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德斌
在手術過程中應用全身麻醉,患者機體會受到麻醉藥物、手術創傷等方面的刺激,加上神經反射的亢進以及原有病理的生理變化,患者手術后很有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并發癥。即使患者術后意識已經清醒,但也并不代表藥效完全消除,身體的保護性反射也得不到恢復,此時,并發癥發生概率依然較高。那么,患者接受全身麻醉手術后會出現什么樣的并發癥,又如何處理?
上呼吸道梗阻的發生主要是患者出現舌后墜、口腔內分泌物或有異物堵塞、喉頭水腫等機械性梗阻導致的。一般情況下,患者出現不全梗阻的情況時,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有鼾聲等,完全梗阻的患者還伴有鼻翼扇動和三凹征的情況,且出現強烈的呼吸動作,但也沒有氣體交換。當患者術后出現舌后墜的情況時,臨床醫師需及時將患者的頭后仰,并拖起患者下頜,必要時需要置入口咽或鼻咽通道,在此過程中,還要清除患者咽喉部的分泌物,以消除梗阻癥狀。對于出現喉頭水腫癥狀的患者,由于喉頭水腫經常發生在嬰幼兒或氣管內插管有困難的患者身上,手術牽拉以及對喉頭的刺激也會對其產生影響,因此,在實際治療中,對于輕癥患者可通過靜注皮質激素或霧化吸入腎上腺素的方法進行治療,重癥患者需及時進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手術。
氣管導管扭折、氣管斜面過長且緊貼氣管壁以及分泌物誤吸導致氣管堵塞等都會導致下呼吸道梗阻的發生,一般梗阻不嚴重的患者只能聽到肺部的啰音,無其他明顯癥狀,而重癥患者還會出現呼吸困難、潮氣量降低、氣道阻力高、心率較快等情況,若不進行及時處理,很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手術麻醉前,一定要對氣管導管進行全面的檢查,如果出現導管過軟或不合格的情況必須及時更換,手術過程中也要及時檢查導管的位置,盡可能避免因患者體位改變而出現導管扭折的情況。而且,術后臨床醫師也要及時聽診患者肺部情況,清除呼吸道內的分泌物。
此類并發癥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患者呼吸急促、發紺、躁動不安、心動過速、血壓升高等。當麻醉機故障以及氧氣供給不足導致患者吸氧濃度過低時,手術醫師應及時做好糾正工作;當患者因分泌物過多或通氣不足而出現肺不張情況時,臨床醫師應及時利用纖維支氣管鏡為患者吸痰。癥狀嚴重的患者則需通過PEEP進行治療。此外,臨床上還經常出現肺誤吸入和肺水腫的情況。肺誤吸入的嚴重程度主要由吸入物的PH值和容量決定,重癥患者要進行機械通氣治療。而對于肺水腫,由于患者出現此類并發癥后伴有急性左心衰和肺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情況,在治療時應從強心、利尿、擴血管、吸氧以及機械通氣等方面進行治療。
部分患者麻醉期間還會出現低血壓癥狀,常見表現為少尿或代謝性酸中毒,癥狀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中樞神經功能障礙等情況。如果麻醉過深,患者還會出現血壓下降、脈壓變窄的情況,麻醉前存在血容量不足的患者會更為明顯。對于這種情況,臨床醫師應考慮減少麻醉的同時,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補充血容量,必要時還需要應用血管收縮藥物恢復患者血管張力,避免術中因失血過多而出現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情況。
對于有高血壓史的患者,在進行全麻誘導前應靜注芬太尼藥物,并注意劑量控制,這樣可有效緩解患者氣管插管時的心血管反應。手術過程中應根據手術刺激的程度對麻醉深度進行適當調節,如果患者有頑固高血壓癥狀,可采取控制性降壓措施,確保患者循環系統的穩定。
一些患者會同時出現竇性心動過速和高血壓的癥狀,此時,手術醫師應適當加深麻醉。在低血容量、貧血以及缺氧時,患者還會出現心率加快的情況。臨床醫師必須針對患者病因進行及時的治療。此外,當手術過程中出現牽拉內臟或心眼反射時,輕癥患者很有可能因為迷走神經反射而導致心動過緩,重癥患者還會出現心臟驟停的情況。此時,外科醫師應立即停止相關操作,必要時還需靜注阿托品藥物,保證心律穩定性。如果患者頻繁出現房性早搏,甚至出現心房纖顫的情況,必須及時給予西地蘭藥物進行治療。
總之,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后很有可能出現舌后墜、呼吸梗阻、循環系統不穩定等情況。在這種情況下,臨床麻醉醫師必須具備準確的麻醉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明確患者全麻后并發癥發生的具體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對患者異常情況進行治療,幫助患者康復,為其生命健康提供保障。
(作者單位:成都錦欣沙河堡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