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亮 湯玉琴
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人民醫院,湖北 荊州 434300
在肺癌手術中當中實施系統性的淋巴結清掃術,術主要指的是在肺癌手術過程當中,將患者的縱隔淋巴結以及周圍存在的脂肪組織實施整塊、連續性的切除,從而實現徹底治療、切除腫瘤的最終目的[1]。通過系統性淋巴結清掃術,可以便于臨床當中給予患者進行更加準確的分期,從而輔助臨床醫生為患者制定更進一步的科學、合理輔助治療方案,改善患者的預后[2]。本次研究選取我院在2019年3月-2020年3月確診并治療的102例原發性肺癌患者,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9年3月-2020年3月確診并治療的102例原發性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中對原發性肺癌的診斷[3];符合手術指征。
對照組51例,平均年齡(53.2±3.2)歲,男病患29例,女病患22例,病理分期:Ⅰ期:25例,Ⅱ期:17例,Ⅲ期:9例;研究組51例,平均年齡(54.1±2.4)歲,男病患27例,女病患24例,病理分期:Ⅰ期:27例,Ⅱ期:16例,Ⅲ期:8例。兩組在基線資料方面差異不顯著(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全部都接受全肺(或肺葉肺)切除術。
對照組:對部分9區、部分12區、10區及11區的淋巴結進行清掃,對縱隔淋巴結通過醫護人員的肉眼觀察,懷疑發生轉移時摘除。
研究組:對部分9區、部分12區、10區及11區的淋巴結進行清掃,將肺標本切除并移出之后,將上縱隔胸膜及下縱隔胸膜進行剪開,并進行探查及淋巴結清掃;然后再分別清掃上縱隔各區淋巴結及下縱隔各區淋巴結,以及周圍存在的脂肪組織。針對相鄰位置的腫大融合淋巴結,完整清除之后再按區進行分開。
1.3觀察指標 兩組的淋巴結清除數量及術后轉移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方法為SPSS22.2,運用T檢驗計量類資料;P<0.05存在顯著差異。
研究組51例共清除486枚淋巴結,291枚轉移淋巴結,轉移率為59.9%;9例(17.6%)局限在肺門淋巴結轉移,17例縱隔淋巴結轉移及肺門轉移,4例縱隔淋巴結轉移而肺門淋巴結無轉移。對照組51例肺癌共清除195枚淋巴結,152枚轉移淋巴結,轉移率為77.9%。研究組淋巴結清除數量及轉移淋巴結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的淋巴結清除數量(枚)
研究組當中僅1例在術后出現同側胸膜轉移;而對照組發生腦轉移1例,同側肺轉移1例,轉移至隆突1例,肝轉移及對側肺轉移2例。
肺癌是對人類健康產生嚴重威脅的一種常見臨床疾病,且隨著社會環境及人們生活方式的不斷轉變,肺癌在臨床當中的發病比率也持續升高。研究指出,針對符合手術指征的肺癌患者來說,相比單純的內科治療,外科治療的效果更加顯著;相比不完全性切除,完全性切除患者的預后更加理想。目前臨床當中公認的一種外科手術原則就是針對腫瘤病灶及轉移組織進行最大限度地切除,并且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正常的肺部組織。
研究組淋巴結清除數量及轉移淋巴結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當中僅1例在術后出現同側胸膜轉移;而對照組發生腦轉移1例,同側肺轉移1例,轉移至隆突1例,肝轉移及對側肺轉移2例。結果充分提示,應用系統性淋巴結清掃術,可顯著提高淋巴結的清掃數量,降低患者的轉移率。
系統性縱膈淋巴結清掃術最早由國外學者首次提出的,并在乳腺癌患者的外科手術治療過程中當用應用。目前臨床當中主張系統性淋巴結清掃的學者認為,這一手術方式能夠使得肺癌的臨床分期準確性顯著提高,從而使得患者的預后得到顯著改善;而也有部分不主張系統性淋巴結清掃的學者認為,這一手術方式會增加患者發生相關并發癥的風險。為了盡可能的降低并發癥,在手術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結扎可疑淋巴管,預防發生淋巴瘺的發生;在對隆突下及肺門淋巴結進行清掃時,注意保護迷走神經叢,預防損傷迷走神經而誘發減弱患者的咳嗽反射。
綜上所述,給予符合手術指征的原發性肺癌患者實施系統性淋巴結清掃術,可顯著提高淋巴結的清掃數量,降低患者的轉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