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繼寧
【摘要】隨著小學教學改革深入開展,在心理健康教學課堂,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設計,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能力,進一步保證學生加強心理素質,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質量。本文分析了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總結了具體的教育對策,希望分析能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小學? 心理健康?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9-0187-02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活動的進一步開展,為學生日后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作為新時期心理健康教師,要結合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科學地制定完善的教育模式,從而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進一步為學生綜合素質提高提供有效保證。
1.當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1.1有利于促進師生間的互動與交流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其自身特點來看,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幫助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基本心理情況,有利于學生向教師敞開心扉,從而提供了師生交流的有效性途徑。第一,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強化整個教學工作的實施,使教師在了解學生的過程中,更好地推動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第二,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能夠幫助師生之間搭建適合的溝通平臺,讓師生之間能夠產生相互理解,進而推動學生心理健康的成長。第三,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傳統知識教育,主要是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充分體現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以此也讓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構建成為可能。
1.2有助于降低學生的厭學情緒
在小學時期,本質上屬于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期,但學生面臨的學業壓力也比較大,所以容易產生抗拒學習的心理狀態,產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厭學情緒。從厭學角度來分析,學生學習會受到各種各樣的阻礙,致使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比如產生抑郁的狀況。而出現厭學情緒以后,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降低,甚至是在教師教學過程中產生較為排斥的心理。因此,作為教師要積極調整學生的心理狀態,并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對相關問題加以有效抑制。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化、合理化能夠幫助學生樹立信心,還能讓學生產生抗挫折能力,有效減少厭學情緒的出現。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讓學生慢慢走向正軌,預防心理問題,避免思想錯誤產生對學業的不良性影響。
2.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心理健康教育在實踐過程中產生不錯的效果,這也讓大眾明白了學生健康心理培養的重要性意義。但是,很多學校在應試教育的全面影響下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有所忽略,不僅讓學生數量日益減少,而且還由于學生出現心理不健康的問題,致使最后無法更好地融入到社會發展當中。第一,教師只是重視專業課程的教學工作,讓學生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測驗考試上,致使學生以分數為中心,認為分數高就是成功,真正成了讀書上的機器。還有家長對孩子的期待過高,把讀書讀得好當成是最主要的學習課題。另外,家長對于學生的溺愛讓他們養成了軟弱的性格,所以對待外界壓力,以及面對挫折的能力都不強。第二,心理咨詢輔導室當中,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開展上受到限制,學生的壓力沒有地方獲得排解,致使出現抑郁癥,自殺事件等情況。第三,家長對于孩子的高期望值讓他們產生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很多家長喜歡用別人家的孩子來作對比,以為可以激勵孩子學習的動力,卻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態,致使其產生叛逆行為,形成與家長管教的敵對性,對健康心理狀態的培養不利,也讓他們樹立了錯誤觀念,為今后步入社會埋下了禍患。第四,心理健康教育是幫助學生成長的教育形式,所以教師還要與家長進行合作,共同為學生的健康心理提供助力。
3.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實施策略
3.1強化合作觀念,開展多元互動
以往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個過程中,學校主要承載著教育職責,家長卻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目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日常實踐時要倡導家校合作理念。而有的學校認為學校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地方,道德教育的責任應該歸家庭來承擔。像這樣的觀念會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脫離開來,無法發揮出真正的作用,因此兩者要建立良好的合作機制,否則學生教育的開展中就會產生溝通缺乏的問題。第一,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合能夠讓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實現,為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提供幫助。第二,學校與家長要積極溝通,闡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進行科學化指導工作,利用家訪、家長會等多樣化的形式建立家校溝通關系,促使家庭教育能夠成為學校教育的輔助。第三,作為學生家長,更要有效結合學校基本需要,不斷調整教育的方式,利用家長會以及學校溝通平臺充分了解學生的表現,并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形成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圍,進而獲得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方法,全面提高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整體效果。
3.2注重情感教育,滿足學生心理需求
當前,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小學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當中,教師的方式是習慣于說教,致使學生容易產生抵觸和反感心理。為此,教師可充分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并建立良好的溝通,讓師生在聊天當中互相增加熟悉感,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以鼓勵的方式教育學生,避免用嚴厲的態度指責學生。負責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員需要從學生的基本學習、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生的情感入手,對學生加深了解,多聽學生的內在心聲,進而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整體質量。通過案例的分析發現,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質量,想獲得大幅度提高必須要用情感教育方式,將情感要素積極滲透進來,促使心理健康教育在課堂中有效滲透。為讓學生情感需求得到滿足,需要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接受程度。有的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強,此時要在教學中選擇簡單的問題來進行提問,并不斷給予鼓勵,堅持下去學生就能夠主動回答問題。在主動回答中慢慢有了自己的參與性感受,進而與其他學生之間建立友好關系。
3.3構建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良好的人際關系
關于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可以有效引導學生同其他人構建和諧關系。學生若是能同周圍人保持良好關系就能產生內心的安全感,進而不斷樹立自信心。當前,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工作,主要場所已經開始集中在學校,不僅能夠讓專業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工作,而且還能讓其他學科的教師利用自身學科基本特點,將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把握好,從而采取多樣化的方法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比如,可以在課文內容當中,讓學生了解小組活動興趣內容,也讓學生依據愛好積極參與到校園活動當中。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可同學校各個興趣小組指導教師建立聯系,并在小組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比如,在體育校隊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時讓其明白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性意義。當學生參與到音樂興趣小組的活動時,通過多個角度可讓學生體會到音樂的美感,學生在心情愉悅的情況下,自然審美水平也會有所提高,進而緩解心理壓力,同時也讓學生的心態變得更為積極。
3.4建立家校合作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家庭與學校要建立雙向合作關系,以此實現教育質量的不斷增強。第一,家校合作這樣的教學形式,可以幫助學生塑造和諧的生活氛圍,為學生創建身心健康發展的環境。第二,家長在平時生活當中要多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并且也要了解學生的基本心理變化,發現問題要及時找到解決策略。第三,作為家長,還應該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加強,進而對學生的內心世界產生更多了解,同時也要及時同教師建立溝通,利用家校合作對科學化的心理教育形式加以探討。第四,教師要積極同家長溝通,利用家訪、家長會等方式對學生家庭深入了解,并同家長溝通學生在學校的表現。第五,利用多樣化的形式同家長建立聯系,比如電話、網絡等,有利于良好溝通的形成,進而在合作中引導學生的心理發展。第六,學校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討論,引導家長積極參與,以此讓家長充分掌握好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方法。
4.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階段,教師通過科學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利于全面加強學生學習效率。基于此,通過以上分析,從多方面探索了具體的教學方法,希望分析能不斷提高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向章宇,肖曉凌.鄉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20,20(5):63-68.
[2]杜葵.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1):126.
[3]王沈,付莉.談目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9(11):156-157.
[4]于春雷.加強小學生心理輔導的意義探討[J].心理月刊,2019,14(20):49.
[5]羅毅.加強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研究[J].亞太教育,2019(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