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紅
小學低段學生居家期間是自主學習的良好時機,有助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尋找各種方式幫助學生積累知識,提升學習質量。閱讀是小學低段學生居家期間能夠自主進行的活動,然而教師應當對其展開積極引導,包括內容選取以及方法指導。家長也要扮演好協助角色,做好監督輔導工作。
(一)在家長陪伴下,有助于促進雙方情感交流
居家閱讀活動是在家庭環境中開展的,小學低段兒童的閱讀水平并不能完全理解所閱讀的全部內容,更多時候會對這些文本內容產生各種疑問,不僅有不認識的字詞句,還有故事發展的因果關系。當兒童有疑問時,他們會習慣性地尋求身邊大人的幫助,期望能夠得到解答。家長為孩子解答,孩子會自然產生敬意。還有一種情況,兒童不一定能夠完全理解故事內容,在家長陪伴情況下及時為他們解答,理清故事發展情節,兒童在這個過程中會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比如在閱讀一篇關于公交車上讓座主題故事時,家長可適時提問:“你覺得這個小朋友的做法怎么樣啊?”“你從中學到了什么啊?”學生的回答是內心思想的一種表達,家長通過分析有助于增加對兒童的了解。兒童在家長陪伴下進行居家閱讀,雙方就閱讀內容進行問題探討,這是難能可貴的,這個陪伴的過程能讓兒童更愿意親近家長,從而逐漸促進雙方情感交流。
(二)在合理的計劃下,有助于學生能力提升
閱讀有助于拓展學生知識面,積累更多的知識,同時也能獲得思維方面的發展。居家閱讀涉及的不僅是學生,家長以及教師都要參與其中。要想居家閱讀活動有序開展,首先就要有合理的計劃,在學生能力基礎上,進行各項工作安排。合理的計劃包括閱讀內容的選擇、每日閱讀時間的計劃、閱讀反饋等,一系列計劃的設置要以增長學生能力為目標。
一是閱讀內容的選擇。小學低段學生正處于思想塑造的最初階段,在該階段為其分享正向事件,有助于他們積極思想觀念的形成,從而培育良好的人生態度。選擇合適的閱讀內容,還包括拓展學生知識,增強各項技能。比如科技方面的內容,小學低段學生閱讀后能夠學習到科技方面的知識,將科學與生活相結合,獲取生活技巧,從而提升學生能力。
二是通過規劃學生閱讀時間,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遵守學習計劃。教師根據學生情況做出個別化閱讀計劃,學生按照計劃執行,家長在休息時間作為陪伴者的同時也要加強監督,假如學生有不遵守計劃,要及時糾正。學生投入到一件事中,能夠獲得滿足感,更加愿意實行該項活動,安心坐下,深入其中,是閱讀開展的一項重要條件。為學生制定計劃,也就初步為他們做學習計劃示范,經過一段時間,給學生制造機會,要求他們自主安排學習計劃,從而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
(三)通過該活動,有助于教師增強對學生的了解
小學低段學生居家閱讀,學生的情況更多時候是通過家長傳達給教師的。家長是日常與兒童相處的人,相較于教師而言,學生的相處方式存在差別。兒童居家閱讀時,家長作為監督人,負責每日向教師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借此機會,雙方可以就兒童存在的一些問題開展探討。居家閱讀時,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互動增多,孩子出現的各種學習問題都能被及時察覺,假如孩子遇到無法解決的學習難題,而家長自己的解釋又不夠專業化,那么向教師求助無疑是一種有效選擇。在教育教學方面,家長和教師雙方之間要增進交流,就兒童問題開展探討,反饋孩子學習近況,相互交流經驗,共同促進學生發展。
(一)按照教材要求,選取主題閱讀內容
教材的開發和應用都是經過專業人員反復思考選取之后編制而出,無論是內容的選取還是目標的設置都符合培養專業性人才的要求。小學低段學生居家閱讀活動的開展建議以教材為基礎。教材編寫應對的是各種層次的學生,所以具有普適性,適合多種特征的學生學習,然而教材還有綜合性特征,能促進學生多種能力的提升,教師在教授時將課本以一個整體進行看待,推測編寫思維,尋找出各單元主題。
小學低段學生在家期間,教師可為學生安排閱讀內容,從教材中選取主題,并為學生準備相關閱讀材料。以小學一年級下冊《吃水不忘挖井人》為例,該課文主要教授學生要懂得感恩、學會感恩,于是教師就選取一些能夠培養學生感恩心理的閱讀內容,在一系列以感恩為主題的閱讀內容影響下塑造其學會感恩的優秀品質。選取閱讀主題要切實與小學低年段學生實際情況相結合,按照教材編寫原理選取素材,即有助于學生理解教材內容,也有助于知識擴充,符合教育教學要求。
(二)以學生發展水平為前提,選取適宜閱讀內容
小學低段學生處于知識積累階段,其發展水平決定他們的心理、生理等方面還不成熟。能夠進行閱讀的內容有很多,但是并不是所有都適合該年齡段學生閱讀,一些難度較大的內容學生理解起來相對困難,晦澀難懂,反而造成不好的效果;而對于一些太過簡單的內容,學生輕易獲取,很容易產生疲勞感,不能反復“咀嚼”,也就實現不了目標。小學低年齡段的學生往往表現出注意力不夠集中,他們很難長時間持續關注某一事物,即使進行某項行動也無法持續過長時間,然而相對來說,當他們對某事物表現出興趣時,更愿意花費時間。
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吸引他們,從而逐漸培養閱讀習慣。首先,教師要以學生能力發展水平為基礎,選取適宜難度的閱讀材料,讓學生思考、整理出通篇內容;其次,教師要關注到學生個人的興趣情況,學生的喜好不同也影響內容的選擇,教師通過與家長聯系的方式獲取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根據他們不同需求挑選閱讀材料。以一年級下冊中《小公雞和小鴨子》為例,該文主要采用是采用擬人化的方式,將原本的小動物擬人化,表現出與人類一樣的行為。低段學生閱讀起這樣的內容會感到有趣,認為小動物是可愛的,于是教師可以選取一些繪本,讓學生在識字的同時,受到其中思想情感的熏陶。
(三)利用互聯網,為學生豐富閱讀材料
居家閱讀相對來說材料數量受到限制,家長無法為孩子提供豐富多樣的閱讀內容。此時可以利用互聯網獲取主體閱讀材料。以二年級上冊《曹沖稱象》為例,該篇課文主要與歷史人物相關,利用歷史人物事跡的描述向學生傳授某種道理,從而塑造良好的思想品質,與此相關還有很多可供閱讀的材料,學生家長可以從互聯網上搜索更多歷史人物及其相關事件,低段學生會因此感到閱讀故事的樂趣,從而被故事吸引。教師可以不定時向家長分享優秀閱讀內容,由家長展示給學生。值得關注的是,互聯網雖說能提供多樣化閱讀材料,小學低段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階段,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容易對視力造成傷害,因此家長要控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
(四)構建家校合作機制,家長輔助學生閱讀開展
學生居家閱讀,家長成為主要監督管理人,為學生提供教師安排的主題閱讀材料,同時自己也要適當尋找相關內容。要想讓小學低段學生居家閱讀獲得良好效果,教師需要積極聯系學生家長,與家長構建合作關系,共同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而努力。首先,家長需要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居家情況,為教師安排適合學生個體情況的閱讀內容準備基礎材料;其次,家長在教師安排好閱讀主題之后,積極為孩子提供材料;然后就是孩子居家期間閱讀的監督情況,就小學低段學生發展階段決定其自制力不夠,很多時候容易被外界事物影響,家長一方面要為孩子搭建出合適閱讀活動開展的環境條件,另一方面,家長要強制性要求孩子按照要求閱讀,適當的時候可以陪孩子一起閱讀;最后,就是閱讀的反饋,小學低段學生也許無法直接實現與教師的聯系,這個時候家長就要將學生日常閱讀表現以及最后閱讀收獲反饋給教師。以二年級下冊《寓言兩則》為例,寓言是一種故事性說理的體裁,孩子在閱讀時遇到不能理解的部分,家長可以進行解讀,幫助其理解,閱讀之后家長向孩子提問,用問題的形式了解孩子掌握情況,同時進行知識鞏固,還可以設置場景,觀察孩子知識應用情況,最后反饋給教師,以便安排接下來的教學環節。
小學低段學生居家閱讀活動開展要在家長、教師的共同作用下實現,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諸多問題。最重要的是材料的選擇,只有選擇出合適的閱讀內容才能起到吸引學生的效果,才能有助于學生的成長發展,促進其認知水平發展提升。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平涼市教育科學“十三五” 2020年規劃課題“小學低段學生居家閱讀的策略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PLZY〔2020〕007。)
(作者單位: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紅旗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