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瑜 陳大明
【摘要】大力發展來華留學教育是我國高校“雙一流”建設的必經之路,是我國教育對外開放、教育國際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服務我國“一帶一路”大國外交戰略的重要抓手。在來華留學教育蓬勃發展的大背景和“提質增效”的總要求下,在“42號令”的總指導下,國際學生輔導員作為國際學生的教育者和管理者,提升其專業性、完善其隊伍建設既符合我國來華留學教育事業發展的新要求,也能更好地服務于國際學生教育與管理工作。本課題將以高校國際學生隊伍建設現狀和困境作為研究的切入點,從政策依據、培養目標、配備標準、選聘條件、崗位職責、發展路徑、體制機制建設等涉及到國際學生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各方面進行深入研究,探究“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進行國際學生輔導員隊伍建設工作的路徑。
【關鍵詞】國際學生輔導員? 隊伍建設? 雙一流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的研究成果項目,項目名稱:“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國際學生輔導員隊伍建設研究,項目編號:RW200180。
【中圖分類號】G6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3-0014-03
在我國來華留學教育蓬勃發展的背景之下,在國家對來華留學教育管理提出的“提質增效”要求下,在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令第42號《學校招收和培養國際學生管理辦法》的總指導下,國際學生輔導員作為國際學生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完善其隊伍建設,提升其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既符合我國來華留學教育事業發展的新要求,也能使得國際學生輔導員更好地服務于國際學生教育與管理工作,進而提升高校來華留學教育質量。
一、國際學生輔導員隊伍建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1.國際學生輔導員隊伍建設是國際學生規模擴大與結構變化的必然需求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2018年來華留學統計數據,當前,我國已成為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地國,來華留學人數近年來呈快速增長趨勢。隨著“一帶一路”等大國外交倡議的推進,加上我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來華留學生選擇來中國學習。因此,近年來,我國來華留學生規模不斷擴大,生源結構持續優化,來華留學事業發展態勢總體良好,正在不斷向高層次人才培育,高質量發展的方向邁進[1]。
隨著來華留學生規模不斷擴大,生源結構組成多樣,加之國家對來華留學教育提出了“提質增效”的要求,這對國際學生輔導員隊伍的專業能力、職業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加強和完善國際學生輔導員隊伍建設工作,提升國際學生輔導員隊伍的職業和專業能力,既符合國家對來華留學教育“提質增效”的宏觀要求,也適應日益快速發展的來華留學實際教育和管理工作。
2.國際學生輔導員隊伍建設是提升國際學生教育質量的重要保障
大力發展來華留學教育是我國高校“雙一流”建設的必經之路,是我國教育對外開放、教育國際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來華留學事業的快速發展,國家對來華留學培養質量、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在國際學生實際教育與管理工作中,國際學生輔導員肩負著教育者和管理者的雙重使命,是國際學生日常教育和管理的最直接參與者,在學業輔導、國情教育、日常管理服務、簽證管理、突發事件處理、心理健康輔導、涉外手續辦理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做好國際學生輔導員的相關工作,提升國際學生輔導員的職業能力和專業素養,建設起一支專業素質過硬、職業素養優異的國際學生輔導員隊伍,才能夠為國際學生教育和管理質量的提升保駕護航,對國際學生群體整體素質的提升、國家穩定的維護、高校“雙一流建設”乃至國家來華留學教育“提質增效”和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長久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國際學生輔導員隊伍建設是實現國際學生管理規范化的重要內容
2017年,國家教育部、公安部、外交部聯合出臺的第42號《學校招收和培養國際學生管理辦法》(簡稱42號令)文件指出:“高等學校應當設置國際學生輔導員崗位,了解國際學生的學習、生活需求,及時做好信息、咨詢、文體活動等方面的服務工作。國際學生輔導員配備比例不低于中國學生輔導員比例,與中國學生輔導員享有同等待遇。”[2]這是國家層面第一次明確提出高校應設立國際學生輔導員,并對崗位配比、模式、待遇和工作制度提出要求,也是高校國際學生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政策依據。
良好的管理,離不開完善的制度建設。高校需不斷完善國際學生教育管理相關的規章制度,通過制度建設、制度落實達到優化管理的目的,進而促進國際學生教育管理實現規范化、制度化。國際學生輔導員隊伍建設是高校國際學生管理規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學生輔導員隊伍建設在規范國際學生日常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提升高校國際學生教育管理能力中顯得尤為重要。
二、國際學生輔導員隊伍建設的路徑探析
國際學生輔導員隊伍建設,是一項要將過程與目標、整體與部分有機結合的系統工程,要以服務高校“雙一流”建設為基本目標,以提升高校國際學生教育管理能力為導向。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1.確立建設目標,明確崗位職責
首先,國際學生輔導員隊伍建設要以服務學校“雙一流”建設為總目標,以提升國際學生教育管理質量為核心,以提升國際學生輔導員專業素養和職業發展為建設目標。只有明確了建設目標和崗位職責,高校國際學生隊伍建設才能夠在正確的軌道,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其次,針對國際學生在學習、社會生活、文化適應等方面的獨特性,國際學生輔導員隊伍建設要適應國際學生特性,不能盲目與中國學生輔導員隊伍建設保持一致,要在借鑒相對成熟的中國學生輔導員隊伍建設已有做法的基礎上,探索適合國際學生特性,適應高校實際發展的建設目標。
最后,國際學生群體的特殊性導致國際學生輔導員工作的特殊性,因此國際學生輔導員的崗位職責就有了一定的特殊性。高校要明確制定符合自身發展需求和國際學生輔導員工作特性的崗位職責,這是國際學生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基礎,也是重中之重。
明確國際學生輔導員隊伍的建設目標和崗位職責,是高校的國際學生輔導員隊伍建設工作的“指揮棒”,這樣才能讓國際學生輔導員隊伍建設具有明確的方向性。
2.加大配備力度,嚴格選聘標準
國際學生輔導員是國際學生在華學習、生活期間接觸最多的人,是學校與國際學生之間溝通交流的紐帶,是幫助國際學生適應中國社會、學習中華文化的橋梁。國際學生輔導員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會直接或間接影響高校國際學生的教育質量和管理能力。
首先,根據“42號令”要求,要加大國際學生輔導員的配備力度,不低于中國學生輔導員配備比例。要求各高校要進一步加大國際學生輔導員的配備力度,提升國際學生輔導員的配備比例。在已有研究中,不少學者指出,當前我國高校為國際學生配備專職輔導員的比例較低,專職和兼職人員占比較高。加大國際學生輔導員的配備力度,是高校國際學生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基礎,只有先擁有一批經過嚴格選拔出來的國際學生輔導員,才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開展隊伍建設,提升隊伍素質。
同時,“42號令”明確要求:“高等學校應當設置國際學生輔導員崗位,了解國際學生的學習、生活需求,及時做好信息、咨詢、文體活動等方面服務工作。”來華留學教育工作“提質增效”的要求,高校“雙一流”建設的需求加上國際學生群體的特殊性,都對國際學生輔導員的能力和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高校要嚴把“入口”關,在加大國際學生輔導員配備力度的同時,嚴格選聘標準,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從人際交往力、跨文化適應能力、時事政治洞察力及危機處理能力等方面,每年選拔一定數量的優秀人才進入國際學生輔導員隊伍,規范選聘流程,提升選聘質量。
3.提升職業素養,完善考核機制
培訓和考核是國際學生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在高校國際學生輔導員隊伍建設中,要根據國際學生輔導員工作特點,定期、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進修和學習活動。此外,高校要構建起科學完善、分類覆蓋的國際學生輔導員能力提升體系。
個人層面,國際學生輔導員要通過學習、培訓等途徑,不斷加強自身理論修養和知識儲備,將實際工作經驗提煉升華為理論成果,提升工作能力和職業素養。學校層面,高校可通過定期舉辦國際學生輔導員培訓班,邀請業內知名學者、管理工作者為國際學生輔導員講學和培訓,最大限度提供進修機會;開辦沙龍,為國際學生輔導員提供相互學習交流的平臺。此外,選送優秀的國際學生輔導員參加國內外相關領域的交流學習和研修深造,創造更多學習機會。政府層面,應盡快出臺落實國際學生輔導員隊伍建設的相關文件,完善國際學生考核體制機制,制定國際學生輔導員考核標準,“以評促建”,用科學完善的考核機制,促使國際學生輔導員隊伍煥發生機活力。
4.提供政策支持,拓展發展空間
完善的政策支持和發展體系,是國際學生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基本要求。各高校要建立健全國際學生輔導員隊伍發展體系,為國際學生輔導員落實“雙線晉升”制度,拓展國際學生輔導員的職務職稱評聘渠道。同時,針對國際學生輔導員的崗位特性,研究制定國際學生輔導員的職務單列計劃、單設標準、單獨評審的政策,評聘標準符合國際學生輔導員的工作特點,為國際學生輔導員的發展晉升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此外,通過開展“國際學生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等形式,為國際學生輔導員提供展示舞臺,搭建發展平臺,促進國際學生輔導員個人的成長發展,提高職業歸屬感,不斷拓展上升渠道和發展空間,促進國際學生輔導? ? 員隊伍不斷保持專業性與先進性。
參考文獻:
[1]王牧華,涂毅.新中國來華留學教育發展的成就及展望[J].教育史研究,2020(3):51-65. doi:10.19876/j.cnki.jysyj.2020.03.006.
[2]學校招收和培養國際學生管理辦法.2017.
作者簡介:
寇瑜(1994年-),女,陜西省西安市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學,教育心理學。
陳大明(1988年-),男,陜西省西安市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