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永強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化,小學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也是現實需要。文中從素質教育下教育教學理念的更新、教學方法的創新、教學手段的豐富、教學互動的增進等方面,以實際教學過程或教學案例為論據,試圖將小學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如何更有效地推動素質教育發展聯系起來,從而實現小學體育教學模式改革有助于促進體育發展、增強學生身心健康等目標。
【關鍵詞】素質教育? 小學體育? 教學模式?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8-0153-02
為進一步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關于發展素質教育的要求與精神,隨著《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報告》的落地,素質教育已經發生根本的變化,全社會已經形成了以全面發展的人為培養目標的共識。在這一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而從現實角度來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發達城市,也明顯加重了體育健康在學業考試中的比重,不僅以行動落實十九大素質教育發展的精神與要求,而且更制定了相關的制度、形成了相應的機制來彰顯體育教育的重要地位。因此,重視小學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實質上就是對素質教育要求的落實。筆者結合自己近十年來對素質教育發展的觀察心得,以更新理念、創新教法、改革手段、重視互動等方面,論述素質教育與小學體育教學模式改革的關系。
一、小學體育教學模式要重視以更新理念促進改革的源動力推動
小學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最根本的在于理念與思想的更新。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下,無論是義務教育還是高中教育,亦或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在教育教學理念上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種變化,最主要的就是素質教育不再是一句空頭口號,而是可以具體化、具有實操性的標準。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義務教育部統編教材隨之推出,各學科核心素養得以凝練,高中各學科也在2019年開始推行教育部統編教材。小學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勢必受到這種變化的影響。如全面發展的人的目標與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有機統一之理念,實際上就是把學生興趣愛好及全面發展的身心健康要求統一起來。這對小學體育教學模式有著非常大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教學理念上不再是以完成教學任務作為目標,而是以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需要的滿足作為目標。同樣是籃球運動,傳統小學體育教學模式是基礎技能訓練到學生考核檢測,而新理念下的教學模式則是以學生身心健康為目標,通過陽光體育、課后興趣俱樂部等形式,把籃球運動的訓練分解為了以基礎技能來發展學生身心健康,以陽光體育、課后興趣俱樂部來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學生發展要求,進行組織系統的體育教學訓練。因而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結合不同需求的學生開展分層教學,安排不同的訓練內容,從而照顧到所有學生。從更遙遠的未來教育來看,隨著個性化發展與全面發展的有機統一得到進一步強化,學校硬件設施及體育教師配制的科學合理化,以學生興趣為主體的俱樂部制很有可能打破現有以班為單位的教學模式,從而形成一種全新的教育教學模式。
除此之外,更新理念促進小學體育教學模式改革的源動力推動至少要做好:其一,接受智慧教育發展下的信息技術與小學體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信息技術與體育學科的融合,不僅把先進的身心健康標準以體育教學標準模式呈現出來,更可能通過全社會的觀念更新促進了兩者深度融合后的新教學模式的產生及出現。其二,全民健康理念共識的形成,對教師、家長、學生有了越來越大的影響作用。近年來,各類體育培訓機構的興起,既有中國健康2030遠景規劃的精神落實,也有全民健康理念的更新,對體育運動與身心健康有了更科學的認識。在這一共識下,小學體育教學模式改革進一步深化,體現出社會變革與學校改革的協調統一性。其三,體育學科成為一門科學的理念得到進一步加強,從運動損傷到身心健康調節、從科學訓練到營養補充等,體育科學越受到大眾接受,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就越會成為社會需求。小學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從本質上來說是體育科學深化發展的結果,而這種結果又是素質教育視野下的發展必然。
由此可見,隨著素質教育發展的進一步深入,小學體育教育教學在更新理念上面臨著越來越多先進理念的沖擊,這促使小學體育教學模式改革具有了根本動力即源動力的推動。
二、小學體育教學模式要重視以創新教法促進改革的落實推進
創新教法是小學體育教學模式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小學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肯定會從教學方法上入手,而創新教法無疑是最有效的教學模式改革方式之一;另一方面,從落實小學體育教學模式改革的推進來看,要落實教學模式的改革,就會通過教學方法的創新作為載體來進行和開展,形成落實推進的局面。因此,創新教法是促進小學體育教學模式改革落實的途徑。
以信息技術與小學體育教學融合為例,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小學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可以突出在很多方面,如教學進程的控制改革、教學組織的預設改革等。但最能體現教學模式改革的就是教學方法,即創新教學方法來體現小學體育教學模式改革。筆者從兩個維度即“整體與個體”進行論述:從整體的創新教法來看,在信息技術與小學體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情況下,無論是教學資源還是案例,都可以做到更精準,更富有動態性,從而使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樂于接受、更科學合理。如對體育運動技能的傳授,教師示范是一個方面。在信息技術介入下,除了教師示范以外,還可以有經典競技錄像播放,小學生動作不標準、掌握不到位等典型現象的圖片、視頻等出現,從而以形象生動的方式使教學方法得到進一步的豐富與創新。從個體的創新教法來看,至少有兩個層面的創新值得思考:第一個層面是通過實時回看,來全面反映學生個體對象的競技或知識掌握情況。如小學生在學習廣播體操時,可以通過校園LED連接監控,對某一個學生的動作進行回看,從而指導小學生找到問題所在,更好地掌握標準動作。第二個層面是通過信息技術,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訓練。不同的小學生在技能掌握或訓練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是有很大區別的,通過信息技術加以總結后,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對照實際進行糾正,從而實現針對性訓練的教法創新。而在傳統教學中,受到各種原因的影響,如人數多、學生情況特殊等,很難在照顧全體的過程中兼顧個體。但在信息技術介入下,顯然這種指導更有價值。
教學方法的創新有很多因素的影響,除了信息技術與小學體育教學模式改革的融合以外,還有其他因素的影響。但歸根到底來說主要是由于素質教育要求的不斷落實所推進的,因為重視實效及學生健康成長的素質教育要求下,小學體育教學方法的創新也是勢在必行的。由此可見,以創新教法來落實小學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既是推進小學體育教學模式改革落實的需要,也是小學體育教學模式改革本身的一部分,是素質教育發展的內在要求。
三、小學體育教學模式要重視以豐富手段促進改革的全過程推廣
小學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以素質教育為出發點,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目標,兩者實際上又是統一的,即以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素質發展的核心理念得到實現。這就要求要重視在教學過程中推進教學模式的改革,從而使教學模式改革能實現上述目標。除了創新教學方法、精心組織以外,要以豐富的手段來促進教學模式的改革。豐富的教學手段,是小學體育教學模式改革的外在表現,也是落實素質教育內涵的形式。
以“以生為本”的素質教育核心為例,在教學模式改革中要重視這一核心目標得到體現,就必須要以豐富的手段加以保證。這主要體現為三方面的保障措施:第一方面是在教學過程中,要保證以學生為本這一核心或學習主體得到落實,就要通過學生的作用發揮來實現。而保障學生作用的發揮,就要采用豐富的教學手段。如確定學生的參與方式是主體性還是輔助性,就是其中的教學手段之一。像在投籃技術的訓練上,通過教學示范以學生示范為主、教學訓練以學生訓練為主等主要教學手段,那么學生的參與性就得到了保障,其學習主體地位也得到突出。而在具體的教學手段上,則可以通過體育教師對課堂進程的時間分配來進行靈活安排。第二方面是在教學授課中,要配合教學方法的創新來采用豐富的教學手段。在運用多媒體技術參與的創新訓練法中,體育教師就要采用學生從模擬訓練到自我訓練的練習手段來加強對競技的掌握、對知識的理解,才能使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相匹配。如乒乓球發球的旋轉技術,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來將技術細節一點點引導小學生進行訓練,最終在細節完善后讓學生進行自我訓練。這樣一來就可以通過自我訓練過程中自我感受的差異,形成個性化的訓練過程,從而保障每個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同時,也體現出以學生為本的素養教育要求。第三方面是要把豐富的教學手段延伸到課后訓練中,使之更好地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目標。豐富的教學手段要有可復制性、可遷移性,因為對于小學生而言,大部分體育技能的掌握是依賴課后訓練的。如小學低年級的跳繩運動,體育教師在教學模式改革中引進趣味教學手段,就要把這種趣味教學手段延伸到課外,并通過家長微信群等有效方式告知小學生家長。這樣才能使小學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得到家長的配合,從而更好地提高小學生的參與性,樹立其學習主體的地位,體現以學生為本。
四、小學體育教學模式要重視增進互動、促進改革的活課堂推行
與中學生相比,小學生的自主性不強。這為小學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既提供了便利,也形成了挑戰,尤其在對課堂互動的增強上。從小學生的身心發展來看,模仿性是這一階段學生的重要特征。但素質教育不僅僅強調模仿,更強調學生個性化發展。因此,增進課堂教學互動,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是小學體育教學模式改革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增進教學互動來促進小學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小學體育教師就要做到:
(一)重視調動學生的互動積極性
調動學生的互動積極性,并不等同于讓學生亂動,或者“放羊式”教學,而是在一定的教學任務、教學目標下,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對于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而言,在跳繩運動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示范跳繩,其他同學進行模仿的方式來增進互動。通過花樣跳繩比較好的學生的示范,往往會使課堂氛圍迅速調動起來,通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互動等方式,或者微課方式有效將課堂氛圍營造出來,從而調動學生的互動積極性,保障教學模式改革的深化,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
(二)重視學生個性發展的內在互動
課堂互動的增強并不一定要學生積極回答或積極參與,還有一種隱性互動,即學生在教師教學或示范,或者學生示范的過程中,自覺將自我個性發展與課堂進程融合起來,形成一種內在的互動。如筆者在打板投籃的教學過程中,通過一個微課視頻把角度、力量、打板位置、投籃動作等都融入其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模仿與訓練。這一過程中,其實只有筆者自己的微課示范與講解,但實際上每一個學生都在積極模仿、互動,并會通過無聲或小聲的交流來完成內在互動。這種隱性互動也是增強課堂互動的重要方式,其符合學生規律中學生領悟的重要價值。
(三)重視把課堂互動成果轉化為教學實效
增強課堂互動就是為了更好地改革小學體育教學模式,把課堂互動的成果轉化為教學實效,既進一步落實了素質教育要求,也更好地深化了小學體育教學模式改革,促進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形成,從而引導小學生走向自主、合作學習。
總之,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化的新時代,小學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事關每一位教師對體育教學改革的認識,事關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培養。體育教師要通過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過程及教學互動等諸多方面的改革與保障,才能使之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將全面發展與個性化發展統一起來,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段海斌.小學體育教學中以生為本的有效措施[J].天津教育,2020(31):69-70.
[2]黃虎,王保.小學體育創新教學模式淺析[J].課程教育研究,2020(44):106-107.
[3]蔡紅軍.微課在小學體育教學模式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28):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