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剛
摘 要:數學是一種邏輯思維較強,并廣泛運用到生活中的學科。小學數學的有效學習促進了其他學科的良性發展。數學源自生活,且與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所以在生活中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能力已成為我國當代最熱門的話題。本文就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方法的實施策略進行探討與分析,以供教育界專家學者的參考與評價。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方法;實施策略
數學的學習是一個不斷了解生活的過程,數學與我們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人們的生活也離不開數學。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許多與數學相關聯的事物,比如人們在逛超市時通過數字來了解蔬菜的價格,通過日歷上的數字來規劃自己的時間。隨著新課程標準的不斷設計創新,生活化教學手段有效地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這種方式一經采用便深受學生的愛戴,促進了學生數學學習的可持續性發展。
一、靈活運用教材融入生活元素
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生活化教學方法的傳授時應該加強對教材的深化分析,科學合理地對教材進行生活化的創新與改革。教師在制訂教學計劃和設定教學目標時,要結合實際的生活和學生的特點,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來。
教材是小學生學習數學最直觀有效的方式之一,而且教材的內容最符合新課程標準的大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順應教材中的內容來進行擴展,使得教學不偏題,不跑題,能夠充分地調動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對小學生的思路能夠給予正確的引導,使得小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中學有所獲,幫助小學生建立起一個健康的數學思維,為以后數學的學習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融入信息技術重現生活場景
現階段的小學生身心發展還不夠成熟,沒有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注意力不夠集中,沒有耐心去完成某一件事,所以教師應打破傳統的教育理念,根據小學生的發展特點,運用信息化技術的趣味性,來幫助小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
數學是一個具有抽象性與復雜性的學科,導致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相對困難。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信息技術已應用到人們的生活中。信息技術已經與我們生活有著緊密相連的關系,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特點、認知能力來科學合理地運用信息化來重現生活場景,利用信息技術中的視頻、圖片、動畫、音樂來展示生活中的場景,使較為抽象的數學知識內容變得更加直觀立體,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進入到數學課堂中來,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與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質量與效率,促進學生數學學習的可持續性發展。
三、體驗生活中的數學
在開展生活化的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利用關于生活化的問題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使學生對數學的能力與創新意識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首先,教師可以借助生活化的教學為學生創造一定的情景,來幫助小學生學習數學;其次,為了使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加顯著,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將數學走出課堂走到生活中去,來方便學生能夠更有效地將數學學習與生活結合在一起;最后,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知識的傳授時,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教學內容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將那些在我們平時生活中熟知的現象加入其中,通過積累生活經驗,觸發學生對數學的主動性,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的規律,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挖掘生活中的數學,并且通過游戲法來調動學生們學習數學的熱情與積極性。
四、創設生活情境引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傳統的教學模式一般采用教師直接授課的方式,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將知識的重難點通過直接傳授的方式傳授給學生,而學生作為學習的受教育者被動地學習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導致學生無法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甚至對數學學習產生厭倦心理,不利于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斷提高,學生的教育方式也在不斷升級,傳統的教育理念已經過時,這種傳統守舊的教育理念已經不能滿足當代初中生的教育需求。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性格特點,開展輕松有趣的教學活動來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興趣,并且將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引用到小學數學的課堂中去,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手段一經采用便受到了學生們的廣泛青睞,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們的數學學習效率。
在小學的數學課堂中,教師可以利用謎語、笑話、符合新時代的新聞資訊以及發生在身邊的趣事來引導學生快速地進入到生活化數學的課堂中來。在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身邊的建筑物以及身邊的事物來輔助學生的數學學習,將數學中較為抽象的理論知識變得更加的直觀立體,拉近了數學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在生活中也可以細心地發現關于數學的知識,讓學生認為數學就在身邊。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有效地解決了傳統教育所帶來的缺陷,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緩解了學生的學習疲勞,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得數學課堂氛圍變得更加清新愉悅。
五、教師應樹立生活化的教育觀念
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來說,現階段的小學教學方式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教材比傳統的教學題材豐富了許多,但是其中還是出現了一些弊端。教師的教學內容如果脫離了生活,課堂內容就會顯得枯燥無味,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由此可見,教師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樹立生活化的教育觀念,將生活化的知識內容帶入到數學課堂中去,引導學生進行生活化的學習,采取生活化的活動形式調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鼓勵學生用其生活化的知識理念來進行數學現象的解析,并且為學生展現數學的魅力,從而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數學。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領導者與組織者,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將數學知識與生活有效地結合起來,并且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解釋數學中所出現的數學現象,引導學生探索生活中的數學。通過對生活的仔細觀察,學生能夠充分地認識到生活中的數學現象以及數學原理,并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進而促進自身數學學習的良性發展,為以后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六、加強師生互動,促進數學的生活化
為了有效合理地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教師要有效地對學生所學習的數學問題提出疑問,加強師生間的有效互動。問題的有效提出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開始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并激烈地進行討論,這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得數學能夠真正地走入到學生的生活中去,促進學生數學學習的全面發展,為學生以后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生活化的數學課堂,應該充分地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讓學生能夠自主地進行學習,并且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產生激烈的探究心理,在探究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促進了數學的生活化。教師可以將全班分成若干個小組,小組之間進行討論,教師作為指導者與學生之間進行互動和交流,發揮學生學習主體的作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各展其能,通過不同思想的碰撞與交集,摩擦出不同的火花,使學生學習的方式更加的多樣化。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促進了生活化教學的實施與開展,使得學習資源實現共享,提高了數學學習的效率,使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增強了自信心。這種自信心會伴隨著學生一生,使學生做什么事都會產生信心,并且更加相信自己,為學生以后的可持續性發展起著良性的作用,在師生互動之間也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使得學生能夠放心大膽地對教師提出疑問來解決自己心中的疑惑。
七、布置課后作業鞏固學生的數學知識
學者專家認為,當數學教學中的課堂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情景越來越相近時,學生對問題的探討積極性就越來越高,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培養學生數學能力,也要在課后對此加以鞏固,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印象,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在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時,為了加深學生對本堂課所學的數學知識的印象,教師要對其中的問題有所體現,并且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去尋找關于這些問題的答案,讓學生進行反思,比如通過上網查資料、與父母交流、實踐活動等方式來尋找其中的答案,之后再將所獲得的答案記錄下來帶入到課堂中去,與教師和同學們之間進行探討與分析。這種課后作業的形式能夠培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感情,拉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學生在互相討論互相交流的過程中,將不同的想法融合在了一起,使學生考慮問題的角度變得多樣化,提高了學生自主能力的同時也促進了學生之間友誼,增加了班級的凝聚力,為教師的管理提供了便利條件。學生將不會的問題通過查資料和問家長的形式進行尋找答案,使學生對問題的解決方式開創了多種途徑,豐富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在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中對數學產生了很大的興趣,而且學生通過問家長的這種形式,也促進了學生與家長之間的交流,培養了親子關系,促進了學生數學學習的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將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引用到小學數學的學習中,培養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通過實踐的方式將生活融入教學活動中,利用課后作業來加強學生對課堂的知識重點與難點的鞏固,加強生活與已有的知識的聯系,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促進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為學生學習其他學科奠定良好的基礎。
[1]毛鳳琴.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7).
[2]王博.淺談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的實施途徑和方法[C]//教育理論研究(第三輯).2018.
[3]韋彬光,陸方文,韋澤權,等.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策略研究[C]//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2018.
[4]洪麗琴.探究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意義和實施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