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霞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初中階段語文的教育教學方式不斷創新,增加了對學生情感體會的培養,也對初中語文現代化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因為初中階段是學生情感形成的重要時期,教師應該從審美的角度出發,通過改進教學方式,提出符合學生初中階段情感體會的教學策略,增強初中語文的情感教學效果的方式促進學生在初中階段情感教育效果的提升。本文通過對新課改提出的任務與目標以及當前初中語文情感教學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促進初中語文情感教育的方法策略,引導學生對現階段生活事物的感悟,豐富情感體驗。
【關鍵詞】初中語文? 情感教學? 方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3-0115-02
新課程改革中針對初中階段語文教學提出了情感熏陶的新要求,增加了學生對于生活的情感融入,引發社會共鳴。語文教學以情感教育為主要目標手段,在引導學生學科學習中融入自身對于知識內容的情感體驗,實現雙向立體的學生形象構建。本文對新課改提出的任務與目標以及當前初中語文情感教學現狀進行分析,以促進初中語文情感教育的方法策略為研究對象,實現對學生思維情感的啟迪,引導學生對現階段生活事物的感悟,增強學生綜合性教育,促進其全面發展。
1.現階段語文情感教學現狀
因為傳統教育思想不重視學生情感的培養,而當下的語文教師在教育方式上進行了一定的課程改革與創新,但對學生的關注度不夠,其情感教育的發展還處于較低水平。學生的情感教育受到教師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不能與教學內容的融合,情感體驗較差,對學生情感世界的激發沒有任何效果,學習效率低。而教師對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固守,導致教學活動展開中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一切按教師的教學設計進行,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語文學科的興趣。教師不能營造有效的教學環境,在語文課堂教學現狀中,教師在講臺上熱情洋溢,學生卻興致缺缺的場景十分常見,不僅不能有效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還會導致教學效率低的問題。而針對部分偏遠地區的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因為其師資力量的嚴重短缺,并不能滿足學生課程配置,甚至經濟落后地區還會出現學科教師兼任三四個班級的語文課程的工作,或者是語文教師兼任其他學科教師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語文教學的情感教學開展還存在一定的困難性,學生情感體驗效果差。教師的個人情感素養對學生情感教育有深遠影響,與情感教育工作密切相關。同時因為受到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注重了保持教師的專業權威,卻對語文學科內容中蘊含的情感內涵不重視,對于學生的情感興趣培養處于淺表的層面,不能優化學生與時俱進的個性實施情感,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持續發展,更不符合當下新課改的目標與要求[1]。
2.營造良好的情感教學氛圍
因為教學環境對教學效果的影響,教師在增加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同時應該考慮其教育教學的環境因素。采用符合初中階段學生特點與語文學科特點的方式對學生語文的邏輯思維進行培養,引導學生全方位積極建康發展,同時采用創新措施加強教學質量,增加師生互動,豐富學生的情感,為初中語文教學能達到預期效果起到重要作用,為后期語文課程的教學打好基礎。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親切、和諧的語文學習,讓學生能獲得語文課程內容的情感體驗,增加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對課程內容展開教學時,還應該轉變創新性的教學思維,增加學生情感體悟方案設計,培養其問題的發現、提出、解決的能力。保持學生課堂的主體地位,教師作為引導者,引導學生積極建康的發展,語文課程探究以分組討論的模式展開,針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化學實驗,并在實驗過程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與看法,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潛力。對學生提出的教學問題以及整個實驗方案過程實現思維的結合,以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模式積極應對每個問題,營造化學實驗教學中情感共鳴、信息共同、思維互通的教學情境,促進化學教學課堂效果的提升[2]。
3.促進學生教學主體地位轉變
新課改后情感教育對初中語文教學有重要影響,為了能將學生學習積極性最大化,任課教師在采用完善的教學方式的同時,通過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將教學內容與自身的情感融合,提升學生的素質教育成果,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教師引導學生全方位積極建康發展,同時采用創新措施加強教學質量,增加師生互動,提高學習興趣,為數學課堂能達到預期效果起到重要作用。為數學的教育教學工作做好鋪墊。同時,在進行有效互動的時候,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親切、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能夠在其中專心地進行數學概率統計知識的學習,加強學習質量效果。教師在開展教學內容時,還應該轉變創新性的教學思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進行語言邏輯分析的能力。改變學生課堂的主體地位,教師作為引導者,引導學生積極建康的發展,課堂探究以分組討論的模式展開,學生按照教師設置的題目,針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探究,以教師命題學生答題的形式展開師生互動。
4.結合我國的傳統文化熏陶增加學生情感體悟
我國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與民族精神,并且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地改變著。現存優秀的傳統文化對學生的個人道德素養、和諧社會的建設都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初中的語文教學,采用針對性強的教學方式,情景教學,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給學生展現歷史的優良風貌,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增加情感教育與學生歸屬感,例如在古詩詞中山水田園詩句的學習中,采用多媒體讓學生感受到詩句所營造的山水田園的樂趣,生動形象地展示詩人陸游的超凡與灑脫。初中階段的語文課程教學是輔助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結合,輔助性是通過語言文字文化的魅力來吸引學生,通過學習來理解課程內容中表達的表面意義和內在含義,人文性是通過悠久的民族精神對學生的身心健康起到積極正確的引導,拓展學習事業,強化文化內涵。這些優秀的歷史文化結晶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吸取其中的精髓,拋棄其中的糟粕,傳承愛國民族精神,傳統文化能對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進行熏陶,并展現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如抵御外國的不良文化風氣[3]。現如今,西式的快餐、外國動漫的元素充實了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國五千年的優秀文化結晶與現代化的學生的距離更遠,有許多優秀傳統文化因為得不到傳承真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因此,傳統文化滲透入初中階段語文的教學工作中可以通過強化愛國的民族精神對學生情感進行熏陶,對其展開情感教育有很深遠的意義。
5.選取合適的教學內容與方式促進學生情感交流
初中階段語文學科的情境教學存在一定的難度是考慮其學生個體化差異,學生的學習能力、程度都是不同的,教師在對語文閱讀進行教學時,完成知識的傳遞,最大程度利用網絡媒體技術展開教學工作,組織學生開展課堂主題小組,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展開學習交流,讓學生在交流中成長,強化自信心,培養其文學素養。以情境教學為例,情境環境的合理設置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對閱讀教學的學習效率。初中階段語文課堂的營造可以利用網絡信息化的外部條件,以網絡環境為媒介為初中語文課堂尋求合適的教學媒體、網站,再通過多媒體的方式為學生展示出來,達到互聯網資源共享的目的。語文課堂作為語言文字藝術的學科,可以滿足人們的情感寄托,教師在展開教學時可以通過情感的寄寓,采取朗誦、吟詠的方式將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對學生進行傳達,引導學生對作者內在情感心境進行感悟,提高語文學科興趣與學習積極性[4]。例如在《荷塘月色》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朗誦的優勢,利用多媒體的便利增加學生對于神韻和諧的美感進行體悟,并以聲入情、入境,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以學校為主辦方進行朗誦比賽,讓學生自行選擇朗誦的形式,例如個人和組合的朗誦形式,豐富學生的情感體悟,體驗到文學作品中作寄托的愛國熱情、反抗精神等,在以朗誦的方式完成情感的抒發,形成正確的人生觀,通過深情的朗誦,深化情感,增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且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校應該加強學科教師的專業化培養,以情感教學的方法策略以及效果來促進情感教學效果的提升,完成初中階段學生的教育教學工作。
6.結語
現階段初中課程教學中情感教學占據教學活動的重要位置,本文通過對新一輪課改后初中語文教學的改革與實踐內容進行探討,提出優化實踐設計方案、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以及創造良好的語文學科教學情境的方式促進初中語文課程情感教學成果,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將課堂教學活動生動化,語文教學情感教學的成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語文學科教師增加教育經驗的積累,以學生的個體化差異為依托制定符合初中階段教學的方法策略,提高教學效率,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積極面對課程改革的新挑戰,為語文學科的情感教學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孟龍.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的情感教育策略探討[J].新課程(中),2018(11):285.
[2]汪菊枝.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探討[J].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8):187.
[3]申國偉.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探討[J].孩子天地,2019(28):171.
[4]王菊芳.淺談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的情感教育策略[J].文理導航(上旬),2018(4):7-8.
[5]蔡軍超.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探討[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9(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