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玲
【摘要】近年來,隨著《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的出臺,幼兒保育工作逐漸成為幼兒園、社會關注的重點。作為幼兒園教育質量提升的關鍵,保育工作不僅能輔助教學工作順利開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幼兒身心、認知的全面發展。為此,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幼兒園要重新審視保育工作的重要性,明確現階段存在的問題,從內容、方式兩個層面入手,提高工作成效的同時,全面推動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 保育工作? 現狀? 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9-0109-02
一、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家對幼兒思想啟蒙、身心發展的關注度與日俱增。為契合時代主題,推動我國現代化教育事業建設,幼兒園應重視保育工作的重要性,明確其育人價值,貫徹“保教結合”的基本要求,轉變傳統工作形態,提高工作指向性的同時,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基于此,本文將從幼兒園保育工作開展現狀入手,結合當今教育要求,提出具體工作質量提升策略,以期為廣大學者后續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借鑒。
二、現階段幼兒園保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保育工作缺乏聯系
“保教結合”作為當下幼教工作開展的重要理念,亦是提高幼兒園辦學質量的關鍵舉措。但就目前來看,大多數幼兒園并未將教育、保育工作聯系起來,而是將其設為獨立的版塊,一些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過于注重幼兒智力的開發,忽略了其心智的培育,導致幼兒身心發展存在脫節。同時,由于保育工作滲透力度不足,教學內涵難以體現,既影響了幼兒情感、認知的養成,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保育工作開展方式存在單一性
與一般教學、管理工作相比,保育工作涉及領域廣泛,內容冗雜,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及素養。同時,在實際工作中,需要教師遵循保育管理體系,滿足基本的質量標準與能力要求,以確保工作內容契合現階段幼兒發展需求。但從工作實際開展情況來看,一些教師對保育制度并不重視,習慣將“經驗”作為工作開展的重要指標,保教仍停留在主觀意識層面上,并未真正落實到幼兒日常學習中。其次,受管理體系、教師能力等因素的限制,使得保育工作開展形式存在單一性,對于個別幼兒存在的問題,也難以制定合適的工作方案,導致保育工作難以達到預期成效。
(三)缺乏對幼兒心理層面的“管理”
教育的本質在于人格的塑造,保育工作作為幼兒德育品行發展的關鍵,需要教師從“心”出發,全面解讀幼兒身心發展需求。但就目前來看,幼兒園保育工作并未圍繞幼兒心理發展層面開展,一方面,部分教師對保育工作的理解過于局限,認為工作內容主要是幼兒學習環境的管理與營造,忽略了隱性目標;另一方面,保育工作體制的形式化,缺乏對幼兒心理解讀及護理方式的闡述,導致大多數教師并未形成正確的工作理念,在與幼兒交流過程中,也難以透過其言行舉止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影響了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保育教師能力存在不足
教師作為幼兒能力、素養發展路上的“明燈”,肩負著人才培養的歷史使命。但目前,大多數負責保育工作的教師并未具備良好的專業認知,加之幼兒園缺少相關的培訓活動,使得保育部門整體質量普遍低于其他部門。其次,一些幼兒園會將后勤系統歸納為保育工作的分支,并制定相應的管理體系進行統一管理,結構劃分的模糊性不僅會影響保育教師隊伍的整體質量,而且也會影響其日常工作積極性,進而制約了保育工作開展的整體成效。
三、提升幼兒保育工作質量的具體策略
(一)完善保育隊伍結構,提升工作指向性
1.建立科學、系統的管理制度
保育工作的開展需要科學、系統的管理制度作為基礎。對此,幼兒園要重新審視保育工作現有的問題,明確工作的目的及要求,加強對保育教師隊伍質量的把控,調整原有的人才應聘制度,調整人員結構配比,形成以二人、三人為單位的工作小組,縮小能力差距。在此過程中,幼兒園還要建立和推廣保育工作的程序,從工作標準、管理制度等層面上進行量化,將責任和職能落實到個人,規范每位教師的工作管理行為,從而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養。此外,幼兒園還要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對優秀教師給予評優、評職稱、課題項目評選的機會,并與幼兒教育領域的企業進行合作,為優秀教師提供能力發展的平臺,調動他們工作積極性的同時,開創教師同進步、共發展的新局面。
2.調整現有的培訓體系
與一般工作相比,保育工作內容冗雜、關聯性強,對教師能力、素養等能力的要求十分考究。對此,要想培養一批高水準工作能力的保育教師,幼兒園要轉變傳統“單線程”的培訓思路,拓寬培訓渠道,從而促進教師能力、素養的協同發展。
首先,幼兒園要加強與相關企業的合作,將教師定期、分批次送往企業進行頂崗學習,以此明確自身工作職能,樹立正確的專業認知。在此過程中,企業和幼兒園還可制定多種人才訂單培養模式,針對保育工作的內容,建立能力需求、提升報告,并通過“雙元協同(幼兒園、企業)、雙段融通(校內、校外)”的培訓架構,彌補傳統培訓工作存在的短板,提高培訓活動的質量與內涵,強化教師專業能力,加快動態化教學工作機制的構建。此外,幼兒園還可針對現階段保育教師隊伍整體質量,開展多種類別的培訓活動,如,技能培訓、幼兒保健知識講座等,并創設與之對應的工作情境,促進教師知識、能力的相互轉化。例如,可設計“幼兒沖突解決”的工作情境,讓教師觀察幼兒情緒變化的原因,設計相應的解決方案。幼兒園則可聘請該領域的專家擔任客座教師,對教師制定的方案進行點評,精準對接保育教師能力提升的同時,加快專業化隊伍的建設。
3.培養教師正確的崗位認知
由于保育工作的特殊性,對教師專業能力、職業素養要求較為嚴苛,但目前大多數教師缺乏對崗位的正確認知。為此,幼兒園要注重教師崗位認同感、歸屬感的培育,使其從被動工作向主動參與轉型,從而確保保育工作的順利開展。首先,幼兒園可制定相應的崗位評級政策,按照教師能力、素養進行初步分級,并對每個階段設計能力提升任務。同時,優秀教師要帶領新人教師,共同學習保育工作的基本準則,喚醒他們對崗位工作的熱情。其次,幼兒園還可開展相應的工作交流會,邀請其他幼兒園優秀教師到校,分享育兒經驗,切實提升工作效能。
(二)貫徹“保教合一”,提升工作溫度
將“保教合一”理念貫穿于幼兒園的整個管理過程中,能夠有效推動教學工作的高質量開展。當今教育背景下,幼兒園既要注重學前教育,也要做好保育工作,制定多元化的結合方案,保證教學進度的同時,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首先,幼兒園要積極組織保育教師學習幼兒保健的相關知識與政策制度,培養其良好的“保教結合”的意識,以便后續工作的順利開展。其次,在日常教學、管理工作中,幼兒園也要加強“保教合一”理念的滲透,將其與日常教學活動進行融合,圍繞幼兒身心發展需求,制定針對性教學方案,營造優質育人氛圍的同時,提高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觀與德育觀,進一步提高工作內涵。
(三)依托信息技術,保障工作成效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技術的出現,為當今教師教學工作開展帶來了許多便利。為進一步提高保育工作質量,保育教師要立足時代主題,全面解讀互聯網技術的育人價值,完善工作形態,確保幼兒身心健康發展。例如,在對幼兒飲食進行規劃管理時,保育教師可借助互聯網技術建立線上飲食管理平臺,對每位幼兒飲食喜好進行匯總記錄,篩選出禁忌的部分,并以一周為節點,制定飲食清單,合理分配幼兒飲食;亦或是在對幼兒心理問題制定教學方案時,保育教師可建立幼兒心理檔案管理平臺,及時把握幼兒認知變化,以此制定科學工作內容,降低保育工作繁雜度的同時,更好地引導幼兒成長,落實保育工作的根本任務。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今教育背景下,幼兒園要重新審視保育工作的重要性,立足幼兒發展實際,轉變以往辦學思路,完善保育隊伍結構,提升工作指向性;貫徹“保教合一”,提升工作溫度;依托信息技術,保障工作成效。多措并舉,使工作內容、形式契合現階段幼兒發展認知的同時,提升保育工作效率,助力幼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何建萍.幼兒園保育保健工作的重要性及策略探究[J].新智慧,2021(15):29-30.
[2]王翠萍.淺談幼兒園保育工作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性[J].課程教育研究,2020(12):30.
[3]朝澤明.幼兒園保育工作的現狀與對策[J].文教資料,2016(33):142-143.
[4]楊春梅.幼兒園保育工作的實踐與創新探討[J].時代教育,2016(18):260.
[5]何建萍.幼兒園保育保健工作的重要性及策略探究[J].新智慧,2021(15):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