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蘭
院前急救是指對危、急、重傷患者在進入醫院以前所進行的醫療救護,包括傷病現場的救護、運送及途中監護等環節[1,2]。院前急救是急診醫療服務體系中的首要環節[3]。在急救護理實踐中,護理人員的急救知識與技能關系到患者的搶救效果與生命安全[4]。因此,了解急診護理人員院前急救能力現狀,對提高急救效果具有重要意義。根據知信行模式[5],急診護理人員的急救知識是建立在積極、正確態度的基礎上,而態度則是行為改變的動力。只有當急診護理人員熟練掌握相關的急救知識,才能建立起積極、正確的態度,從而形成專業、精準地操作。目前尚未有關于“急診護理人員急救能力知信行”的報道,基于此,本研究調查急診護理人員院前急救能力知識、態度、行為的現狀并分析相關影響因素,希望為提高我區急救護理水平的相關培訓與管理提供參考。
1.1 研究對象 2019 年1 月至6 月采用分層抽樣方法抽取川南地區10所三級醫院、10所二級醫院,共20所醫院,每所醫院的急診護理人員作為調查對象,共526名。
1.2 研究工具 編制《急診護理人員院前急救知信行調查表》,調查表分為一般資料、急診護理人員院前急救知識調查、急診護理人員院前急救態度調查、急診護理人員院前急救行為調查四個部分。
1.2.1 一般資料調查表 采用自制的一般資料調查表,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婚姻狀況、職稱、聘任形式等。
1.2.2 急診護理人員院前急救知識調查表 該調查表由10 個部分組成:①現場環境判斷(5 個條目);②傷病人判斷(5個條目);③心肺復蘇(5個條目);④窒息搶救(5個條目);⑤中毒搶救(5個條目);⑥溺水搶救(5個條目);⑦止血(5個條目);⑧包扎(5個條目);⑨轉運(5 個條目);⑩體位擺放(5 個條目)。共50 個題目,均為單項選擇題,答對1題記2分,答錯1題記0分,滿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急救知識水平越高。
1.2.3 急診護理人員院前急救態度調查表 根據急救知識的組成部分改編,共20個題目,采用態度量表法-Likert5 級評分法[6]進行測量,“非常同意”為5 分,“同意”為4分,“不確定”為3分,“不同意”為2分,“非常不同意”為1分。總分2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急救態度越積極。
1.2.4 急診護理人員院前急救行為調查表 根據急救知識的組成部分改編,共20個題目,采用行為量表法-Likert 5 級評分法進行測量,“完全做到”為5 分,“大部分做到”為4 分,“約一半做到”為3 分,“偶爾做到”為2分,“完全做不到”為1分。總分2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急救行為越好。
1.3 調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由接受培訓的調查員到各個醫院進行調查,調查員向調查對象解釋本次調查目的、意義及問卷填寫方式,在征得相關部門和科室同意后發放問卷,為保證數據收集的準確性,確保問卷由調查對象本人填寫,問卷當天發放當天回收。共發放調查問卷526 份,回收有效問卷520份,有效回收率為98.85%。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軟件分析數據,定性資料采用頻數、百分比描述,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描述,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急診護理人員院前急救能力影響因素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急診護理人員院前急救知識得分與態度和行為得分的相關性采用Pearson 相關分析。以P<0.05 作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一般資料 520 名急診護理人員,年齡(37.45±6.13)歲,其中,男性194 名(37.31%),女性326 名(62.69%);文化程度:碩士及以上28名(5.38%),本科221 名(42.50%),專科271 名(52.12%);婚姻狀況:已婚273名(52.50%),未婚219名(42.12%),離異或喪偶28 名(5.38%);職 稱:初級 及以 下職 稱213 名(40.96%),中級職稱270 名(51.92%),高級職稱37 名(7.12%);聘任形式以聘用制為主,483名(92.88%)。
2.2 急診護理人員院前急救能力知識、態度、行為得分 急診護理人員院前急救知識總分為48220 分,平均(92.73±4.52)分,各維度條目均分分別為:①現場環境判斷(9.20±1.03)分;②傷病人判斷(9.40±0.96)分;③心肺復蘇(9.33±0.97)分;④窒息搶救(8.93±1.27)分;⑤中毒搶救(8.80±1.01)分;⑥溺水搶救(9.20±1.26)分;⑦止血(9.47±0.95)分;⑧包扎(9.20±0.97)分;⑨轉運(9.60±0.91)分;⑩體位擺放(9.60±0.93)分。其中轉運的得分率最高95%,中毒搶救的態度得分率最低68%。急診護理人員院前急救態度總分為43238 分,平均(83.15±16.24)分。其中止血的得分率最高91%,中毒搶救的態度得分率最低63%。急診護理人員院前急救行為總分為43483 分,平均(83.62±17.48)分。其中包扎的得分率最高92%,心肺復蘇的得分率最低61%。
2.3 急診護理人員院前急救能力“知信行”影響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不同年齡、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婚姻狀況、不同職稱、不同級別醫院急診護理人員急救知識、態度和行為的得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急救知識:31-40 歲年齡組最高;女性高于男性;本科得分最高;中級職稱得分最高;醫生高于護士;三級醫院最高。急救態度、急救行為的得分情況與急救知識的得分情況一致,見表1;進一步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齡、文化程度、職稱、醫院等級均為急診護理人員院前急救能力“知信行”的影響因素,見表2;回歸方程的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急診護理人員院前急救能力“知信行”得分情況(±s)

表1 急診護理人員院前急救能力“知信行”得分情況(±s)
變量例數院前急救知識得分院前急救態度得分院前急救行為得分得分統計量P 統計量P 統計量P年齡(歲)20-30 31-40 41-50>50 10.492<0.001 4.498<0.001 11.425<0.001性別男 女1.296 0.283 3.151 0.002 1.577 0.153文化程度25.638<0.001 10.833<0.001 14.763<0.001婚姻狀況21.449<0.001 14.636<0.001 16.247<0.001職稱27.187<0.001 17.137<0.001 19.244<0.001崗位1.887 0.087 2.017 0.076 1.977 0.082醫院級別碩士及以上本科專科已婚未婚離異∕喪偶高級中級初級及以下醫生護士三級二級105 261 125 29 194 360 28 221 271 273 219 28 37 270 213 197 323 306 214 92.62±7.48 95.84±4.06 93.76±4.18 88.41±7.51 92.43±5.48 93.16±5.62 92.62±5.75 95.28±4.61 88.06±7.84 90.46±7.49 96.84±5.11 89.10±7.38 92.43±6.85 96.83±4.37 88.19±6.48 92.87±7.30 90.71±7.18 96.52±4.67 86.63±6.44 31.788<0.001得分81.62±16.48 84.53±17.16 82.61±17.05 80.67±17.34 81.13±17.20 83.19±16.28 83.19±16.84 85.58±17.21 80.10±16.82 83.61±16.34 84.18±17.34 80.46±15.16 82.64±16.72 86.42±15.83 80.71±17.61 83.17±17.41 82.67±17.28 85.46±17.31 81.21±17.29 21.120<0.001得分80.46±15.17 86.37±15.24 85.18±16.21 80.72±15.42 83.13±17.11 83.19±16.43 85.34±16.58 86.57±16.72 80.87±17.56 83.54±16.84 86.68±16.32 81.57±17.54 85.28±15.67 86.67±15.48 80.34±17.59 82.18±17.24 83.91±17.35 86.46±13.25 81.17±17.62 25.243<0.001

表2 急診護理人員院前急救能力“知信行”影響因素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表3 多元線性回歸方程的方差分析
2.4 急診護理人員院前急救能力“知信行”相關性分析 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急診護理人員院前急救知識與態度(r=0.726,P<0.001)、知識與行為(r=0.782,P<0.001)、態度與行為(r=0.864,P<0.001)之間均存在正相關,急診護理人員院前急救知識水平越高,其急救態度越積極,急救行為水平也越高。
本次調查顯示,川南地區20家醫院急診護理人員中有醫生197 人,學歷以本科為主,職稱以中級為主;護士有323人,學歷以專科為主,職稱以初級為主。醫護比例為1:1.64,低于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1:2[7]。有調查顯示,目前川南地區的院前急救標準不統一、工作不規范、急救效率低,醫護人才匱乏,護士短缺,服務質量較差[8-9],限制了西南地區院前急救水平及發展。除了上述原因,本文還分析了急診護理人員急救能力知信行的影響因素。“知信行”理論是用來解釋個人知識和信念如何影響健康行為改變的最常用的模式[10]。
3.1 急診護理人員院前急救能力“知信行”得分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急診護理人員院前急救知識平均分為(92.73±4.52)分。按理來說急診護理人員院前急救知識應在滿分水平,出現該分數可能原因是部分護理人員對某些不常用到的知識點產生遺忘。急診護理人員需要正確、扎實的基礎急救知識,才能做出正確的急救判斷。急診護理人員院前急救態度平均分為(83.15±16.24),說明部分護理人員態度不夠積極。急診護理人員院前急救行為平均分為(83.62±17.48),說明部分護理人員急救操作水平沒有達到標準。根據對急診護理人員的高要求標準[11],其急救知識、態度、行為還需進一步提高。
3.2 急診護理人員院前急救能力“知信行”的影響因素 本文結果顯示,不同年齡、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婚姻狀況、不同職稱、不同級別醫院是急診護理人員院前急救能力“知信行”的影響因素。①醫院級別:是主要的影響因素,在本次調查中三級醫院的護理人員知識、態度、行為總分最高,其原因與醫院等級有很大關系,三級醫院相比于二級醫院醫療水平較高且護理人員的文化程度較高,相應的急救能力也較高[12]。②文化程度:在本次調查中學歷為本科的護理人員知識、態度、行為總分最高,其次是碩士及以上,專科的護理人員總分最低。可能專科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不夠全面[13],其知識、態度、行為低于本科。③年齡:30-40歲年齡組在本次調查中本科的護理人員知識、態度、行為總分最高,50 歲以上年齡組總分最低。由于20-30 歲年齡組的護理人員剛從業不久,經驗不足,其護理操作能力不強[14];而50歲以上的護理人員對知識遺忘較多,因此這兩組護理人員知信行水平不高。④職稱:中級職稱在本次調查中學歷為本科的護理人員知識、態度、行為總分最高,初級職稱的總分最低。低職稱的護理人員可能工資較低,工作積極性不高,且急診護理人員工作時間較長和工作強度較大,因此產生職業倦怠[15]。
3.3 急診護理人員院前急救能力知識、態度、行為之間的關系 本文結果顯示,急診護理人員院前急救知識與態度、知識與行為、態度與行為之間均存在正相關,說明急診護理人員院前急救知識水平越高,其急救態度越積極,急救行為水平也越高。根據知信行模式,“知識”是基礎,“態度”是動力,“行為”是目標。急診護理人員的急救知識是建立積極、正確態度的基礎,而態度則是行為改變的動力。只有當急診護理人員熟練掌握相關的急救知識,才能建立起積極、正確的態度,從而形成專業、精準的操作。
綜上所述,川南地區部分急診護理人員院前急救能力知識、態度、行為仍有待進一步提升。各級醫院應運用綜合有效的干預措施,提高急診護理人員院前急救知識與操作水平,并端正其態度,促進急診護理人員院前急救行為,從而提高綜合急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