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是促進個體認知水平發展的主要活動之一,并且對個體思想價值觀、道德品質、行為習慣等具有深刻影響。因此,閱讀必須要注重閱讀文本質量。文學作品具有內涵豐富性、普適性、文學性等價值特征,初中英語教學中文學閱讀對發展學生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文化品格具有積極作用。本文聚焦初中英語閱讀課堂,闡述文學閱讀的教育價值,并基于教學實踐探討初中英語文學閱讀教學模式。
【關鍵詞】初中英語;文學作品;閱讀教學
【作者簡介】魏靜,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城南學校。
【基金項目】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教育教學改革專項課題“初中英語文學閱讀教學模式實踐研究”(編號:Fjjgzx20-11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出進一步明確了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指明了英語閱讀教學的發展方向。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英語閱讀過于注重知識灌輸,忽視了人文教育,未能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語言的魅力,影響了學生思想價值觀、品質品格的發展。文學作品蘊含著豐富的精神財富,是歷史變遷中留下的文化經典。英語文學閱讀教學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感知語言、品味語言來提高其語言能力,并通過文本分析發展思維品質、提升文學素養。因此,初中英語文學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文學閱讀的教育價值
1.促進語言能力發展。文學作品有不同體裁,可以分為劇本、散文、小說、詩歌四大類,同時,文學作品話題豐富,涵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科學、人文等。通過閱讀不同的文學作品,學生可以學習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如敘述、說明等,這對語言知識儲備具有積極作用。英語文學作品是外國文學經典,語言表達原汁原味。閱讀這樣的文學作品,能夠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英語語言特點。而且,修辭手法在英語文學作品中十分常見。閱讀文學作品時,讀者往往容易被故事情節吸引、人物情感感染,基于具體的語境感受語言表達。因此,學生不僅可以通過閱讀豐富語言知識儲備,還可以感受語言表達的藝術美,從而促進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發展。
2.促進思維能力發展。新時代背景下,英語閱讀教學更加注重思維能力培養。思維能力包括感性認知與理性評價的能力、區別事實與觀點的能力、獨立分析的能力以及條理清晰、有邏輯地闡釋觀點的能力等。文學作品無論是主題、思想內涵還是文章的謀篇布局,都是作者經過細心推敲創作出來的。閱讀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結構、探究文本內涵,通過解構文本,把握整體文章。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進行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表達交流等,這些活動均利于其思維能力發展。但是,由于初中生英語基礎知識薄弱,自主閱讀能力較弱,所以,教師必須充分發揮教育指導作用,運用科學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文本分析,促進初中生逐步由低階思維向高階思維發展。
3.促進文化品格提升。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由一部文學作品往往能夠看到某個國家、地域的文化特征。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元化發展,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廣泛傳播的同時,外來文化也對本土文化產生了強烈沖擊,影響著新時代學生思想價值觀的發展。中西方文化差異體現在日常生活、節日慶典、交際禮儀、價值觀念等各個方面。閱讀文學作品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深挖文化內涵,從文化角度思考作品,感悟作品的文化底蘊,從而提升文化素養。此外,閱讀文學作品能夠幫助學生了解一些交際禮儀,促進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而且,學好英語對初中生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具有積極作用。社會發展進入新時代,初中生作為未來社會建設的中堅力量,應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堅定自己的文化態度,不斷增強文化自信,積極在生活中弘揚民族優秀文化。
4.促進閱讀習慣養成。通過調查、訪談初中生閱讀情況了解到,當前初中生的閱讀情況不容樂觀。很多學生缺乏閱讀積極性,只有少部分學生喜歡閱讀名著,能夠堅持閱讀完整本書的學生更是少之又少。考慮到學生的閱讀能力、知識水平等因素,教師應選擇一些適合初中生的英語文學作品,通過科學指導、任務驅動、趣味活動等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督促其堅持閱讀,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葉圣陶先生曾表示,閱讀習慣的養成應教會學生讀整本書。對于初中生來說,閱讀整本文學作品難度較大,但是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前精心選擇適合學生的閱讀內容或者布置課外閱讀任務,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促進終身閱讀觀念的形成,使學生在日后學習以及步入社會之后依然堅持閱讀,實現終身學習,長遠發展。
二、初中英語文學閱讀教學模式實踐探索
1.注重語言教學,品味語言魅力。語言是文本構成的基礎,品讀文學作品的語言是閱讀教學的根本。語言建構與運用是英語核心素養培養的主要內容之一,傳統英語閱讀課堂過于注重單詞、語法等理論知識教學,忽視語言的藝術性。在英語文學作品閱讀中,教師在講解單詞、語法、句型等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背景信息、文本結構、寫作手法、話題內容等,從而使學生在理解、翻譯文章時增強情感體驗,感悟作者傳遞的思想感情。例如學習仁愛版初中英語教材八年級上冊Unit 3 Topic 3 Section C “The Little Match Girl”時,教師將其中一個教學目標設定為“了解文章中的對比寫作手法,培養學生運用對比進行寫作”。《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一個充滿悲情的童話故事,文本描寫的環境與小女孩的處境形成了鮮明對比,突顯了小女孩的悲劇。閱讀時,教師要求學生畫出文章中交代故事背景以及環境的句子,討論對比手法的作用。學生們在小組討論中,結合文本進行分析:“New Year's Eve”讓人聯想到的是歡樂、團圓、幸福,正如文中的句子“Many people were together in their warm homes”,而小女孩卻獨自一人走在街上,她此時此刻的感覺是“cold”“hungry”。最后明白對比就是把具有明顯差異的一組事物安排在一起,進行比較對照,突出想要描述事物的主要特征。由此可見,英語文學閱讀應多維度分析文本語言,讓學生在學習基本語言知識的同時了解英語語言表達方法,促進語言建構。
2.巧妙設計問題,助推思維發展。閱讀教學可以分為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三個階段,整個閱讀過程中,教師應積極與學生進行互動,引導學生以清晰的思路分析文章,從而提高閱讀效率。因此,問題設計十分重要,如何通過問題啟發學生、引導學生,是教師需要思考的主要問題。結合實踐經驗來看,教師在閱讀過程中可以設置評估型問題、展示型問題以及參與型問題。以展示型問題為例,這一問題屬于低階思維問題,一般指向文本基礎信息,如時間、人物、地點、事件等。比如,仁愛版九年級下冊Unit 6 Topic 2 Section D“Gift of the Magi”這篇文章,在閱讀前,教師出示以下問題:“When did the story take place?What did the couple have?How did Della get additional money to buy her husband a gift?What did she buy?How did Jim get additional money to buy Della a gift and what did she choose?”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便能直接從文本中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而參與型問題則具有一定思想深度,思考過程是學生由低階思維向高階思維發展的過程。在“Gift of the Magi”閱讀中,教師設計問題“Who are ‘the Magi?What is the gift of ‘the Magi?”,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文章主題。此外,在閱讀后,教師以評估型問題設置寫作任務,要求學生寫一寫閱讀這篇文章懂得了什么。這不僅有助于進一步促進學生思考,還有助于教師了解閱讀成果。
3.深挖文本內涵,塑造學生品格。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品格培養格外重要。初中生作為新時代青少年,肩負著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這就要求初中生必須認同本民族文化,正確對待外來文化,懂得理解與包容、借鑒與吸收。基于此,英語文學閱讀教學應立足國際視野開展教學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認同感、社會責任感,使其從小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念。同時,教師應充分發揮文學作品的育人價值,傳遞作品中積極、健康的價值觀,陶冶學生的情操,完善學生的人格。例如,“Gift of the Magi”是歐·亨利創作的短篇小說,描寫的是一對夫婦為在圣誕節送給對方一份珍貴的禮物而賣掉了自己珍貴的東西,丈夫吉姆將家里傳下來的金表賣掉了,為妻子買了一套十分精致的梳子。而妻子德拉則為了給丈夫的金表換一個精美的表鏈賣了美麗的長發。就這樣,兩份用心準備的禮物變得毫無用處,但是他們卻收獲世間最珍貴的禮物,那就是“愛”。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聯系現實生活,讓學生想想自己身邊是否發生過類似的事情,或者自己是否為他人精心準備過禮物,又是因為什么愿意用自己寶貴的東西來為他(她)準備禮物。經過分析、討論,學生能夠明白,有一個共同的原因那就是“愛”。“愛”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表現。文章雖然講述的是一對夫妻的故事,但朋友之間、親人之間也存在這樣的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愛家人、愛朋友”,從而讓學生學會尊重、關心、愛護他人,使其形成優良品格。
4.豐富閱讀活動,強化輸出表達。閱讀文本、翻譯文本、思考文本是傳統英語閱讀課堂的主要內容。單一的教學形式,不易培養閱讀興趣,也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發展。教師應對文學作品進行深入研讀,基于內容與學生身心發展特征設計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引導學生多維度、多途徑閱讀文學作品,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為其提供語言表達與交流的機會,促進語言輸出,落實英語核心素養培養。教師可以將文學作品改編成適合初中生表演的課本劇,創設真實的語言交際情境,組織學生在表演中學習英語。例如學習“The Little Match Girl”后,教師提供了“The Emperor's New Clothes”“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等多個童話故事劇本,組織課本劇表演活動。學生們在表演過程中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地表達,同時需要融入一定情感。這樣的活動不僅提升了學生的文學作品閱讀量,豐富了知識儲備,還有效鍛煉了口語交際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主題演講活動、影視劇改編欣賞活動、詩歌朗誦活動等,以不同的活動形式讓學生學習、閱讀不同的文學作品,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總之,教師不能局限于課堂教學,更不能局限于教材,應適度進行拓展延伸,讓學生由課本走向生活,由書本知識走向實踐應用,使其在不斷地積累與應用中提升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綜上所述,文學作品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具有獨特優勢,對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發展具有無法比擬的作用。面對當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方法陳舊、教學理念傳統等問題,廣大教師應積極進行實踐研究,切實解決問題,構建新時代英語閱讀課堂,充分發揮文學作品的教育價值,發揮英語學科育人作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姚映荔.初中英語文學故事閱讀教學探究[J].中學教學參考, 2018(7):26-27.
[2]朱文學,宋秋穎.基于網絡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探索[J].中學生英語,2018(36):72.
[3]朱麗影.初中英語文學閱讀教學中的人文素養培養[J].中學課程資源,2018(5):44-47.
[4]周曉雪.初中英語課堂英美文學閱讀教學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8(4):158-159.
[5]陳會.淺談英美文學閱讀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當代人, 2018(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