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紅
“小稻秧”,是一年級所有教師私下對我們班一個孩子的稱呼。那是第一學期期末改卷時,一位教師大聲驚呼:“你們看,這個孩子的字像一棵棵小稻秧?!闭麄€試卷的空白處寫滿了“上、下、山”這三個字,而且字寫得歪歪扭扭,確實像一棵棵稻秧,“小稻秧”由此得名。
“小稻秧”剃著時下流行的兒童頭,穿著干凈整潔,課堂上端端正正坐著,課間看別的孩子玩,站在旁邊笑得純凈而無憂。
開學幾天后,我才發現“小稻秧”與別的孩子不一樣,不會讀書,不會說普通話,偶爾問他什么,他最多說一兩個字,自己的名字也不會寫。
這應該是一個智力障礙兒童,這樣的孩子在班級,應該用什么樣的要求對待他?如果要求他跟其他孩子一樣每天背、讀、寫,他根本無法完成,也會非常痛苦,其他孩子更會嘲笑他。長此以往,他會在無形的打擊下越來越自卑。如果對他棄而不問,做教師的良知又不允許。想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予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币苍S“小稻秧”在學習成績上永遠結不出果,但作為教師,應教會他學會生活。因此,我決定為“小稻秧”制訂一份特殊的成長計劃。
首先,情感上呵護,知識上忽略。為了呵護他的自尊心,調動他的學習積極性,在征得家長的同意后,每天只給他布置一點作業,如別的孩子回家要認讀“a、o、e”三個字母,他只要認識一個字母。第一學期結束,“小稻秧”認識并會寫“e、u、上、下、山”。第二學期,我驚喜地發現,課堂上“小稻秧”已經能照著字拓下來了,雖然每次考試他基本上還都是零分,但他的試卷上已經能根據自己的記憶寫好多字了。
其次,組建“好友聯盟”,游戲促進發展。為了讓學生課間玩得開心又沒有危險,我將班級55個孩子劃分成11個小組,每個小組為一個“好友聯盟”。每周的任務有讀一本繪本、說兩首童謠、做三個課間小游戲、照看“植物角”自己小組養的植物四次。我專門將“小稻秧”安排在幾個學習、生活能力強的孩子的小組,并私下做好幾個孩子的工作,讓他們在他遇到困難時不嘲笑他,多幫助他。一年下來,他會講《愛心樹》《猜猜我有多愛你》《爺爺有辦法》三個繪本,還會說《蟲蟲飛》《城門城門幾丈高》等近十首童謠。
第三,不斷放大優點,積極呵護成長。一次放學路隊,我看他走得特別帶勁,頭昂得高高的,很精神,就趕緊讓全班同學向他學習。這一表揚不打緊,以后每天的路隊他都走得那么認真。我不斷地發現他的優點:上課不亂講話、不做小動作,課間不亂跑亂叫,守紀律,對同學有禮貌,等等。其實,除了成績,他身上幾乎全是優點。
我知道,也許“小稻秧”永遠都結不了豐碩的“稻穗”,也許在學習上他永遠沒有收獲的季節。但我們多點耐心與愛心,讓他浸潤在愛的土壤中,讓他就這樣做一棵陽光下恣意舒展的秧苗,又何嘗不可呢!
(作者單位:江蘇省灌云經濟開發區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