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佳煜
近年來,家長和教師越來越重視培養(yǎng)幼兒的綜合能力,其中,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兒必須具備的一項重要能力。家庭是幼兒生活的主要場所,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在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開展家園合作,可以保證家園教育的一致性,提升幼兒教育的效果,從而有效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關系到幼兒今后的學習與發(fā)展,是幼兒教育階段的重點培養(yǎng)內容。教師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鼓勵幼兒獨立解決自己在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簡單的問題,可以增強幼兒的獨立生活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進而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家庭和幼兒園是幼兒接受教育的兩個重要場所。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專業(yè)優(yōu)勢,為幼兒樹立學習的榜樣,并著重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時,教師還要積極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讓家長意識到自身在幼兒成長與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并鼓勵家長積極配合幼兒園的工作,以提高幼兒教育的效果,為幼兒今后的學習與生活奠定基礎。
家庭教育對幼兒的成長與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多數(shù)幼兒園已經意識到了家庭教育的作用,并積極開展家園合作,與家長共同教育幼兒,但由于教師在家園合作過程中的溝通方法不當或專業(yè)能力不足,導致實施效果并不理想。此外,部分教師沒有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或沒有建立相應的溝通平臺,從而無法發(fā)揮家園合作的作用。家園合作需要家長和教師兩大主體共同發(fā)力、互相配合,不斷進行協(xié)調與溝通,才能真正發(fā)揮作用。在家園合作中,家長和教師都要有明確的教育目標,明白各自的責任,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互相理解和支持對方的工作。教師要與家長時刻保持聯(lián)系,當幼兒出現(xiàn)問題時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加強家園合作,與家長共同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家庭方面
1.家長應學會放手。由于部分家長沒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對幼兒較為溺愛,導致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較差,進而影響了幼兒在其他方面的發(fā)展。筆者認為,為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家長應學會放手,采用科學的教育方式培養(yǎng)幼兒,增強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讓幼兒學會獨立完成自己的事情。在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過程中,家長要教會幼兒基本的生活技能,并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提供鍛煉的機會,讓幼兒通過反復實踐熟練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同時,家長要逐漸減少自己對幼兒生活的干預,讓幼兒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如早上準時起床、疊好被褥、自主刷牙洗臉、自主如廁等。家長可以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在飯前便后,家長可以引導幼兒自主洗手,以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在用餐時,家長可以引導幼兒自己盛飯,并鼓勵幼兒在用餐結束后主動收拾碗筷。此外,家長還可以利用幼兒的游戲時間,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整理習慣。比如,在游戲結束后,家長可以引導幼兒將玩具放回原位,并鼓勵幼兒學會獨立收拾個人物品。家長要多鼓勵幼兒,以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讓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為幼兒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
2.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家長要從根本上改變自身的教育觀念,積極配合幼兒園的工作,以提升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長可以采用恰當?shù)姆椒ぐl(fā)幼兒的興趣,讓幼兒積極、主動地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家長可以在家庭內部建立激勵機制,設置每日任務板,幼兒每完成一項生活任務就可以獲得相應的積分,達到一定的積分可以兌換相應的禮物。
3.多陪伴和鼓勵幼兒。幼兒不能缺少家長的陪伴,而部分家長由于工作原因忽略了對幼兒的陪伴,這會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造成不良的影響。此外,部分家長沒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在教育幼兒時以指責或批評的方式為主,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幼兒的積極性,不利于培養(yǎng)幼兒的各項能力以及習慣。
家長可以多抽出一些時間陪伴幼兒,在閑暇時間多帶幼兒去親子樂園、游樂場等活動場所,在活動過程中增進親子關系,讓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家長還可多與幼兒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幼兒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的真實情況,掌握幼兒的心理狀態(tài),并據(jù)此引導幼兒的行為,以提升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多鼓勵、肯定幼兒,當幼兒做錯事情時,家長不應急于批評或指責幼兒,而應耐心地教育和指導幼兒,以增強幼兒的信心,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幼兒園方面
1.豐富家園合作的形式。幼兒園可以采用多種方式開展家園合作,以充分激發(fā)家長的參與興趣,為全面落實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工作奠定基礎。例如,幼兒園可以多開展一些以家庭教育為主題的活動,以便家長了解相關的教育知識、掌握更加科學的教育方法。幼兒園還可以利用一些節(jié)日開展親子活動,既能讓教師了解幼兒和家長的相處模式,又能讓家長了解幼兒在幼兒園生活與學習的真實情況,從而為教師開展針對性的教育以及家長開展家庭教育指明方向。教師可以建立班級群,將幼兒在園活動的圖片或視頻發(fā)送到班級群中,以便家長了解幼兒在園的表現(xiàn)。教師還可以鼓勵家長將幼兒在家的表現(xiàn)拍攝成視頻發(fā)到班級群里,并根據(jù)幼兒的表現(xiàn)給予一定的獎勵,以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此外,教師可以鼓勵家長在班級群中分享自己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經驗,互相交流與探討,以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
2.開展與生活自理能力有關的游戲。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教師可以利用幼兒的這一特點,開展適合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游戲,在游戲過程中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設置一個“家務小能手”的角色扮演游戲,讓幼兒分別扮演媽媽與寶寶,媽媽要照顧寶寶,給寶寶穿衣服、喂寶寶吃飯等,讓幼兒體驗媽媽的辛苦,感激媽媽的付出。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自主完成穿衣、吃飯等環(huán)節(jié),以減輕媽媽的負擔。這種角色扮演游戲可以讓幼兒更好地掌握生活技能,增強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有效地提升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又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競賽類游戲,設置整理被褥、疊衣服、收拾餐具等與生活自理能力相關的比賽環(huán)節(jié),并設定相應的評比標準,讓幼兒以小組為單位采用接力的方式完成比賽,最先完成的小組獲得勝利。教師還可根據(jù)每個小組完成的質量和速度給予一定的獎勵,以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綜上所述,幼兒階段是培養(yǎng)幼兒各項能力和習慣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教師應采用各種方法著重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為幼兒以后的生活與學習奠定基礎。教師還應積極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開展家園合作,并為家長提供教育指導,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提升家長的教育水平,與家長一起教育幼兒,以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虹西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