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互聯網金融正在悄然興起。網上銀行以及手機銀行都屬于互聯網金融范圍,可以說互聯網金融的出現,為人們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便利。但互聯網金融屬于新興行業,因此,在監管方面也會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不但會影響用戶賬戶安全,也會擾亂金融市場秩序。如何科學合理地監管互聯網金融已成為目前社會重點關注話題。根據實踐證明,只有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才能促進相關金融的規范性使其合理運轉,從而為用戶提供更安全的服務體驗。首先,本文從介紹互聯網金融開始;其次,講述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必要性;最后,闡述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核心原則,希望可以為互聯網金融監管提供建議,從而有效加強和規范互聯網金融行業,促進金融行業的積極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 金融監管 必要性 核心原則
一、引言
互聯網金融發展迅猛,也在一定程度促進我國經濟發展。但互聯網金融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很多不法分子會利用互聯網進行非法集資,因此,如何對互聯網金融進行有效監管,從技術、法律、金融等層面出發,構建完善的監管體系,有效規范互聯網金融行業,從而促進互聯網金融規范發展,是首要問題。
二、互聯網金融簡介
(一)概念
目前,互聯網金融的概念并沒有準確說法,但多數學者認為,互聯網金融就是利用網絡開展的金融活動和金融服務。通過互聯網開展金融活動不但能簡化用戶操作流程,也能為用戶帶來更便捷的服務體驗。同時,大數據系統和云計算系統也能為互聯網金融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因此,借助網絡開展金融活動和金融服務都屬于互聯網金融行業范疇,這其中包含網絡銀行和互聯網支付行業。由此可見,互聯網金融不僅屬于金融行業,還包含很多服務行業,它將各個行業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具有規模的互聯網金融體系。
(二)特點
1.金融排斥較小交易信息也相對透明。所謂金融排斥,是指傳統金融行業會對低收入以及失業等人群進行篩選。例如,很多小微企業的發展前景十分樂觀,但貸款卻十分困難,而一些常年虧損的國企,卻有很多渠道獲取貸款。但在互聯網金融中,卻存在一些專門向小微企業提供服務的金融公司,這也說明互聯網金融更針對客戶實際需求。同時,傳統金融機構想要獲取相關企業信息,一般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有的金融機構會與專業的第三方調查團隊進行長期合作。而互聯網金融直接在網絡進行交易,因此,相關痕跡一目了然。同時,金融機構可根據企業的以往狀態,評估其借貸風險,也可將惡意違約的企業納入黑名單,從而起到警示作用。
2.金融活動具有一定匿名性,其相關投資行為不需要中介干預。隨著互聯網逐漸普及,移動終端設備數量也越來越多,用戶可根據個人需要,在任意移動終端設備上進行交易,這使得交易雙方相互了解不多。雖然有很多互聯網金融會要求實名認證,但實名認證的真實性無法得到有效保障,而且對用戶的交易動機也無法進行具體識別,一些不法分子會利用這一特點進行牟利。
3.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互聯網金融是在網絡上進行交易,因此,相關參與者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只要有互聯網便能進行交易。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時間和地點限制,卻導致互聯網金融存在信息爆炸問題,很多無效的金融信息會以爆炸性的方式存在,擾亂用戶安寧。但用戶可以根據個人需要,屏蔽或是拒收一些相關金融信息,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信息爆炸問題。
(三)模式
互聯網金融的展開模式有很多,但筆者通過歸納總結發現,主要有五點:首先,互聯網有第三方支付平臺和服務平臺,第三方支付平臺是指第三方機構與銀行進行簽約,從而加強銀行用戶和第三方機構的聯系,用戶可以通過第三方服務軟件進行支付。例如,微信、支付寶等都屬于第三方支付代表。第三方服務平臺與第三方支付平臺有所不同,服務平臺中會有很多金融產品供用戶選擇。同時,第三方服務平臺會對現有的金融產品進行搜集,并進行分析和發布,方便用戶選擇。
其次,網貸也屬于互聯網金融的模式之一, p2p網貸便屬于第三方借款機構,第三方平臺會匹配用戶和借款方,從而為用戶提供相關貸款資金,產生民間借貸關系。但第三方借款機構有的只是單純的信息發布平臺,有的也會參與借貸,因此,服務形式和服務體系雖有所不同,但都是利用互聯網進行資金流通。
第三,互聯網也存在大數據金融,大數據金融是指通過大數據系統對專業金融信息進行收集和研究,從而分析不同的金融產品。
第四,單獨個體還可通過互聯網發起眾籌,從而獲取公眾資金,這也屬于互聯網融資模式。雖然互聯網眾籌單筆數額較小,但整體投資群體數量眾多,這也使得最終的融資資金十分可觀。
最后,信息化金融機構是利用互聯網開展相關金融活動和金融流程。例如網上銀行、移動支付,都在此范疇內。
三、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必要性
我國正逐漸開始加強對金融市場的監管,并對監管金融市場的必要性進行廣泛探討。并根據探討總結出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要素:第一,市場規則可以有效控制市場風險,使用戶有能力承擔金融風險;第二,市場會進行良性競爭,經營不良的機構會自動退市;第三,金融行業在不斷創新的同時毫無意義的創新會被淘汰,只有這三點都能被滿足時,才是健康的互聯網金融狀態,但我國的互聯網金融行業興起時間不長,必須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才能有效肅清互聯網金融環境,使其健康發展。
(一)市場規則不能完全抵抗風險,需要相關監管機制輔助
雖然我國對互聯網金融行業提出一系列市場規則,要求相關行業遵守規則,從而保證市場環境健康有序。但由于我國傳統金融行業發展不完善,因此,市場上存在大量擔保現象,這也使得風險定價機制無法有效實施和科學運轉。同時,這也導致部分機構會推出低風險、高收益的產品,但實際上,這種金融產品只是用更高的預期收益去掩蓋本來存在的高風險。許多用戶由于受到誘導進行投資,難免會存在虧損現象,這也使得用戶逐漸失去對金融市場的信心,對整體金融行業產生負面影響。必須不斷將相關監管機制與市場規則進行有效融合,這樣才能及時對金融機構進行監管,從而確保市場環境健康。
(二)加強有效監管也可推動金融行業創新,抵御不同金融風險
互聯網金融行業屬于新興行業,因此,在發展過程中沒有可參考的相關市場機制,這也導致行業在發展中會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這些因素很可能會給傳統金融行業帶來沖擊,甚至會使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產生問題。只有加強監管,才能增強企業良性競爭,從而保證傳統金融行業以及互聯網金融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得到相關市場規則保護,積極進行行業創新。只有加強政府監管,才能針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特點進行有效監管,才能對金融行業發展提供一系列保護力量,以便促進監管的有效性和科學性,為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保駕護航。
(三)有效監管可以減少用戶不理性行為
很多金融機構在推出理財產品時,會由銷售人員進行推銷,但銷售人員在推銷過程中會鼓動消費者進行購買,并以高收益回報為賣點,使很多用戶出現沖動投資現象。有些用戶并不能承受其產品的高風險,卻由于信息爆炸式轟擊,使用戶出現不理性投資行為。只有加強監管,才能有效減少虛假信息對用戶的誤導,同時也規范銷售人員的職業道德,并要求金融機構按照真實評估狀況對相關產品進行銷售,從而幫助消費者進行理性投資,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四)減少市場出清風險
我國的互聯網金融行業雖然處于快速發展時期,但通過對市場的相關機構和金融產品進行調研不難發現,我國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呈三家獨大趨勢,這種金融市場壟斷現象,有可能會無法抵御市場波動,從而在市場波動中導致市場出清,這不但會影響互聯網金融整體行業發展,甚至會造成整個金融行業的波動。因此,必須加強互聯網金融行業監管,才能盡量避免出現行業擠兌事件,從而確保互聯網金融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四、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核心原則
(一)有效保護用戶利益
對互聯網金融進行有效監管,主要是為有效保護用戶利益,這樣不但能保護民眾合法權益,也能督促相關金融機構明示理財產品風險,這樣既能為用戶規避相關投資風險,也能保證用戶對互聯網金融行業保持投資信心。首先,相關的監管不僅是為保護用戶權益,也是幫助互聯網金融行業長期有效發展;其次,互聯網金融監管不僅需要政府進行支持,相關的銀行和互聯網金融全過程也要得到有效監管,這樣才能全過程保護用戶利益;最后,要確保互聯網金融的交易安全性,避免信息泄露才能保護用戶隱私,從而確保用戶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同時,用戶也要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產品風險的了解,并明確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這樣才能盡量減少非理性投資事件出現。
(二)有效維護金融市場秩序
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使得我國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但由于互聯網金融行業具有虛擬性,因此,在監管時會存在很多困難,甚至會脫離監管,破壞市場環境。因此,政府可以加強對互聯網行業的區別監管,針對互聯網金融特點,建立一套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監管體系,有效維護金融市場秩序,并保持監管體系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同時,如果監管體系不夠完善,很容易會導致惡性競爭事件出現,不但不利于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甚至可能出現市場出清現象。雖然監管原則不同,但監管目標和管理理念要基本一致,必須要保證線上及線下監管政策的一致性。
(三)接納互聯網金融行業存在一定風險
雖然互聯網金融行業也屬于金融行業范疇,但互聯網金融行業,由于不確定因素較多,興起時間較短,存在的風險可能會比傳統金融行業大,政府監管要對相關風險進行控制,使風險在可控制范圍內,這樣監管才有利于互聯網金融行業創新。雖然互聯網金融行業存在一定風險,但必須向消費者和用戶明確風險,達到信息公開、透明,從而減少誤導消費者投資現象。
(四)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分類監管
分類監管是指必須對互聯網金融行業進行分類監管,才能保證不同特點的互聯網金融機構都得到有效監管。首先,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參與者類型不同,既有出資人,也有融資人,同時,第三方支付平臺和服務平臺也需要不同措施進行監管;再次,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興起時間較短,因此相關監管體系也存在諸多問題,分類監管有利于學術界對不同類型的金融行業提出不同的監管措施,從而充分完善監管體系,促進金融行業發展。
(五)健全相關監管法律,保證市場公平競爭
要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必須不斷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這樣才能根據相關法律有效監管互聯網金融行業,也保證監管規則的有效性和權威性,從而對市場進行統一監管。首先,建立相關法律法規是科學合理監管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前提,能使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參與者認識到相關市場規則的重要性,加強對市場規則的重視;其次,只有建立完善的相關法律,才能保證市場公平、公正、公開競爭,也可通過相關市場規則檢驗金融機構是否有能力進行經營活動;最后,相關法律法規能避免互聯網金融行業出現壟斷現象,從而促進市場的良性競爭。同時,完善的法律法規,也有利于互聯網金融機構進行自我約束和外部約束,從而受到有效監管。
五、結語
應正視互聯網金融中存在的問題,并加強對互聯網金融風險的預測,從而進行有效應對風險,促進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規范化。雖然互聯網金融可以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并更新和完善傳統金融行業,但由于其中存在的不確定因素較多,傳統金融監管機制不適合互聯網金融監管。在制定相關監管機制時,不僅要保護用戶的合法權益,也要保護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權益,這樣才能維護市場穩定,建立科學、合理的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
參考文獻:
[1]劉志陽,黃可鴻. 梯若爾金融規制理論和中國互聯網金融監管思路[J]. 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5(02):64-76.
[2]李有星,陳飛,金幼芳. 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探析[J].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44(04):87-97.
[3]尹振濤. 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法治化思考:必要性、路徑及實施[J]. 社會科學家,2019(10):14-22.
[4]鄭燕燕. 淺析互聯網金融監管行政法律制度構建的必要性及因應之道[J]. 法制博覽,2020(04):141-142.
[5]盧炯. 從互聯網眾籌角度分析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必要性和特殊性[J]. 現代商業,2017(29):86-87.
作者單位:甘肅財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