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澤雄
棋類游戲是傳統的休閑活動之一,經過長期的發展,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和娛樂性。用一張棋盤、一盒棋子,幼兒之間便能進行一場智力和思維的比賽。將棋類游戲融入幼兒園教育,不僅可以豐富幼兒教育的內容,強化幼兒的認知能力,培養幼兒的探究精神,還可以鍛煉幼兒的思考能力,發揮幼兒的想象力,提升幼兒的專注力,幫助幼兒積極主動地投入今后的學習活動。
棋類游戲具有特殊的教育意義。盡管幼兒園的棋類游戲不像成人棋藝對決那樣精彩、激烈,但是可以促進幼兒身心的發展,具有豐富的教育價值。在棋類游戲中,幼兒要思考棋子的排布、行走棋子的方式,在運用多種下棋方法的過程中,幼兒可以逐漸養成大局觀念,這有助于幼兒今后的成長和發展。
另外,棋類游戲能加強幼兒之間的語言互動和情感交流。棋類游戲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蘊含著豐富的生活道理,有利于啟發幼兒的智力,鍛煉幼兒與人交流的能力,加強幼兒的情感體驗,幫助幼兒與他人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在潛移默化中,幼兒可以接受思想的洗禮,得到一些道德方面的啟示,提高幼兒教育的有效性,達成幼兒教育的最終目標。
(一)教師方面
幼兒園棋類活動的有序開展,需要教師的專業指導。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棋藝水平,積極開展豐富多樣的棋類游戲活動,尤其是跳棋、中國象棋、國際象棋、軍棋等,豐富幼兒教育的內容,提高自身的指導水平。當幼兒出現困難時,教師要及時反應,幫助幼兒解決在對弈時出現的問題,滿足幼兒身心發展的需求,推動幼兒園棋類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幼兒方面
幼兒年齡較小,理解能力差,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心,認知能力發展緩慢,處于智力啟蒙的初級階段。在棋類游戲中,部分幼兒無法理解游戲規則,部分幼兒不能遵守游戲規則。因此,在開展棋類活動前,教師要有意識地強調規則,向幼兒說明棋類游戲的玩法,引導幼兒理解什么是成敗,幫助幼兒從小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培養幼兒的合作觀念,為幼兒今后的思維發展奠定基礎。
(三)游戲方面
按照與幼兒的互動關系,棋類游戲可以分為合作類游戲和競爭類游戲兩種。通常幼兒園的棋類游戲是競爭類游戲,例如傳統的對弈棋,游戲的目標是擊敗對方玩家獲得最后的勝利。筆者發現,在這種情況下,能力強的幼兒經常獲勝,而能力稍弱的幼兒會經常失敗。雖然競爭類游戲有利于培養幼兒的抗挫折能力,但長此以往,幼兒沒有得到積極、正面的評價,會導致能力弱的幼兒不愿參與棋類游戲,降低幼兒游戲的主動性和興趣。同時,傳統棋類游戲規則復雜、抽象,對幼兒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幼兒很難理解規則,真正按照規則進行游戲。這不是幼兒僅憑經驗積累便能輕易掌握的,因此喜歡玩棋類游戲的幼兒人數較少。
(一)在原游戲基礎上進行創新
教師在為幼兒選擇棋類游戲時,要從幼兒實際的認知水平出發,根據幼兒教育內容的特點,引進一些簡單的、易于幼兒理解的棋類游戲,鍛煉幼兒的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在原有棋類游戲結構的基礎上,改進游戲規則,擴展游戲內容,滿足幼兒的求知欲望,幫助幼兒獲得相應的知識和經驗,引導幼兒開動自己的頭腦,發揮棋類游戲鍛煉幼兒思維的作用。
例如,井字棋是一種傳統的幼兒游戲,其規則是兩個玩家輪流在3×3的格子內放置印有“O”和“X”標志的棋子,每人每次只能放一枚棋子,最先以橫向、縱向、斜向連成一線的玩家勝出。在井字棋游戲中,第一位玩家為攻,另一位為守。由于游戲規則簡單,幼兒容易發現下棋規律,所以游戲出現和局的概率會逐漸變大,這降低了游戲的耐玩性和吸引力。
因此,筆者改進了井字棋游戲的結構,將平面上的3×3格子發展成3×3×3的立體空間棋盤,引導幼兒使用塑料、玻璃、釘子等制作小型三維棋盤,增加了縱向不同平面、斜向異面等連成一線也可以獲勝的規則,豐富了幼兒棋類游戲的開闊內容,增加了棋類游戲的趣味性,開闊了幼兒的想象。同時,筆者還鼓勵幼兒使用4×4×4的棋盤,搭建更多平面的棋盤以增加玩家的人數,加入了印有“V”標志的棋子,將原有的棋子替換成紅、綠、藍色的棋子等。在改進后的井字棋中,幼兒加入了自己的想法,積極參與對弈游戲活動,提升了棋類游戲的教學效果。
(二)對幼兒進行針對性的指導
在幼兒進行棋類游戲時,教師要為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對于小班的幼兒,教師要以引發幼兒的興趣為主,提供簡化版的棋盤讓幼兒接觸、學習;對于中班的幼兒,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慢慢掌握游戲的規則和方法,將完整的棋盤提供給幼兒,增加游戲的難度;對于大班的幼兒,教師要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與合作意識,引導幼兒認識規則、遵守規則,讓幼兒理解輸贏不是棋類游戲的真正目的,鼓勵幼兒在游戲中與同學進行互動,幫助幼兒體驗游戲的樂趣。
教師要注重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提升幼兒學習的專注力,促使幼兒之間相互合作,增強幼兒的記憶能力。以彌爾頓·布拉德利版的專注力游戲為例。棋盤是5×6或6×6的形式,每一個小格中都有一個棋卡。兩至四名玩家每次可以任意翻開盤面中的一張棋卡。如果兩次翻開的圖案一致,那么玩家贏得2分并將這兩個棋卡從棋盤上移走。如果兩次翻開的圖案不一致,那么玩家要將翻開的棋卡還原到原來的背面朝上狀態。如果一名玩家翻出的圖案和另一名玩家翻到的圖案相同,那么兩人各得1分。
對于小班的幼兒,教師可以移走棋盤中的萬能卡,鍛煉幼兒的記憶與合作能力,時刻關注幼兒之間的有效交流,讓幼兒互相提示翻開棋卡的圖案,幫助幼兒掌握規則;對于中班和大班的幼兒,教師可以創新游戲內容,引導幼兒重新制作棋盤或是將所有棋卡更換成其他圖案,強化幼兒對拉丁字母的認知,增加游戲的挑戰性和趣味性,提升幼兒的注意力,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幼兒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選擇游戲時,教師要開展一些規則簡單、幼兒易學易懂、可開展合作競賽的游戲類型,支持小、中、大班的幼兒混合組隊,培養幼兒的協作精神,引導幼兒之間互相幫助、互相配合,鼓勵能力強的幼兒指導能力稍弱的幼兒,增進不同年齡段幼兒之間的感情。
(三)重視棋類游戲的教育價值
教師要深入學習當代教育理念,更新幼兒園教學模式,積極開展各種各樣的棋類游戲活動,拓展幼兒的學習內容,培養幼兒的綜合能力。教師要深入挖掘棋類游戲的教育價值,利用棋類游戲中的對決比賽,引導幼兒在游戲中充分思考,鍛煉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引導幼兒體會棋類游戲中深刻的文化底蘊。教師在開展棋藝游戲時,既要提高幼兒的棋藝能力,又要幫助幼兒解決困難,提升自身的指導能力,從而充分發揮棋類游戲的教育作用。

總之,棋類游戲對于幼兒多種能力的發展大有裨益。幼兒園要為幼兒配備各種棋類游戲的道具,為幼兒創造良好的游戲環境。同時,教師也要針對幼兒的游戲需要,正確處理棋類游戲中的問題,積極探討和總結相關工作經驗,嘗試以多元化的教學手段點燃幼兒下棋的熱情,不斷更新、轉變幼兒教學的模式,使棋類游戲教學更好地適應幼兒的個性化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如城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