聯系,訓練出學生自身良好的社會責任感,由此可見,開設實踐活動是非常重要的,同時許多的實踐內容都是需要合作的,一個人是完成不了任務的。小組合作學習是基本上貫穿整個實踐活動的,實踐活動的成功與否取決于小組里的所有成員,為了順利完成任務,小組里的所有成員必須保持密切協作,互相尊重,彼此理解,使同學之間建立互敬互愛的關系。實踐活動就是為了以后真正地步入職場而舉行的一次測試,學生必須重視起來。
課程評價也是一門課程成功進行中必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首先,高職院校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評價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可以促進課堂教學改革。建立和實施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可以充分發揮評價的指導作用,促進教師盡快轉變教育觀念,更好地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教育創新意識,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其次,學生可以通過課程評價來向老師反映課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需要提出的合理建議;
最后,老師通過學生提出的建議去完善高鐵核心課程這門課程。
犧牲是乘務員和高鐵列車必備的素質,讓學生明白“動姐”和“動哥”并不像他們想象的那么光鮮亮麗,為了讓學生對快車乘務員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師可以收集新聞、視頻等相關網絡媒體報道的具有正能量的優秀乘務員案例,比如快動車組成員每年春節都堅守崗位,還有快動車組的突發事件得到完美解決,憑借直觀的視覺體驗,把奉獻精神傳達給學生們,讓學生在行業發展中思考融合,培養學生對行業的熱情,引導學生思考價值觀,培養學生敬業奉獻的精神。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節是高鐵客運乘務員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鐵乘務專業核心課程要將禮節教育貫穿教學全過程,首先,教師要善待他人,以身作則;其次,在教學過程中,一旦發生緊急旅客事件,要引導學生正確的應對,還應該思考對國家、社會和個人的影響,以及提高高鐵工作人員禮貌的重要性。
高速鐵路舒適方便快捷,是目前人們出行的首要選擇,所以提高高鐵乘務員的思政水平是一項必須完成的任務,高職院校要重視對學生課程的開展,使學生能夠學習到更多專業知識,對該行業具有較多的了解,高鐵乘務專業核心課程“課程思政”是乘務人員的必修課,該課程可以提高乘務人員的工作能力,培養高鐵核心課程人員的職業技能,提出應對措施,建立實踐體系,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明確教學目標,提高工作人員的高鐵乘務專業核心課程“課程思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