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麗娟
1 現狀分析
我們班上沈某鷹同學腦袋聰明,七年級就特別不安分,打架、小偷小摸、學習習慣差,經常和社會上的一些壞孩子在一起。剛開始我就重點關注這個同學,希望通過思想教育,行為感化來改變現狀。后來通過了解,孩子變化的源頭主要在于家庭教育,他的家庭負擔重,有兩個姐姐上高中,一個弟弟上六年級,老家還有爺爺奶奶,一家人的生活重擔全部壓在他父母的肩上,必須外出打工養家糊口,沒有更多的時間來陪伴教育他。在上小學四年級時,他的父親想他讓有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家長把他從老家的小學轉學到環城小學接受更好的教育,可是,一個農村孩子來到縣城,很不幸,他遭到了其他學生的欺凌,這件事情沒有得到盡快和更好的解決,家長不能第一時間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慮問題,只是一味的責怪孩子,打罵孩子,沒有給孩子釋放的機會,孩子一次次對父親處理問題的方式開始失望,慢慢對學習失去興趣。孩子缺乏愛,讓孩子沒有安全感,他只能通過其他方式改變自己的處境,就是與欺負他的孩子交朋友,來尋找安全感,尋找刺激。從一個成績優秀的孩子慢慢的變成了一個打架斗毆的高手。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身上的社會習性越來越來重,抽煙、打架的事件不停的在他身上發生。而家長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打,他開始與父母作對,甚至離家出走。我給他做過很多次思想工作,交流過很多次,他只意識到自己很委屈,并不能理解父母的不易和苦衷。
其實像這樣的孩子在今天的農村學校都有存在,他們從一個個可愛、懂事、愛學習的孩子變成喜抽煙、愛打架、厭學習的樣子,看似個體不同,其實成因大致相同。在今天“兩不愁三保障”政策的落實中,我們不但要做好勸學工作,更應該做好“教育”的本分,讓輟學的孩子返校后能夠真正的有所改變,能夠真正成為社會主義建設合格的接班人,需要全社會的思考和發力,需要家長的密切配合,需要學校的因才施教,需要老師們的悉心呵護和培養。
2 教育路徑
當地政府應該重視部分“問題青少年”的教育問題,站在當地和諧發展的戰略高度看待問題,出臺相應的教育管理辦法,引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這樣“控輟保學”的政策才能真正落地生根,才能體現社會主義教育的優越性。下面我就談談“問題學生”返校教育的三種路徑。
2.1 學校的個性化教育
學生如果多次違反校紀校規,并對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造成干擾的,學校有權停課教育。這些孩子對學校的模式教育有了逆反心理,基本上已經無心學習,老師輕易還不敢批評教育,一不高興,他就會威脅不想上學了,有時候還會玩失蹤,和老師、家長捉迷藏,攪和的班級正常管理無法開展。其實學校教育活動不僅僅是在每天課堂中的文化傳授,而更多的是平時的立德樹人。學校針對不同的個體,應該有教育的備胎。學生可以通過勞動,體驗父母的辛苦,生活的不易;可以通過軍事化訓練,增強孩子的意志力,錘煉孩子的品質;可以通過各種拓展課程訓練,強化德育管教,改變不良習慣,滲透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等等。
2.2 社會管教
如果在學校個性化教育沒有效果的情況下,公安機關可以成立青少年管教中心,在社會大背景下進行懲戒管教,使其明白自己的違法亂紀行為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及后果。最近幾年比較熱播的電視劇《知情家庭》中有一段情節我記憶猶新,并引入了深深思考。宋大江和朱小芳的私生子喬生,從小嬌生慣養,性情頑劣,長大后屢屢闖禍,抽煙、打架、偷人、吸毒等,最后真正成為了一名日趨墮落的富二代。宋大江為了教育孩子,自導自演了一場“假破產”的教育故事。最后喬生在一系列的磨難和困苦中轉變了過來,變成了一名意志堅強、樂觀向上、奮發有為的好青年。宋大江的教育故事其實應該引起社會的反思,社會青年的違法行為我們應該從源頭抓起,不要等到真正成人以后再去用法律的武器進行管教,法不留情,那個時候孩子想回頭已經晚了。
2.3 職業再教育
當地政府要辦好職業教育學校,在當前農村地區,職業學校基本上是升學無望的學生所選擇的最后一條路,是一種政府托底教育。其實歸根結底還是職業教育辦的不夠有特色,社會實用性不強,沒有吸引力,因此大部分學生在職業學校基本上都沒有學到多少技術知識,相應的專業技能也沒有明顯的提升。職業教育應該多元化,社會化,大眾化。一部分“問題學生”不喜歡學習文化課知識,但每個人肯定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只要孩子能夠在這方面投入精力,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進行學習,效果一定是不一樣的。
教育是良心工程,只要我們用心去思考,用智慧去解決,用全身心的愛去關注和呵護每一位有生命的個體,一切的教育問題都不是問題,中國的農村教育一定會迎來一片曙光。
甘肅省慶陽市環縣五中 (甘肅省慶陽市 74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