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進程加快,面對新時期“三全育人”的要求,后勤服務育人作為“三全育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如何充分發揮后勤服務育人功能,實現服務育人目標,是高校后勤需要思考的重點問題。針對當前高校后勤育人屬性不顯著、外部協作不主動、育人機制不健全的現狀,本文從強化服務育人責任意識、完善后勤育人管理機制、健全勞動育人相關體系等三方面探索實現后勤服務育人功能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三全育人? 高校后勤? 服務育人? 有效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3-0009-03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明確高校要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即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形成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的長效機制[1]。12月,教育部黨組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指出要充分發揮各領域、各環節、各方面的育人資源和育人力量,不斷深化服務育人,梳理和落實各服務崗位的育人功能[2]。因此,高校后勤應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扮演好“不上講臺的老師”角色,積極參與三全育人工作,充分發揮服務育人功能。
一、高校后勤服務育人與“三全育人”的內在聯系
(一)“三全育人”是發揮后勤服務育人功能的有力支持
“三全育人”是高校后勤推動服務育人工作的有力支持。“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明確了高校育人工作不僅僅是教師的專屬職責,全體后勤職工也是育人共同體的一部分,充分發揮后勤服務育人功能已成為開展后勤日常工作的必然要求。全員育人將后勤各層級、各崗位教職工都納入開展服務育人工作的主體,增強了后勤人的歸屬感和榮譽感;全過程育人賦予了后勤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每一位學生每一天校園生活都與后勤人息息相關;全方位育人拓寬了育人的維度,肯定了后勤在校園環境、食堂餐飲、樓宇物業、公共衛生、水電節能等方面的點滴工作。
(二)后勤服務育人是實現“三全育人”目標的重要場域
后勤服務育人是指高校后勤部門為學生做好學習生活基礎保障的同時,后勤教職工通過在不涉及課程教學的生活場所提供管理和服務的環節,用自己的言行來引導學生,從而達到育人效果。后勤工作崗位涉及圖書館、宿舍、食堂、教育超市、校車等等,后勤人與學生密切接觸,在全員育人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后勤工作看似獨立運轉,但學生從門禁刷臉進入校園就與后勤工作密切相關,全過程育人可作用在后勤工作的每個節點、流程。后勤工作貫穿于學生大學教育的全過程,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必須與后勤服務育人協同配合,才能使“三全育人”形成閉環。
二、高校后勤服務育人的特征和現狀
(一)高校后勤服務育人的特征
高校后勤職能逐步從保障發展到服務再延伸到育人,現階段,格外突出服務和育人雙重屬性。高校后勤服務育人具有潛隱性,表現為不同于授道解惑的顯性教育,后勤服務育人采取潤物細無聲式的隱性教育,不同于課程考試成績的可視化結果,服務育人成果體現在學生行為習慣和價值觀的改變;具有滯后性,表現為在校期間學生學習生活方方面面都能接觸到后勤教職工,在此過程中都是無意識接受教育,即便后勤教職工有針對性地傳遞出育人信息,也無法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學生的行為習慣和價值觀只能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下,緩慢發生改變[3]。鑒于后勤服務育人方式的潛隱性和育人結果的滯后性,功能得以發揮,高校后勤各方面都必須具備較高的要求。目前,高校后勤服務育人功能還處于待完善狀態。
(二)高校后勤服務育人的現狀
1.工作理念落后,育人屬性不顯著
雖然教育部出臺各項文件強調高校要充分發揮后勤服務育人作用,高校也開始推動后勤育人工作,但絕大多數后勤人對后勤服務育人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口號上,也沒有真正意識到后勤服務工作中的育人功能。對自身崗位所承擔的育人責任更是認識不到位,仍然局限于傳統的后勤基礎保障工作中,這種落后的工作理念不能與當前后勤服務育人目標相匹配。
隨著社會化改革進程深入,餐飲、物業、安保等工作越來越多是由社會企業進入校園提供服務,而社會企業主要以營利為目的,因此一定程度弱化了后勤的育人屬性。此外,高校后勤教職工有事業在編、人事代理、勞務派遣、退休返聘、社會企業人員等多種用人模式,多因素影響下,難以形成政治素養高、業務能力強的穩定育人隊伍。
2.內部管理松散,外部協作不主動
高校后勤涉及面廣,大后勤泛指包含后勤、保衛、資產、基建、圖書館等在內的職能部門,小后勤包含物業管理、車輛運輸、餐飲監管、公共衛生、能源管理等科室。無論是大后勤還是小后勤,部門之間、科室之間缺乏橫向信息交流,聯系不緊密、資源不共享,多部門、多科室協作時,需要耗費大量時間溝通調配。同時,高校后勤部門大多信息化水平低,智能化服務思維欠缺,難以適應發揮服務育人功能的要求。
眾所周知,后勤部門在高校中地位不高,不僅排在教學部門之后,在行政部門中也不受重視。遇到協同工作時,多以配合、輔助為主,師生對后勤部門也維持著干活一把好手、育人靠邊站的刻板印象。但后勤服務育人功能的發揮,必須要以后勤部門為主導,并積極號召教學部門和學工處、團委等職能部門加以配合。
3.勞動形式單一,育人機制不健全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把勞動教育納入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要求之中。從表面上看,后勤部門擁有的便利勞動條件和豐富勞動資源,有利于進行勞動教育,提升學生勞動技能。但從實施情況看,目前開展的勞動教育基本流于形式,以安排衛生值日,打掃包干區為主,勞動形式單一,勞動態度敷衍,勞動成效甚微。
勞動教育課程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由于后勤部門尚未組建出政治素養高、業務能力強的穩定育人隊伍,直接導致勞動教育理論課程教師稀缺,愿意從幕后走上講臺授課的專業素質強的教職工少之又少。加之,勤工助學崗位設置不均衡、缺乏多樣化的勞動實踐平臺和基地,勞動育人難以行之有效,更難以助力后勤服務育人功能的發揮。
三、高校后勤服務育人的實現路徑
(一)轉變觀念,強化服務育人責任意識
為全體后勤教職工深入貫徹以人為本、服務育人的理念,摒棄只服務不育人的老舊思想。引導教職工充分理解并認同后勤服務育人與每一位后勤人息息相關,知曉后勤服務育人的重要性,從而進一步規范后勤每個崗位教職工的言行舉止,加以利用后勤教職工可以密切接觸學生生活的優勢,營造出文明禮貌、熱愛勞動、艱苦奮斗的良好道德環境,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消費觀、行為觀。
出于成本和可操作性考慮,可嘗試組建后勤服務育人兼職隊伍,從每個部門、每個科室有針對性地選取素質、學歷、業務能力等各方面都過硬的教職工兼職從事服務育人工作的推進和優化工作。為使兼職隊伍更穩定、發揮更大效用,可單獨聘用1-2名具有高水平專業技術的專職人才指導,一方面深入推進后勤服務育人工作,另一方面促使后勤部門向工作精細化,行為規范化,管理科學化,服務人性化發展。
(二)多方聯動,完善后勤育人管理機制
雖然高校后勤每個部門、每個科室、每個崗位工作內容和工作職責都不同,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相同的;雖然高校后勤教職工聘用方式不同,但服務育人的目標是相同的。后勤部門和科室都應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和高效的管理模式,改善內部松散、效率低下的現狀;全體后勤人都應發揚無私的公仆情懷和敢為人先的干勁,努力成為學習型、思考型、實干型新時代標桿后勤人,從而對學生起到輻射作用[4]。
后勤部門作為服務育人的主導者,要主動改變以往輔助性角色,積極號召學工處、團委、工會等職能部門參與,還可以與學生會、社團等學生組織融合,圍繞學生校園生活,開展激發正能量、具有鮮明后勤特色的主題活動,例如,“珍惜糧食光盤間、崇尚節約我爭先”的光盤行動活動、“追求綠色節能時尚、擁抱綠色低碳生活”的綠色校園倡議、“創建文明校園、共建溫馨寢室”的文明宿舍評選等等,構建“縱向全鏈接、橫向全覆蓋、全校一盤棋”的協同育人格局。
(三)整合資源,健全勞動育人相關體系
利用新媒體資源,多渠道、多途徑加大勞動教育宣傳力度。如在校園微信公眾號定期推送甜品制作方法,多肉植物種植技巧等學生感興趣的文章,再根據點擊率和留言,組織開展線下主題實踐活動,指導學生現場制作甜品、種植多肉植物,讓學生感受到勞動的樂趣,借此來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和良好的勞動情感。不局限于行政職能辦公室,進一步豐富勤工助學崗位,盡可能增設食堂后廚、垃圾分類、水電費抄表等崗位,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強化學習效果,提升勞動技能。
將勞動育人納入各項評獎評優細則,引起學生足夠重視。后勤服務育人作用于課堂之外,實現于服務管理之中,因此開展勞動實踐課時,后勤教職工必須以身作則、現場示范,同時要求學生現場操作,改善怕臟、怕苦、怕累的勞動觀念。從學生感興趣的勞動著手,循循善誘,激發勞動熱情、深化勞動認知,逐步推動學生從服務對象到主人翁意識的轉變,最大程度發揮后勤服務育人功能。
參考文獻:
[1]人民日報.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7-02-28(第一版).
[2]教育部發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J].高等職業教育探索,2017,16(6):33.
[3]毛丹丹. “三全育人”視角下高校后勤服務育人功能提升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21.
[4]吳名揚.淺談對當前高校后勤服務育人功能的認識[J].內蒙古煤炭經濟,2020(16):111-112.
作者簡介:
劉旺(1990年3月-),女,漢族,江蘇鹽城人,公共管理碩士,實習研究員,研究方向為行政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