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徽 劉洋



【摘要】目的:探討基于智慧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口腔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齊齊哈爾醫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2017級臨床醫學本科專業同學345人作為研究對象,將上述同學隨機分成兩組,實驗組同學采用混合式教學,對照組同學采用傳統模式教學,課程結束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比較兩組學生知識點掌握以及教學滿意度方面的情況。兩組同學在性別、年齡及入學成績等一般資料方面無統計學差異。結果:問卷調查顯示,學生對基于智慧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模式較為認可,實驗組同學在“牙體牙髓病及齲病”“口腔頜面部急診急救”“口腔種植義齒修復”等方面的知識點掌握情況得分明顯高于傳統課堂講授組(P <0.05);實驗組同學認為此種教學方法更能有效激發其在口腔科學學習過程中的興趣。結論:基于智慧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口腔科學》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智慧教學平臺? 混合式教學? 口腔科學? 教學方法
【基金項目】齊齊哈爾醫學院 2020 年教育科研課題(QYJY20200220)。
【中圖分類號】G6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8-0194-02
口腔科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包含口腔內科學、口腔外科學、口腔修復學及口腔正畸學等子學科。在以往的傳統理論課堂講授過程中,主要采用授課教師填鴨式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模式[1],教學效率較低,學生對課堂講授內容理解不深,很難把握所有授課重點,因此以傳統面對面講授為中心教學模式已不能完全適應口腔醫學教學發展的需要[2]。混合式教學是將傳統教學方式與智慧教學平臺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它既可互補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之間的優勢,又可增加授課教師講授及學生接受的主觀能動性。此外,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我校充分遵照教育部“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原則,積極開展線上教學。口腔醫學教研室以此為契機,充分利用智慧教學平臺,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本課題在臨床醫學本科《口腔科學》教學中,利用超星學習通智慧教學平臺結合傳統教學模式,并與傳統面授教學方式進行比對,為后期臨床教學提供參考,現報告如下: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將齊齊哈爾醫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2017級臨床醫學本科專業同學作為研究對象,共計345人,其中男生150人,女生195人,年齡分布20~24歲之間,平均年齡(21.91±1.29)歲。納入標準:在我院學習臨床醫學本科專業同學,知情并同意參與本次教學研究工作。排除標準:不愿參加、中途退出或其他任何原因不能配合完成學習及考核的同學。將上述同學隨機分成兩組,實驗組同學采用混合式教學,對照組同學采用傳統模式組教學,兩組同學在性別、年齡及入學成績等一般資料方面無統計學差異。
1.2 研究方法
實驗組及對照組均采用人民衛生出版社第九版《口腔科學》作為講授教材。教師根據口腔科學教學大綱要求,分析具體教學內容,根據每章節知識的重點與難點,制作微視頻及PPT,上傳至學習通智慧教學平臺,供實驗組同學自行學習使用。教師在課堂上對本次教學內容進行重點講述,授課過程中,建立討論組,每位同學通過對課前預習的理解進行主動參與式學習,根據預習內容進行匯報與展示,此外通過對課堂內容的理解,與其他同學分享并探討本次學習的心得與體會。根據課堂授課教師講授的內容,進行模擬操作,及時發現學生對口腔技能的理解程度,修正學習效果。課后,授課教師及時補充相關病例、圖片及視頻,進而加深學生對本次教學內容的認知與理解,學生通過教學平臺,對討論內容進行回答,完成并上傳教師預留的課后作業,最后授課教師通過在線答疑完成本次教學活動。
1.3 評價與考核
通過采用問卷的形式進行評價與考核。(1)教學內容掌握程度問卷調查。對兩組學生在“口腔頜面部解剖特點”“牙體牙髓病及齲病”“口腔頜面部急診急救”“口腔種植義齒修復”等方面的知識點進行對比分析,按掌握程度給予0~5分計分,0分表示完全不掌握,1分表示低于20%掌握,2分表示20%~40%掌握,3分表示40%~60%掌握,4分表示60%~80%掌握,5分表示80%~100%掌握。(2)教學滿意度方面調查。了解學生在學習興趣激發、知識掌握、課堂氣氛活躍、學習主動性、解決問題能力方面進行評價,非常滿意5分,滿意4分,一般3分,不滿意2分,非常不滿意1分。
1.4 統計學分析
所有統計分析均采用SPSS軟件,軟件版本20.0。數據數值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的顯著性差異由Students t檢驗確定,P <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混合式教學提高學習成績
通過對兩組學生期末成績進行對比,我們發現混合式教學組同學期末成績平均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混合式教學提高授課效果
兩組學生在課堂知識點掌握方面顯示,實驗組同學在“牙體牙髓病及齲病”“口腔頜面部急診急救”“口腔種植義齒修復”等方面的知識點掌握情況得分明顯高于傳統課堂講授組。在“口腔頜面部解剖特點”方面兩組之間無明顯統計學差異,見表2。
2.3 混合式教學顯著提高教學滿意度
通過對實驗組及對照組進行線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基于智慧教學平臺的混合式教學組同學認為此種教學方法更能有效激發其在口腔科學學習過程中的興趣,學生能夠更加深刻掌握口腔領域相關知識。此外,相較于對照組,實驗組同學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更能積極主動參加教學活動。在“解決問題方面”實驗組與對照組之間無統計學差異,見表3。
3.討論
新冠疫情背景下,各大高校分別采用大范圍混合式教學,混合式教學為高效教學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也為持續推進教學改革,改進教學模式提供更大的機遇[3-4]。混合式教學基于網絡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的各自優勢,通過在線學習與面對面教學的有機結合,達到線上與線下教學過程的有機統一[5]。同傳統教學相比,混合式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內容、環境及方式均發生明顯變化,學生可以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網絡智慧教學平臺,開拓學習空間,激發自行學習興趣,擴展學習內容[6]。此外,授課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大綱要求,靈活選擇教學方式與內容,正確引導學生完成專業課學習。
超星學習通平臺是主要針對高校教師和學生研發的智慧教學工具[7]。通過使用學習通平臺,授課教師在課前根據課程主線設計教學活動,通過平臺上傳學習任務及討論主題,學生課前積極自主完成預習任務;課堂上學生加強交流研討,積極與授課教師互動,通過提問、討論、答疑等環節引導同學積極有效參加課堂活動,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潛在能力及興趣;課后環節,授課教師將臨床復雜病例及經典病例通過平臺上傳,學生反復觀看后進一步加深對相關疾病的認知與了解。
口腔醫學是一門理論性及實踐性要求極強的學科,學生不僅要較好地掌握理論知識,同時對臨床疾病的診治與處理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8]。口腔科學學科為齊齊哈爾醫學院非口腔專業醫學生本科學習階段的必修課程,是醫學生整體醫學培養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9]。相較于其他臨床專業學科,非口腔專業醫學本科生畢業后無法從事口腔相關專業,學生整體表現為學習興趣不高,知識輸入較被動,課堂與教師互動性差,學習效率低下,授課教師教學效果不佳。我們通過引入超星學習通平臺,將傳統教學模式與基于互聯網的智慧教學模式相結合[10],課前、課中及課后分別給予醫學生不同的教學與實踐體驗,極大地激發學生對口腔醫學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本研究中,基于智慧教學平臺與傳統教學相結合的混合式學習更能有效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學習興趣,學生更愿意學習并掌握口腔領域相關疾病的診治。在課堂知識點掌握方面,混合式教學組學生口腔臨床知識掌握方面,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上述結果表明,混合式教學能夠極大地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學習認知性與主動性。此外,基于智慧教學平臺的混合式教學進一步減輕了教師負擔,使教師擺脫生硬、枯燥的傳統講解[11],但同時對課堂教學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
綜上所述,我們應用的基于智慧教學平臺的混合式教學在臨床本科生《口腔科學》教學活動中,顯著提高了教學效率,活躍了課堂氣氛,保證了教學質量,為新的教學模式及教學改革提供了全新理念與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隋紅,衣娟.高職口腔醫學專業口腔頜面外科學教學改革與實踐[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4):30.
[2]孫曉瑜,張雷,程楠.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口腔本科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安徽醫學,2020,41(4):481-483.
[3]葉之慧,趙剛,楊東紅.疫情背景下“口腔正畸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J].江蘇科技信息,2020,37(26):72-74.
[4]左艷萍,王丹楊.疫情期間口腔修復學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探索實踐[J].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2020,21(4):237-240+246.
[5]郭羽,劉琪,元海軍,楊琬芳,賈璐,李保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中醫院校“醫學微生物學”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OL].微生物學通報:1-10[2021-01-02].
[6]王鶄,楊倬.基于云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以華師云課堂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7(4):85-89+102.
[7]張麗君.基于超星學習通的英語閱讀移動教學模式應用研究[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6(12):91-93+96.
[8]周如玉,游婧,陸曉慶,李謹,王娟.新型SPOC混合式互動教學模式在口腔臨床醫學實驗課的應用初探[J].高校醫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19,9(3):40-46.
[9]高永志,李巖.微信平臺結合BOPPPS教學模式在《口腔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0,12(8):9-11.
[10]張雄,張喻,單傳家,張道華.基于超星學習通的BOPPPS線上教學模式實踐探究——以湖北師范大學大學物理課程為例[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40(4):114-118.
[11]周政,賈永娜.混合式教學在《口腔修復學》教學中的應用[J].農墾醫學,2018,40(6):563-566.
[12]梅雙,任貴云,郝福良,白九評,林艷麗,張泰,李向軍.線上線下相結合教學模式在口腔頜面外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20,33(2):334-336.