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書睿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教師要重點培養幼兒的創造力,讓幼兒更好地認識世界、探索世界。本文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導下,探索在幼兒園的環境創設與區域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創造力的多樣化路徑,以期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幼兒園環境作為一種“隱性課程教育”,對幼兒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環境創設中,教師通常為主體,掌握環境布置的主動權。如今教師認識到主題墻創設與幼兒、課程之間的互動關系,將幼兒作為環境創設的主體,為其提供動手的機會和展現自己的舞臺,讓幼兒用自己的能力創造自己的空間,使他們輕松愉悅地獲取知識、豐富經驗、發展個性。教師應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讓幼兒將知識轉變為能力,滿足幼兒的創作欲和表現欲,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責任感,發揮環境所蘊含的教育價值。
(一)涂涂畫畫,豐富幼兒的想象力
幼兒對涂涂畫畫具有較大的興趣,他們對于未知的事物充滿強烈的好奇心。但由于幼兒年齡小,缺少生活經驗,教師在教導幼兒創作涂鴉作品時,不能按照美術繪畫的要求強硬地讓幼兒學習固有的畫法,教師應重視幼兒的心理感受,培養幼兒的繪畫興趣。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讓幼兒在紙上作畫,這種活動形式單一,具有局限性,久而久之會降低幼兒繪畫的積極性。當前教師可以把活動室四周的墻壁作為幼兒的繪畫場所,并為幼兒提供一些簡單方便的材料和工具,如水粉顏料、報紙、棉簽、畫筆等,讓幼兒按照心中的想法自由作畫。有的幼兒畫了幾條線,表示人們在跳舞;有的幼兒畫了幾個圈圈,說是媽媽的波浪發;有的幼兒畫圈圈,表示自己在和朋友玩游戲。教師為幼兒創設隨意輕松的繪畫環境,有助于使幼兒保持愉悅的心情,激發幼兒對繪畫的興趣,豐富幼兒的想象力,讓幼兒體驗繪畫的快樂。
(二)看看說說,發展幼兒的表達能力
首先,教師要激發幼兒“說”的欲望。小班幼兒剛剛走出家庭的懷抱,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他們依賴自己的親人,容易產生入園焦慮,但他們也容易被喜歡和熟悉的事物吸引,情緒變化波動較大。在小班幼兒入園時,筆者請求家長配合,讓幼兒帶一張全家合影的照片,在班級內創設“快樂的家”主題墻。筆者所在班級幼兒喜歡在照片前停留,向其他幼兒介紹自己的父母,這大大地激發了幼兒“說”的欲望,增進了幼兒之間的交流,讓幼兒更加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
其次,教師要培養幼兒敢“說”的勇氣。在主題墻“快樂的幼兒園”中,“班級樹”上掛著幼兒在園學習、生活的照片,吸引了眾多幼兒和家長的目光。每當照片更換時,幼兒會激動地拉著父母的手一起觀看,積極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幼兒會根據照片向同伴介紹自己的父母,如父母的工作、父母喜歡吃什么等。
最后,教師要為幼兒提供“說”的平臺。為了發展幼兒的表達能力,筆者和小班幼兒一起選擇了一些看圖說話的圖片,將其貼在主題墻上,如“我們去郊游”“小動物音樂會”等。同時,筆者會引導幼兒根據圖畫學說短句,如可愛的小雞、美麗的鮮花、蹦蹦跳跳的小猴等。對于中、大班的幼兒,筆者選擇了多幅圖畫,讓幼兒自己發揮想象,編成有情節的故事。教師要根據幼兒不同年齡階段的發展特征和所掌握的情況,不斷調整內容,豐富幼兒的經驗,發展幼兒的想象力,提高幼兒的表達能力。
(三)做做玩玩,激發幼兒的創造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教師要合理利用區域活動,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教師可以和幼兒一起收集不同材質的廢舊材料,幼兒對這些花花綠綠、形態各異的材料很感興趣,他們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廢舊材料進行改造。教師也可圍繞主題活動,引導幼兒利用這些材料進行創作,激發幼兒的創造力。
筆者設計了“甜甜的糖果”“水果樂園”“快樂的春天”等主題活動。在“甜甜的糖果”活動過程中,幼兒將舊報紙包裹在收集到的五顏六色的包裝紙里,并將兩頭用牛皮筋扎起來,制成了大大小小各種形狀的糖果。在“水果樂園”活動過程中,幼兒制作了栩栩如生的水果寶寶,如生氣的西瓜爺爺、高興的蘋果姐姐、吃驚的香蕉小姐、哭泣的櫻桃弟弟、快樂的梨子先生等。在“快樂的春天”主題活動中,幼兒將色紙制成各種小花、小樹,并通過繪畫、粘貼、折疊、泥塑等不同的方法,共同創作了大型墻飾作品“春天”。在活動過程中,雖然幼兒制作的有些作品不太形象、美觀,但是激發了幼兒動手制作的欲望,豐富了合作經驗,體驗了分享的快樂和成功的樂趣。
區域游戲活動屬于幼兒園經常開展的一種教學活動,區域游戲活動可以滿足不同幼兒的需求,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有效地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教師應努力探索利用區域游戲活動培養幼兒創造力的相關方法。
(一)創設有利于培養幼兒創造力的游戲環境
第一,教師要為幼兒營造平等、寬松、自主的內在心理環境。心理環境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它會影響幼兒的認知情感和個性的發展。教師創設良好的區域游戲心理環境,有助于幼兒進行自主操作和大膽想象,從而促進幼兒創造力的發展。幼兒時期是幼兒情感體驗迅速發展的時期,教師應平等地對待幼兒,以寬容的心態理解幼兒,和幼兒一起游戲,提高幼兒的自信心,讓幼兒大膽表達。
第二,教師要為幼兒創造豐富多彩的外部物質環境。根據幼兒的興趣,筆者在班級設置了我愛拼圖、我愛美工、我愛數學、我愛建構等區域,讓幼兒自主地選擇游戲區域,獲得更多的經驗和發展的機會。
(二)尊重幼兒的選擇
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育觀,以幼兒的眼光看待幼兒,多一點支持,少一點干涉,讓幼兒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自主選擇。

一是自主選擇內容。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建構的內容,幼兒可以選擇建構動物,也可以選擇建構房子;可以進行模仿建構,也可以自主創造建構。二是自主選擇材料。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建構的材料,即使幼兒選擇的材料可能與建構目標有沖突,教師也不應進行阻攔,讓幼兒通過嘗試來豐富經驗,加深印象。三是自主選擇場地。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建構的場地。受空間概念的影響,幼兒選擇的場地可能較小,但經歷多次失誤后,幼兒可從中積累經驗,從而減少失誤的次數。四是自主選擇玩伴。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共同游戲的同伴。幼兒自主選擇玩伴,能滿足其心理需要,產生愉悅的游戲體驗。五是自主選擇操作方法。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和能力,選擇合適的操作方法。不同幼兒具有不同的思維方式,操作存在差異性。教師要讓幼兒自主選擇操作方法,尊重每名幼兒的發展起點,使其獲得提升。
(三)創造性地評價幼兒
首先,教師要欣賞幼兒的表現方式。幼兒的思緒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教師有時可能認為幼兒尚未完成作品,但是幼兒自己認為已經完成了。對此,教師應該尊重幼兒,對其給予表揚和肯定。其次,教師要捕捉幼兒作品的閃光點。教師要積極認可幼兒在區域中建構的作品,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最后,教師要鼓勵幼兒不斷完善作品。教師的評價對于幼兒來說具有重要作用,教師應在肯定幼兒作品的基礎上,引導幼兒繼續完善作品,讓幼兒收獲更多的經驗。
總之,教師應努力探索多元化的培養幼兒創造力的路徑,充分利用好幼兒園的環境創設與區域游戲活動兩大載體,著力培養幼兒的創造力,讓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錦繡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