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惠


摘要:智慧教育是教育教學現代化和信息技術深入融合的必然產物,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高級形式和新發展趨勢,促進了教育現代化的深度發展。研究選取CNKI數據庫,運用CiteSpace分析工具,對2011—2021年這十年間與智慧教育相關的424篇核心期刊文獻進行分析。研究發現,目前國內對智慧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礎理論研究、環境構建研究、技術支持研究和學習、教學方式改革研究等四個方面。基于以上發現,文章提出若干開展智慧教育實踐的建議,如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提高教師信息素養、倡導“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開發配套的教育資源等,以期為國內智慧教育的深入探索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智慧教育;核心期刊;研究熱點;可視化圖譜;CiteSpace
中圖分類號:G35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20-0233-03
1??? 智慧教育概述
“智慧”在漢語語境中形容能有效地作出判斷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它與“智謀”一詞有著相近的含義;而英文在線詞典對智慧(Wisdom)一詞的解釋為“一種可以作出正確的決策和判斷的能力”。由此可見,智慧是指大量知識儲備、嫻熟的專業技能和客觀的判斷力,綜合而成的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所以,智慧支撐下的教育絕不僅是單純掌握復雜技能那么簡單,其需要多方合作才能實現。目前,學界對智慧教育仍缺乏統一的定義,筆者綜合有關認知與理解,列舉當前國內最具代表性的看法。
黃榮懷(2014)指出,智慧教育是現代教育信息化的高級形式,它源自錢學森先生的“大成智慧學”,并非是單一的元素,而是一個由學生、地方政府或國家創造的集高教學體驗、高內容適配性和高教育績效于一身的教學行為體系[1]。祝智庭(2012)認為智慧教育是經濟全球化、科技變革與知識大爆炸下的必然產物,它將通過構建包括智慧教育環境、智慧學習、智慧教學法等在內的全新的智慧教學系統,使教師施展教與學的方式更為靈活,使其由無法變成可以,由小能變成大能,并指導學習者更自由地發掘自己的智慧、發揮自己的智慧、運用自己的智慧、創新自己的智慧,進而完成自我發展[2]。楊現民(2014)根據當前信息時代的教育內容與特征提出,現代智慧教育是符合目前信息時代教育發展趨勢的高度發達的高級教育形式,它必須具備教育現代化的核心特點,并涉及教學環境、教育管理、教學與科研、教育服務和教學評估等方面的現代化建設,力求培育21世紀現代型的智能人才[3]。鐘紹春(2018)認為智慧教育是指學生在各種新型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按照自己的需要主動地開展學習活動,并在學習過程中找到最合適的學習伙伴、最合適的學習環境以及最合適的指導教師,逐步形成成熟的思維創新能力[4]。
綜上所述,智慧教育是指結合各種信息技術完善教育環境、教學方法以及學習形式,使教育活動績效最大化,從而實現人全面高質量發展的一種教育表現形式。
2???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2.1??? 數據來源
研究的數據取自CNKI數據庫,以“智慧教育”為主題進行高級信息檢索,設定條件為只搜索核心期刊論文,并設置了近十年(2011—2021)的搜索時限,共檢索出期刊556篇,剔除無效期刊后,最終得到有效數據424篇,此處剔除的為文件信息、會議報道以及書籍評論等與主題不符的期刊。
2.2??? 研究方法
將經過篩選后的424篇期刊論文,在CNKI數據庫中以由CiteSpace軟件所支持的Refworks格式導出,將導出后的文件命名為“download”。導出后的文件中,包含論文題名、作者姓名、出版機構、論文來源、關鍵詞以及摘要等有關論文的主要信息,之后使用CiteSpace軟件和Excel軟件對獲取的數據進行發文量分析以及關鍵詞分析,可視化展示中國智慧教育前沿的科研熱點和發展趨勢。
3??? 數據分析
3.1??? 年度發文量分析
對所篩選出的424篇論文進行發文統計,從上圖可以看出,自2012年祝智庭教授在《電化教育研究》中論述了“智慧與智慧教育”后,一直到2020年,智慧教育的核心文獻發文數量都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這說明智慧教育在此期間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期間很多標志性事件都促使了發文數量的增長,如2014年召開的中國國際遠程教育大會、2015年舉辦的國際智慧教育展覽會、2016年舉辦的首屆中美智慧教育大會、2018年舉辦的Edulnno智慧教育大會等一系列會議。這些會議讓國內學者關注到了智慧教育研究,所以在此期間發表的核心期刊數量呈現出幾何式增長態勢,2020年,有關智慧教育的核心期刊的發文量達到83篇。但在2021年,有關智慧教育的核心期刊發表數量又迅速下降至17篇,說明在此階段該領域急需內容創新和思路拓展。
3.2??? 關鍵詞分析
關鍵詞是指可以反映出文章主題的詞語,它可以反映文章的研究點。對所篩選的424篇文章進行分析后,共得到351個關鍵詞。其中出現頻次最多的是“智慧教育”,共出現了235次;緊隨其后的是“教育信息化”,出現頻次為47次;其次是“人工智能”,頻次為32次。在中心性方面,“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人工智能”“大數據”“智慧課堂”的中心性較高,其中心性均大于等于0.10,表明在此聚類圖譜中具有較高的地位和重要性,而其余關鍵詞的中心性較低。將頻次大于等于10次的關鍵詞進行整理后共得到10個,如下表。根據表中數據,排名前10的智慧教育研究熱點分別為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人工智能、智慧校園、智慧課堂、大數據、智慧學習、智慧教室、教育大數據以及智慧。
4??? 研究熱點及趨勢分析
4.1??? 研究熱點分析
4.1.1??? 智慧教育基礎理論研究
智慧教育的基礎理論研究主要側重于智慧教育的定義、特點、教學模式、教育框架系統等方面。目前,對智慧教育理論部分的研究重點主要涉及智能教育的內涵和特點、智慧教學的基本方法、智慧學習背景下的教學方法、個性化學習環境以及對教育信息化的建設。理論之所以重要,是因為理論是一個學科發展演進的基礎,只有將理論基石打牢,學科大樓才能筑穩,因此對智慧教育基礎理論進行研究是至關重要的。目前,學術界對智慧教育的研究多集中在技術開發研究層面,缺乏理論方面的研究,智慧教育的理論體系仍不夠完善,后續仍然需要結合國內外的研究成果繼續進行探索。
4.1.2??? 智慧教育環境構建研究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環境的構建是必不可少的,唯有當環境構建達到一定的高度,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與學習方法才具有完全改變的可行性。文獻分析結果表明,目前有關智慧教學環境建設的研究重點為智慧學校、智慧化課堂、智慧教學環境的建設,電子書包等智能教學工具的研發。隨著智慧教學逐漸成為教育的一個高級形式,其要求的教學環境也將越來越復雜,而智能教學環境一旦建立,將給學習者創造更加智能化、人性化、情境化的教學條件,也勢必會促進學習者高效學習,因此對智慧教育環境建設的研究十分必要,在這個過程中,智慧校園的建設是不可忽視的重要途徑。2018年,國家發布《智慧校園總體框架》,全國更多的高校和中小學加入推動建設智慧校園的進程,這促使智能技術與教育的融合走向深入,引發教育的深層次、系統性變革。
4.1.3??? 智慧教育技術支持研究
強大的智能化技術支持系統將有效地助力構建智慧教育,從教室中的交互白板、電子書包、眼動儀等監測系統到后臺配套的智慧學習云平臺、點對點式教學系統以及學習分析系統,它們為教育教學提供了一個集情景化、個性化、互動性、智能性于一體的強大教學系統,特別是眼動儀等一些學習分析設備為及時記錄、追蹤、改正學習者的學習行為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同時也為教師及時有效地調整教學行為提供了條件。
4.1.4??? 智慧教育背景下學習、教學方式改革研究
智慧教育背景下學習、教學方式轉變的研究主要關注智慧課堂、翻轉課堂、學習方式、教學模型、學習體驗等。近幾年,以學生為主的教育理念逐漸深入人心,項目化教學、創客教育、翻轉課堂等新型教育模式也在各個學校中積極有效地開展。在目前教育信息化深入推進的過程中,教學模式和學習方法的改革無疑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但在這個過程中也暴露出不少因為急于求成出現的教學資源冗余等問題,因此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絕不能“為了變革而變革”,更應結合實際教學情況與現有的教學條件,在保證學生能夠有效學習的基礎上進行新型模式的探索。
4.2??? 研究趨勢分析
4.2.1??? 助力教育信息化發展
在大數據技術快速更迭的信息時代,教育信息化已成為大勢,2021年全球智慧教育大會提出積極發展智慧教育的目標,強調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教育現代化要由信息化和智能化共同支撐和引領。由此可以看出,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智慧教育仍將主要圍繞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主要目標,借助智慧教育的理念,使用智慧學習環境繼續探索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新途徑,助力教育信息化發展。
4.2.2??? 與VR、AI、5G相結合
VR技術、AI技術以及5G技術都是智慧教育的重要支撐技術,其推動了教學環境智能化與教學過程可視化,催生了新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其中,在三者支持下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已經成為智能技術支持下的典型教學模式。“VR+AI+5G”作為一種高級形態存在的教育技術模式將對世界產生顛覆性的影響。未來,智慧教育也將繼續嘗試與三者深度結合,為教育開辟新的天地。
4.2.3??? 促進智慧校園建設
目前,對智慧教育的研究仍集中在技術層面,對智慧教育環境資源的探索還不夠完善,但智慧教育的首要前提就是要有一個智慧的教育環境,只有硬件條件有了支持保障,軟件條件才有發揮作用的空間。目前,教育環境主要還是學校和教室,因此,如何將智能技術賦能于普通的物理空間環境,使其真正成為智慧校園、智慧教室,是未來一段時間里智慧教育研究的重點課題。
5??? 開展智慧教育實踐的建議
5.1??? 培養學生適應新科技的能力,為將來的社會生活作準備
智能時代的社會轉型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對學習者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學生作為國家的希望與未來,需要具備良好的科技適應能力,為將來的職業生活社會生活作準備。目前,世界主要國家和國際組織都在積極摸索未來教育的形式及可持續發展的路徑,探索加速培養適應智能時代人才的方法。
5.2??? 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打造一流智慧教育隊伍
教師是教育活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承擔著“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要任務,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習者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教師應擁有較高的信息素養,能夠接受新技術、新理念、新思想,并愿意將這些新事物帶給學習者,讓學習者有機會接觸。所以,智慧教育要想真正實現,就需要擁有具備良好信息素質的師資隊伍,并將之打造成一流的智能教學隊伍。
5.3??? 倡導“以人為本”的技術理念,促進教育可持續發展
不管教育模式如何變化,教學環境多么復雜,教育始終都是為人的發展而服務的,因此應該時刻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促進教育可持續發展[5]。正如2021年全球智慧教育大會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員斯蒂芬妮亞·賈尼尼女士在致辭中所言,技術的設計和使用應該為人類服務,宣揚人的能力,保護人的權利,體現可持續發展理念。
5.4??? 開發配套的教育資源,完善智慧教育體系
智慧教育絕不僅僅是改造一間教室那么簡單,其需要學習資源、教學模式、技術支撐、人員配備、評價改進系統等一系列教育資源的支持,因此在探索推進智慧教育的同時,更應該開發配套的教育資源,構建完善的智慧教育體系[6]。
6??? 結語
當前,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正在新技術的驅使下不斷變革和創新,數字化、移動化的教學方法、學習方式也開始逐步朝著智慧化的方向發展。隨著國家人才強國戰略與科技強國戰略的實施,智慧教育的推進已經迫在眉睫,如何利用有利機會,借助智能設備,積極探索進行智慧教育的有效途徑,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成效,將成為未來教育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參考文獻:
[1]黃榮懷.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從環境、模式到體制[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6):3-11.
[2]祝智庭,賀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電化教育研究,2012,33(12):5-13.
[3]楊現民.信息時代智慧教育的內涵與特征[J].中國電化教育,2014(1):29-34.
[4]鐘紹春,唐燁偉,王春暉.智慧教育的關鍵問題思考及建議[J].中國電化教育,2018(1):106-111,117.
[5]程莉莉.注重信息技術應用凸顯以人為本理念[J]. 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S2):77.
[6]汗古麗·力提甫,楊勇,任鴿.智慧教育背景下的課程資源知識庫平臺設計[J].信息技術,2021(9):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